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孕育了生物乐园(下)
2015-09-10
本文摘自《活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图文由公元图书提供。
【吉隆沟 令人心驰神往的古道】
吉隆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所辖的吉隆县境内。严格地说,吉隆沟长度为93千米——从县城驻地宗嘎镇到热索村。
吉隆,为藏语“舒适村”“欢乐村”之意。吉隆之得名,传说是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大师一行途经吉隆沟(今吉隆镇一带),曾在此住了一宿。大师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明媚,不胜感慨,又见溪谷中的河水洁白如乳,溪底的卵石光润如玉,更是赞叹不已。于是在翌日临行前,他欣然命名此地为“吉隆”,以表达其无限赞誉之情,“吉隆”之称谓遂流传至今。在旧文中也写作“济咙”“济隆”“吉仲”等。
吉隆沟是珠峰保护区4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从这里往西,印度洋暖湿气流越发减弱,无力沿着山谷挺进,因此由此往西,沟谷并不罕见,但像吉隆沟这样温暖湿润的地方却不见了。4000多万年前,这一带地壳的变迁是以“撕裂”的形式完成的,吉隆沟恰到好处地发育在断层中。在喜马拉雅山被“撕裂”的山体中,形成了这条又深又长的吉隆沟。这条沟基本上是笔直的,就像一副巨大的犁铧沿南北向瞬间划过,两侧的山坡就是其翻开的岩浆土石堆砌而成,其边沿至今还保持着锋利的“刃”。蜷曲的底层、锋利的切线、狰狞的地貌,处处显露着山体的“痛苦表情”。
1300多年前的吉隆曾是大唐帝国通往天竺的主要官道和商道。这个闭塞的小镇是官道的咽喉,险要的地势拥有一夫挡千军的战略优势。清乾隆年间,尼泊尔的廓尔喀人起兵入侵西藏,长驱直入直抵日喀则,洗劫了扎什伦布寺。乾隆派大将军福康安进藏平乱。尽管福康安最终将廓尔喀军驱出国境,但在吉隆境内的惨烈激战中,清军有100多名将士长眠于此。而今,108座石堆组成的方阵掩隐于黄色野花之中,青山碧野慰藉忠魂。为了纪念此役,在吉隆镇至宗嘎县城的山沟里仍保持着完好的摩崖石刻。清军击退廓尔喀军时,此地为行军要道。崖刻题铭“招提壁垒”,字体约50厘米见方,据说是福康安将军为纪念驱逐廓尔喀军大获全胜而亲笔题写。
珠峰保护区南坡年均气温为7℃~10℃,无霜期150~250天,日均温大于5℃,持续期间积温为2100℃~3400℃,年均降水量由东部的2000~2500毫米递减至西部的1000毫米左右。南坡植被垂直分异明显,从谷底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亚热带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山地寒温带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寒带灌丛草甸、高山寒冻草甸垫状植被、高山寒冻冰碛地衣带直至5500米以上的高山冰雪带。
保护区南坡的半湿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北坡的高原半干旱灌丛、草原生态系统都非常脆弱。其中,南坡的半湿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借由北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维持,进而逐渐过渡到北坡半干旱的高原灌丛、草原生态系统。然而,随着气候的缓慢旱化,残存于保护区的山地亚热带常绿、半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均逐渐向山地亚热带常绿针叶松林、山地暖温带硬叶常绿阔叶林亚系统等演变。这些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受到破坏,基本无法恢复。喜马拉雅北坡的高原半干旱灌丛、草原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不如南坡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敏感。
生活在保护区中的众多生物,包括依赖湿地生存的黑颈鹤、仅在雪线附近活动的雪豹、栖息于高山草原的藏原羚等珍稀濒危物种,与周围环境正处在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之中。
【北坡 宽广雄厚的高原气度】
保护区北坡的藏南山原、宽谷湖盆区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地势广阔平坦,但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少。这是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在持续北上的过程中,受到山群的重重阻挡后耗尽大量水分,气流下沉绝热增温产生焚风效应,加剧了北坡气候的旱化,使这里呈现大陆性高原气候特点。
在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海拔5100多米,距珠峰峰顶约20千米,是观赏拍摄珠峰的绝佳地点——绒布寺。绒布寺始建于1899年,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属西藏宁玛派寺庙,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寺院分新旧两处,旧寺位于新寺以南3千米处,靠近珠穆朗玛峰,尚存莲花生大师当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莲花生手足印的石头和石塔等。新寺建成于1902年,绒布寺一度规模较大,曾有十几座属寺,有的还在尼泊尔境内,后因历史原因被毁。现今主寺下面有8个附属小寺,包括一个尼姑庵。围绕绒布寺有一条转经道。大殿前是一座雕梁画栋的看戏台,每逢重要节日,当地的群众都会到这里看喇嘛演戏。1983年寺庙经历了大规模的修建。
珠峰保护区处于中南水文区,中喜马拉雅山北坡地带的内、外流地区。区内河流分属印度洋和藏南内流两大水系,大部分河流冬季封冻或断流。发源于希夏邦马峰北坡的朋曲河是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它自西向东横贯保护区,全长384千米,于陈塘附近流入尼泊尔境内。佩枯错是保护区内的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整个湖区面积约300平方千米,为半咸水湖。
珠峰保护区是仅次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目前已记录466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占西藏自治区总量的71.15%,并且还有大量物种有待发现,如此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自然保护区中都占有显赫地位。
珠峰保护区地处古北界生物地理区的南部,位于该地理区中最为特殊的两省——西藏省和喜马拉雅高地省的交界处,同时还是几个重要自然地理区域的交错地带(即古北界和印度马来两大生物地理区、西藏和喜马拉雅高地两省级生物地理区、东喜马拉雅和西喜马拉雅两个三级生物地理区),与世界上的其他自然保护区相比,这里的野生物种种类众多,不仅具有高原性特点,还同时兼有热带和亚热带综合特色。
保护区的北坡地区发育着高寒灌丛草原生态系统,动物区系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含有较多的高原特有物种,如雪豹、喜马拉雅麝、黑颈鹤等,整体表现出西藏南部区域的鲜明特点。保护区的南坡地区处在喜马拉雅山脉核心地区,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征,河谷中发育着喜马拉雅南坡湿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多东洋界物种,含有较多的喜马拉雅特有物种,如长尾叶猴、喜马拉雅斑羚、喜山长尾叶猴等,整体表现出喜马拉雅高地的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