APP下载

专项监督:为你一路平安

2015-09-10贾勇

上海人大月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本市客流

贾勇

去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引起社会各方面对城市运行安全的高度关注。为回应社会关注,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围绕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这一城市运行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监督,以推动本市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自3月份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重点围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同时结合公交和轮渡安全管理情况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7月23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对市政府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公共交通历来是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随着城市规模扩张和人口不断增长,本市公共交通客流量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本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532万人次,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流为810万人次,节假日高峰已经突破1000万人次。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在高峰时段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庞大的体量加上系统的脆弱性,使得本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在政府有关部门和运营企业长期不懈的努力下,本市公共交通行业实现平稳有序运行,安全形势基本可控。但是,不少市民对公共交通安全状况仍心存疑虑,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公共交通事故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那么公共交通究竟存在哪些安全风险,为什么安全事故难以避免,有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随着调研的开展,这些疑问逐渐得到了解答。

大客流对安全运营带来巨大挑战

目前,轨道交通客运量已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一半以上,工作日日均客流已迫近千万大关。每天巨大的客流在地铁站内换乘,瞬时运能与客流量的矛盾十分突出,安全风险高度集聚。而且由于轨道交通超常规发展,一些车站、站厅、站台、通道设计标准较低,面积较小,高密度人流在封闭的空间内流动,极易引发对冲踩踏事件。特别在一些多线换乘枢纽和大型居住区附近站点问题更为突出。尽管本市轨道交通尚未发生人员踩踏事故,但大客流集聚的安全风险始终存在,不容忽视。

对这一问题,委员们十分关注。在审议中,陈燮君委员提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水上客运之间的结构关系要科学地把握,不能任由其此消彼长,要对轨道交通客运量进行极限测算,设立安全警示点。程裕东委员建议,要考虑轨交网络运营体系升级,对人流拥挤线路在高峰时段开设大站车、直通车、区间车增加运力,缓解客流压力。对此,城建环保委在调研报告中指出,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布局产业和人口,促进产城融合,减少“潮汐式”长距离通勤,使交通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产业布局相互协调;要统筹优化地面公交、轨道交通两个线网之间关系,对轨道交通的合理承载力进行科学评判和定位,同时采取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建设公交专用道、运用信息技术等各种措施,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使其有效分担轨交高峰期大客流。

设施设备故障成为公共交通潜在隐患

公共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市民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在积聚着潜在的风险。由于公共交通线路多,运营里程长,安全设施保障量巨大,任何一个设施设备存在设计缺陷或者维修养护不当,以及受到外来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干扰,都可能造成功能失灵,引起营运中断,甚至引发相撞、追尾、火灾等重大事故。而且,一些线路设施由于投运时间长,运行负荷大,逐渐或者提前进入更新改造年限,发生故障的概率加大。据统计,本市轨道交通行业发生的一般性事故中,设备缺陷和故障引发的事故约占总量的一半。

在调研中也发现,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在设施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仍然还存在不少安全风险隐患。比如,在地铁站内,有的站台与车辆之间存在一定空隙,乘客易踩空陷入造成危险;有的换乘通道较长而缺乏出口,一旦发生事故人员难以疏散;有的线路车辆屏蔽门用铁丝固定于开启状态,不能起到防护作用。在公交行业,许多车辆车厢后部设有三级台阶,空调车后部普遍逃生窗窄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极易放大危害结果。在黄浦江轮渡航线上,渡口靠泊用的趸船、浮桥平均使用寿命已超过30年,营运船舶普遍船龄偏大,维修和更新的问题已十分紧迫。

对此,城建环保委在调研报告中指出,要强化对设施设备故障的风险防范,加强检修保养和主动维护,实施动态化的安全风险评价和隐患排查,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经常性开展各种类型的应急演练,完善指挥协调和应急联动机制,提高部门、地区、企业之间协同配合的效率,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人员违规操作是事故重要诱发因素

在影响公共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员违规操作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从今年本市发生的公共交通安全事故看,多起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都属人为责任事故,驾驶人员的不当操作和违规驾驶是酿成事故的主因。在调研中,委员、代表和乘客普遍反映,公交车违规驾驶行为比较突出,公交司机在红绿灯转换时抢灯行驶、行驶中随意变道抢道、在马路当中停车上下客、猛起步急刹车、危险超车争抢乘客、不系安全带、开车接听手机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反映出部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对员工的安全管理并未落实。

对此,委员们建议,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考核管理,通过安全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驾驶、调度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促使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标准,防止“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适当提高驾驶人员等一线职工的待遇,建立必要的心理干预机制,保持队伍的稳定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切实保证安全驾驶。

实现公共交通安全要靠社会共治

当前,影响公共交通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除了客流、设施设备、人员操作等主要安全风险外,一些社会因素也对公共交通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比如,在地铁车厢内乞讨、散发广告、车站出入口摆摊兜售仍然存在,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甚至与公交车辆别车强行的现象时有发生,轨道交通沿线居民高空抛物引发行车故障的情形仍有出现,在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内违规作业危害轨交安全的情况屡有发生。此外,一些自然因素、治安因素和非传统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也需给予更多关注。如,上海属软土地基,高架、隧道结构容易发生沉降变形;上海地处沿江滨海地带,台风、暴雨、洪涝等灾害天气多发,容易引起设施设备大面积损坏;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案例来看,城市公共交通遭受人为破坏和恐怖袭击的风险也在上升。这些安全风险仅靠政府部门和运营企业的努力,已难以做到完全有效防范。

对此,委员们提出,公共交通安全要靠全社会共同维护,应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交通安全管理,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向市民乘客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引导乘客增强安全意识,遵守乘车规范,配合安全管理,做好自我保护,并加强相互监督。城建环保委也在调研报告中指出,要宣传和执法并重,除了通过各类媒体和平台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和文明乘车宣传外,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不配合安全检查,携带违禁物品乘车,进入站厅和车厢乞讨或散发广告,在车站进出通道摆摊兜售,高空抛物,堆土占压,偷盗或损坏交通设施,占用公交专用道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促进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共交通安全。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本市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数据一览】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地铁换乘客流预警及应对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地铁线网客流优化配置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