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贫困县绿色崛起
2015-09-10刘仝保
刘仝保
一个人均收入水平不足全市50%的国家级贫困县,毅然决定把规划中的工业园区压缩至1/3多一点。一个锁定了“生态涵养发展”施政理念的县该如何支撑自己薄弱的工业化道路?同时,以山地为主,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移民大县,对于阻碍发展的多重劣势,上任不足两年的“一线总指挥”该如何筹谋?
“50万头肉牛可以实现400亿的收入。”
重庆市丰都县县委书记徐世国淡然的一句回答拉开了采访话题,也解开了一个贫困县符合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逻辑。
牛,经济的牛鼻子
《经济》:作为正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轮训的一名学员,怎么理解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怎样当好丰都的“一线总指挥”?
徐世国:无论是中央对基层县委书记的轮训,还是总书记会见优秀县委书记,都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对县域的重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队伍的高度重视与信任和期待。
作为基层的县委书记,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动地区全面发展。当下,正以科学的态度和决策推动丰都“生态涵养、绿色崛起”。大力推进的肉牛产业,就是“依靠农业发展工业”的一个具体呈现。
《经济》:《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丰都成为澳洲肉牛进口首批承接地”,丰都县提出2016年建成“中国肉牛之都”,这样的目标和口号源于丰都一个什么样的基础?
徐世国:丰都养牛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10多年的发展饲养量达到了33万头。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已经形成了集规模种草、饲料生产、良种繁育、生态育肥、粪污利用、精深加工、综合交易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全国牛业发展大会、中国产业扶贫·肉牛发展峰会相继在丰都举办,丰都已成为国家牛肉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节粮型肉牛养殖基地、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的示范县。
今年,在丰都全力建设“中国肉牛之都”的关键时刻,恰逢中澳100万头活牛进口机遇期,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理念努力确保澳牛进口目标如期实现。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作出了重要批示,将“推动丰都成为澳洲肉牛进口首批承接地”写入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全市10个重大项目之一加以推进。国家质检总局把重庆丰都作为全国5个首批进口试点地区之一,并要求我们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推进,争取做成5个试点地区的样板和全国的示范点。
牛,在幸福中死去
《经济》:据说,生活在澳洲的牛幸福指数很高,在活牛进口承接方面,丰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徐世国:从澳洲进口活牛,首先要确保动物福利,能够按照符合动物福利标准进行养殖或人道屠宰。这些方面我们已经通过了验收,完善了专门的检测机构,制定了标准,实现了牛的安乐死。在养殖场中活着的牛,可以听各种美妙的音乐,进行抓痒游戏,在规定时间内洗澡,即便是被屠宰,也是幸福地死去。
其次,丰都创造了活牛运输的先决条件。进口40万头,运输是个大问题,如果用波音737飞机,一次运200头,需要2000架;如果用汽车,一辆车最多运20头,需要20000辆;如果用轮船,一艘可载3000头,仅需130多艘。
马上实现首批澳牛空运进口,明年实现水运进口,按照“产地检疫启运、专机运输(江海连运)直达、粪污封闭运行、落地隔离观察、集中规范暂养、屠宰精深加工、全程有效追溯”的流程,采取“企业主体、各方联动,安全第一、全程监管,规范实施、创新作为”的方式,对澳牛承接地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建设,并与澳方展开商贸洽谈等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通道和技术难题成为最大的挑战。比如,牛要由外国专职人员护送上岸,牛可以上岸,但船员怎么上岸?大海行船对船的要求是尖底,而江内行驶则用平底,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同一艘船完成江河与海洋运输的全程运输?经过多方努力,这些问题均已得到妥善解决。
同时,重庆恒都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在澳洲参股或控股了三家养牛基地。可以说,我们完全具备了承接澳牛进口的各项条件,拥有可控的牛源,建有亚洲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标准化肉牛育肥场,多种运输技术已经成熟,国际化的屠宰福利环境已经完善,首批澳牛空运进口将拭目以待。
《经济》:全国各地都有肉牛养殖,为什么丰都会如此重视这样一个普通的产业?或者说,澳洲肉牛进口给丰都带来了什么?
