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病”屡屡酿恶果,心理健康你关注过吗?

2015-09-10蓝风

妇女生活 2015年3期
关键词:李希心病王女士

蓝风

编者按:

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都比较在意身体健康,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身体不适,都会积极寻医问药,精心治疗直至康复。可当自己或家人遇到心理问题,比如心里有疙瘩、生闷气或因某些原因心生积怨时,能够关注、关心,并积极排解的却不多。可以说,对心理健康不重视,是当下的一个普遍现象。据人民网2014年11月6日报道,一项大型联合调查显示,我国“近七成都市人站在心理悬崖”,表现为神经紧张、焦虑,常因一些小事感到烦躁不安;超过一半的人睡眠质量差、情绪低沉、忧郁、缺乏食欲、胸闷、乏力,觉得生活没乐趣;还有近1/5的人出现强迫性观念或行为。心理问题极易引发严重后果,比如导致抑郁症、老年孤独症等,严重的还会导致自杀,或仇视、报复社会。近几年,类似的个案时常见诸媒体,虽然每个个案背后都有其客观因素,但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则大都难辞其咎。为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我们应行动起来,关注心理健康。

难以言说的痛苦

在一家报社工作的张小琴最近经常头痛、牙痛、口腔溃疡,月经也出现了异常,还经常伴有全身性酸痛。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晚上她会突然失眠,浑身乏力,精神恍惚,白天无法正常工作,她不得不请假去看医生。她先后挂了妇科、外科、内科、口腔科等,经一一检查,没发现什么大毛病。医生建议她去看一下心理门诊。她顿时一激灵,找到了自己的病根儿。

在几个月前的一次例会上,老总表扬了张小琴的两名部下,一个“80后”,一个“90后”。老总由衷地夸奖说:“真是后生可畏啊!”按理说,张小琴的手下出成绩,她应该感到高兴,可老总那句“后生可畏”,着实让她感到“可畏”。同时,她敏感地意识到,老总这是在向她传递某种信号。

张小琴是报社首席编辑。“首席编辑”是经过评选确定的,每半年评一次,考察指标包括策划、版面、差错率、读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张小琴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连续两年稳坐“首席编辑”宝座。可如今,刚过40岁的她有了力不从心之感,特别是那些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于创新的后起之秀,给她造成了极大压力。老总这次表扬她的手下,似乎是在提醒她,“首席”的宝座有麻烦了。本来天底下就没有常胜将军,“首席”又不是终身制,可长期戴在头上的这顶桂冠,要是被自己的手下摘走,张小琴觉得丢脸!

自从那次例会后,张小琴就逐渐出现了上述症状,她以为过一阵子就会好,可没想到会越来越严重。

经心理医生诊断,她是因为“心病”导致了身体上的疼痛——紧张性疼痛,失眠也是“心病”所致。医生告诉她,像她这样出现紧张性疼痛的白领并不少见。他们每天为事业打拼,承受着激烈竞争的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紧张情绪往往会影响他们对躯体症状的判断,导致感觉异常,总是觉得这儿疼那儿痒。事实上,他们不是真的头痛、牙痛,而是一种精神焦虑症所致。

受焦虑情绪困扰的不仅仅是工作压力大的白领,还有生活压力大的低收入群体。开大排档的江师傅就是其中的一员。江师傅原是一家钢厂的职工,长得一表人才,为人老实,性格温和,有技术,做事又勤快,每月拿的奖金总是最高。当年,他曾是许多女工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后来被与他同班组的同事许彩云近水楼台抢占先机。婚后,两人很快有了儿子。江师傅对妻儿特别好,温柔体贴,说话轻言细语,还抢着干家务,让许彩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几年前,钢铁行业不景气,厂里效益下滑大幅裁员,江师傅下岗了。下岗后的江师傅明显变了,沉默寡言,整天抽闷烟,经常发脾气、吼骂妻儿。后来,在许彩云的鼓励和支持下,江师傅摆摊做起了夜市小吃。刚开始生意还不错,江师傅的心情渐渐好转。可好景不长,摆摊的渐渐多了,有特色的也不少,江师傅的生意每况愈下,顾客渐渐流失。为此,江师傅心情越来越糟。一天,有个顾客吃完饭付账时,想抹掉零头,江师傅很生气,双方一言不合打了一架。晚上收工回到家,儿子怯怯地拿出试卷让他签字,江师傅一看儿子只考了68分,抬手就给了儿子一耳光。那是他第一次对儿子动粗,吓得儿子瑟瑟发抖。许彩云本能地过来护儿子,结果也被江师傅打了一巴掌。

从那以后,江师傅便经常动粗,渐渐地把顾客都“打”跑了。生意没法继续维持,江师傅只好回家歇着。从此,抽烟、喝酒、打骂妻儿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家里的气氛压抑而恐怖。每次打骂妻儿后,江师傅自己也很难受,可他下次还是忍不住动手。一天,一个过去的同事来他家做客,对江师傅的性情变化十分吃惊,悄悄提醒许彩云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许彩云连哄带骗,把江师傅弄到了医院,江师傅这才知道自己得了“心病”。

