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2.0时代
2015-09-10杨敏
杨敏
在浙江,全省的交通快速处理,在事故发生后只需拍一张照片在网上提交,通过模块认证,无需交警现场处理;在上海,办理出国签证可以在网上预约、填写信息,再去窗口办理时无需再排长队;在广东,企业营业执照等已经可以上网办理,快递送达——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传统电子政务,越来越像一个公共服务的网上淘宝店,医疗、教育、旅游、交通等都能通过互联网化、通过数据开放达到令人惊异的效果。
如果说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的1.0时代,那么互联网+政务,就是电子政务的2.0时代,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观察其正在经历的跨越。
一是从封闭到开放。在这里,互联网已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也不只是一种渠道,而是无所不在的基础设施。传统电子政务是IT时代(信息时代)的产物,更多强调政务信息的公开;DT时代(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亟需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府数据的开放、整合和利用。
除了数据开放,还体现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拥有开放的社会化分工思维。以往电子政务建设四处铺摊子,是一个个自成体系的小而全模式,大数据时代,自家“机房”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云计算才能够支撑海量数据运行。
贵州、浙江等地的“政府云”工程,各部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自建机房,而是通过向BAT等互联网平台购买服务,享受了顶级的技术性服务。
二是从以机构为中心到以公民为中心。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用户思维,“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需以公众的需求为核心,而不是以往那种以机构为中心的政府自我服务,更不是以信息公开为主旨的我说给你听;我做给你看。
现在,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呼唤电子政务向电子商务学习,核心就是学习其用户思维与客户导向。
CRM、O2O、P2P、这些电子商务领域人们耳熟能详的“洋字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子政务改革操刀者的嘴边。
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是以政府职能的实现为中心,企业和公众围绕政府部门转。引入CRM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电子政务,要求政府把企业和公众作为“客户”,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着企业和公众来提供公共服务。
再以政务O2O为例,一些地方已将大量线下活动向线上迁移,变专业窗口为综合窗口、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更有城市借助“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移动互联,实现线上预约、办件状态查询,线下实体服务,令政务服务模式推陈出新。
三是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早期的政务信息化,互联网只是简单的工具;发展到电子政务,互联网成为渠道;演化到政府在线时代,互联网成为政务的底层基础,推动政务活动的改造与升级;而今天,互联网+政务已成为公共治理的新坐标。
如果说,电子政务的1.0时代,是一种政务+互联网,那么,2.0时代就是互联网+政务。
尽管看起来只是两者的顺序发生了变化,但实质上内涵却有着天壤之别。政务+互联网,考虑的是互联网的工具理性带来的效率,两者之间发生的是一种物理变化;而互联网+政务,考虑的则是互联网价值理性增进的效益,两者之间发生的是一种化学变化。
当前,电子政务对于行政改革的支撑作用已经不容置疑,互联网+政务对公共治理的重塑作用,正悄无声息地酝酿着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