徐世国:丰都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属于移民大县,又处在生态涵养区,工业基础薄弱,全县工业产值仅有130多个亿,人均收入水平不足全市50%。这些劣势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但丰都又处在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内,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因此我们要抓住涉水产业,做强水上物流,而澳洲肉牛进口加速了江海联运的进度,应该说它的寓意大于本身。
江海联运是长江人尤其是重庆人多年的梦想。长年以来,重庆通过上海连接世界,江海联运能够让重庆和世界直接对话,使重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陆开放。
50万头牛,400个亿
《经济》:听说丰都压缩了规划中的工业园区面积,对于全县130亿元的工业产值意味着什么?而为了一头牛,却能开天辟地,这样的勇气和智慧在哪儿?
徐世国:丰都地处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三峡库区生态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丰都生态涵养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生态涵养、绿色崛起”是丰都发展的一条生命线,我们拥有绿色崛起的潜力和信心。
我们决定,将工业园区由规划中的40平方公里压缩到15平方公里。原因在于,未来丰都的工业必须是一条“低碳、环保、效益”之路,核心要点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工业结构,围绕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兴工业,招商引资强工业。
在操作上,坚持收缩战线,握紧拳头,压缩工业园区面积,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压缩的是结构,并非量,即通过结构调整来压缩规模,调高单位面积产能。
这样的一个思路还源于“生态铸魂”,就是要重塑生态思想、理念、愿景及生态价值观,是一种保护生态的责任、担当,是谋划生态文明的智慧、精神和意志,核心是生态文明价值体系。良好的生态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家园,是长江经济带的天然屏障,把生态涵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政策与措施贯穿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丰都一定会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家园。
而说到丰都的牛、牛产业,全县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时候,50万头牛产生400到500亿元的产值,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
《经济》:如何在践行生态涵养发展中推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
徐世国:当前,丰都肉牛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三产联动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加速构建肉牛全产业链,另一方面严格按照“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三区合理布局,探索形成适度规模的肉牛养殖发展模式,努力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巩固和壮大基础牛群。同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实现效益农业、生态安全、循环经济互动融合。
着力抓好“一头牛十万产值”的全产业链深度开发,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多次增值。整体推进肉牛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牛副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要素平台建设。实现“总部在重庆、基地在澳洲、市场在全国”的战略目标,扶持恒都公司成为百亿级集团化企业并成功上市。
随着澳牛进口工作的深入推进及效应释放,丰都将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成为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试验地和发展地,加快推动丰都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肉牛之都”。
在丰都,牛不仅仅是畜牧业
《经济》:丰都是旅游文化名城,在实现“一头牛十万产值”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过畜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丰都又是如何实现多种旅游的融合发展?
徐世国:丰都重点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建三峡库区生态城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也是丰都的目标。
丰都结合肉牛产业做强民俗文化旅游,最近一个以肉牛为题材的农业旅游观光园通过了规划,内容包括牛是怎么来的,怎么养的,怎么吃牛,甚至牛怎么幸福地死去,这个屠宰过程完全没有血腥。
可以说,牛在丰都,是畜牧业,也是创意产业;是农业旅游也是工业旅游,更是民俗旅游。
说到旅游业,丰都以“鬼城”名扬天下,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唯善呈和”、“上善丰都”文化诠释着2000多年“巴子别都”的源流演变,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丰都的旅游一直处于波浪式成长状态,没有强硬起来。最近,通过深度挖掘“上善丰都、唯善呈和”文化精髓,以推动鬼城文化、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坚持学术先行、正本清源,消除迷信色彩,让“鬼城”文化名正言顺。
同时,丰都也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起始点、重庆都市旅游的连接点。丰都要实现“生态涵养、绿色崛起”,必须振兴风景旅游业。把大名山景区和澜天湖雪玉山景区打造成为5A景区,实现“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变,成为丰都旅游业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目前,丰都已推出4项举措打造大名山景区,实现景城一体。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旅游对丰都GDP的贡献率将超过10%,旅游人次超过1000万。
当下,“天下名山、上善丰都”旅游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正闪耀着丰都旅游资源的国际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