青少年也属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13岁的李希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几乎没有朋友。下课的时候,同学们打打闹闹,李希要么看书,要么一个人静静地望着窗外。课堂上,他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被老师点到,他站起来后也大都是面无表情不开口。渐渐地,同学们不邀他玩了,老师也不点名要他回答问题了。如果不是发生了后来的打架事件,大家也仅仅以为他只是性格内向,并不会加以重视。

前不久,一个同学把李希的座位往前挪了一点,他发现后揪住那个同学就给了人家一拳。老师过来问缘由,被打的同学愤怒地控诉,李希却没有半个字的解释。老师叫来家长,这才知道,李希在家里也不怎么说话。大家这才意识到,他可能心理上有问题。家长随即带李希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发现他有孤僻症,若进一步发展,会恶化为自闭症。医生询问后得知,李希的父母上班很忙,经常加班,没时间管孩子,在李希很小的时候把他送到了乡下,交由爷爷奶奶看管,直到他上小学后才把他接回城里。在医生的启发下,李希终于开口了,他指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说:“我恨你们!”家长顿时目瞪口呆,他们感到冤,自己辛辛苦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李希说,小时候有同伴说他是被爸爸妈妈扔了才到乡下的,他就用拳头揍他们,经常有被打的孩子在父母带领下上门告状。后来,爷爷奶奶怕李希再惹事,就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他出门。当时人人都喊他“打架王”,为此他连幼儿园都没上过,很少与同伴交流,渐渐地也就不愿跟人交往了……

据人民网报道,我国“近七成都市人站在心理悬崖”,表现为神经紧张、焦虑,常因一些小事感到烦躁不安;超过一半的人睡眠质量差,情绪低沉、忧郁,缺乏食欲而且胸闷、乏力等,觉得生活没乐趣;还有近1/5的人出现强迫性观念或行为。心理问题正严重困扰着很多人。

不可估量的恶果

出现心理问题,若发现不及时,或发现后得不到疏导、矫正,很容易引发悲剧。

人到中年的王女士是某金融企业的部门副职,工作上勤勤恳恳,各项业绩突出,被领导和同事们交口称赞。2014年初,在公司人事调整中,王女士被提拔为另一个部门的正职。升职本来是件喜事,可王女士却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心理上压力巨大。当同事们向她祝贺时,她表现得情绪低沉。同事们以为她故作谦虚,也都没当一回事。可接下来,王女士的举动让大家大跌眼镜:她居然找到领导,说她没当过正职,怕做不好,不想干。同事们对她颇有微词,认为她太虚伪。领导也不知道她是真不想干还是另有隐情,没有细问,要她服从组织安排。王女士又跟丈夫说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干,可丈夫也没当一回事,轻描淡写地劝她:“一个新的岗位,你需要慢慢适应,一切都会好的。”

王女士无奈,硬着头皮上任了,可她越来越感到焦虑不安,开始出现睡眠障碍,每晚几乎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凌晨三四点钟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开始发愁新的一天怎么过。她不想上班,不想应酬,甚至不想见人。但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她又觉得责任重大,只能硬撑着去上班。有时因工作需要她不得不去应酬,但身处热热闹闹的环境,却神情恍惚,仿佛置身荒野。回到家里她又莫名其妙地想发脾气,但看丈夫为了支持她把家务全包了,她又找不到理由发作……

在这种难忍的煎熬中,王女士度过了将近半年。年中,各部门忙着半年总结,追求完美的王女士开始惶恐不安,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马上就要晒业绩单了,可怎么办?她开始没日没夜地加班。悲剧就在这时发生了。在一个家里没人的夜晚,连续加班的王女士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书房的电脑桌旁……医生认为,王女士的不幸可能与她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和压抑有关。丈夫随后在王女士的电脑里发现了她写的日记,印证了医生的判断。日记详细记录了王女士的心路历程,丈夫看后痛悔不已,逢人就说:“我要是早点知道她患了忧郁症,说什么也不会让她当那个经理,是我对她关心不够啊!”王女士的同事、领导也都很自责,坦言与她沟通不足。

2014年发生在北方某市的一起惨剧,也是因为当事人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又长期得不到宣泄酿成的。那是一起让人心悸的母亲殴打女儿致死案。女儿是母亲的心头肉,而这位母亲却用皮带、擀面杖等殴打女儿近两个小时,直到女儿奄奄一息才慌忙送医,但为时已晚。事情的起因是母亲怀疑女儿偷拿了家里的钱,而女儿不承认。据邻居反映,这位母亲并非不爱自己的女儿,相反,她一切以女儿为中心,起早贪黑挣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不惜高昂的借读费让女儿上最好的学校。她是单身,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因为要强,要面子,因为女儿身上有不少小毛病,她就一心想让女儿改掉那些毛病,对女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她曾跟邻居说过,自己也知道打孩子不对,可一生气就控制不住自己。她想过看心理医生,可又不知道去哪里看。

这位母亲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可惜没有给予重视,最终引发悲剧。而近几年,类似的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越来越多。

2014年,江南某市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就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该男生一直是学校的尖子生,学习成绩好,歌唱得好,球踢得好,人缘也好,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好学生。他跳楼的消息一传开,包括老师、同学、亲友、邻居几乎没有人相信,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少年怎么会跳楼?而他跳楼的原因,说起来更让人难以置信:因上课时玩手机,老师批评了他几句,没收了手机,叫他通知家长来取。结果当晚悲剧就发生了。

事后,孩子的父母痛彻心扉地回忆了孩子平时的一些言行,仔细揣摩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有次孩子考了全班第一名,爸爸要奖励他500元钱,他突然说了句:“有什么意思!”像在自言自语,当时以为他就那么随口一说,并未在意。还有一次,他爷爷来了,吃饭时批评他不该用筷子在菜碗里乱翻,他当场丢下筷子回了自己房间。后来在父亲的劝说下,他给爷爷道了歉,但从此不愿去爷爷家。父亲以为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也没当回事。现在想来,这孩子是从小到大太优秀,一直在赞美声中长大,未经历过任何挫折,心理早已失常,易走极端。要么极其脆弱,消极悲观;要么极其强势,疯狂冲动。这种极端心理容易诱发各种自杀或者伤人的极端行为。

心理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日显突出。调查显示,中国近七成都市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且每个人一生中有70%~80%的时间与此相伴。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新表示,心理亚健康是一种处于心理健康与疾病间的临界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就像站在悬崖边上,虽然没有明确的心理疾病,但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自杀等念头,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极易引发心理和身体疾病。而一旦由亚健康转化为疾病,后果相当严重,比如导致抑郁症、老年孤独症等,严重的还会自杀,或仇视、报复社会。据临床调查,白领、青少年、教师、官员、老年人及低收入者,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

在心理问题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关爱自身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有专家提醒,以下五种表现要予以特别重视:一是记忆力明显下降。如果你在一段时间内记忆力下降明显,且耽误了工作,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二是反应迟钝。做事情动作迟缓,需要对外界事物作出肢体或语言反应时比较迟钝,或对最新的一些潮流、新鲜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接受能力变弱。三是情绪抑郁。一向乐观的人突然变得悲观,情绪容易低落,甚至出现抑郁症状,对自己长期以来的兴趣爱好丧失兴趣,不愿意参与其中。四是强迫症状。出现轻、中程度的强迫症状,如总是觉得自己的手很脏,反复多次洗手;外出时,明明门已锁好却要反复多次检查,甚至会重新上锁好几次。五是妒忌心强。如果对某人的妒忌达到了十分强烈甚至咬牙切齿的程度,甚至想到用一些损人的招数去陷害自己的竞争对手,就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了。

另有专家提醒,身体到处痛可能与心理疾病有关。国外有统计显示,一个人同时出现的躯体不适症状超过4个,那么就有20%的可能性合并有情绪障碍,而躯体不适症状超过8个,那么就有60%~70%的可能性合并有情绪障碍。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在以上五个方面表现强烈,或者有不明原因的全身性疼痛,就应该考虑当事人是不是心理亚健康了。心理咨询专家王春燕说,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积极治疗,像对待我们的身体疾病一样对待它,就能够找到解决它的办法。出现心理问题时也不要逃避,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才能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心理问题重在预防。预防为主,不仅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也是消除心理问题的治本措施。

有专业人士建议,定期给自己做一次“心理美容”很有必要。一是自省。在心理亚健康状态下,通过自省完成自我内在的提高,强健内心,避免负面情绪继续发展。二是寻找压力源。通常情况下,心理问题不是空穴来风或孤立存在的,很可能是某个事件的连锁反应。这就需要寻找压力源,然后用合适的方式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这是缓解心理亚健康的根本方式之一。三是学会放松。有时人的沮丧、抑郁及愤怒等负面情绪会极为强烈,此时不妨离开当时的环境,找一个让自己觉得能放松的地方先回避,然后舒缓地做腹式呼吸,同时尽量转移注意力,等情绪彻底稳定后,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定期做心理体检。每过半个月或一个月,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做一个评估,例如,是不是开心,为什么,并把自己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当再遇到内心难以解决的困惑时,就可以翻看之前的记录,寻找相似的状态,看看当时的自己是如何克服的。这也是一种对自己心理轨迹发展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理问题通过自我调节无法解决,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李希心病王女士
贴心的“健康日历”
遗失的味蕾
捅破“窗户纸”,癌症不可怕
大宰相不欺小买主
司机摸女乘客腿:就想知道裤子上有洞冷不冷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得病?
追尾
还债的顺序
一只蟑螂打败了哥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