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快乐之间就差涂色了?
2015-09-10应琛江凯南
应琛 江凯南
涂色书的流行,不仅仅是因为通过涂色来纾解压力,人们更多的是享受参与传播过程的自我价值和力量的体现和满足。
96 张图,264 个字,苏格兰插画师乔安娜·巴斯福德 (Johanna Basford)所著的《秘密花园》(Secret Garden) 涂色书突然之间风靡全世界。
简单的黑白画稿,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给它上色。铅笔、毛笔、水彩笔、荧光笔,统统都可以,不需要任何绘画功底,就像小时候给“美少女战士”上色一样……
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亚马逊英国网站的十大畅销书中,竟有4本是成人涂色书,排名第一的《秘密花园》盘踞英国亚马逊畅销书榜达半年之久,一度打败了超级畅销书《五十度灰》、《冰与火之歌》等。而在美国亚马逊上,《秘密花园》前不久曾问鼎畅销书榜首,排在总榜第二名的,正是《秘密花园》作者乔安娜·巴斯福德的第二本涂色书——《魔法森林》。
有人说,涂色书的流行,不仅仅是因为通过涂色来纾解压力,人们更多的是享受参与传播过程的自我价值和力量的体现和满足。
不得不承认的是,身边很多人已被其俘获,交往间涂色书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城市青年新宠
刚刚踏入职场的陈洛茜是在半年前第一次接触到涂色书的。她一见到记者,就迫不及待地表示:“《秘密花园》对我来说真的非常减压。”
据陈洛茜回忆,那时候刚大学毕业,虽然周末可以约朋友出去玩,但却有了莫名的孤独感,“尤其晚上特别难熬,微博微信十几分钟就刷完了,漫漫长夜如何度过?”
于是,陈洛茜找到了涂色书。并没有专业学习过绘画,陈洛茜对美术唯一的记忆是小学五年级时学习的素描。但是出于对颜色搭配的喜爱,她常会上网看一些颜色搭配的案例,比如哪些颜色搭在一起比较俏皮,哪些颜色搭配比较端庄,哪些颜色比较难搭配。
“我最开始涂的是一篇英文文章,当时看到很多字母中间的洞,就不由自主地想在上面涂。”在看到《秘密花园》时,陈洛茜发现里面的涂画很复杂,对她这种轻度强迫症来说,“不由自主地就想去涂”。
最初涂色时,陈洛茜考虑的大多是花、草该如何配色,然后依照生活常识对其进行填色。时间久了,她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她会从整体关注整张画的具体构造,想打造出比较梦幻、五彩斑斓,或者颜色非常干净简洁但很有主题的感觉。“考虑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可以摆脱现实枷锁。”
陈洛茜感觉到初入职场的自己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内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做事情,以前晚上不定期会找一些朋友聊天、刷帖子、打游戏,但自从开始涂色之后,她整个人慢慢就静下了来,至少能一两个小时专注在涂色上,这对她来说,既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法,又很消磨时间。
陈洛茜表示,她会一直坚持下去,“每晚不涂就睡不着觉”。在她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也让她向艺术更靠近一步。
与陈洛茜将涂画作为一种减压方式不同的是,30岁的吉静完全把涂色当成一种业余爱好。
前一段时间,《秘密花园》刷爆朋友圈:韩国明星金基范在社交网上发布了一张涂色作品,收获点赞数逾 13 万;美国歌手佐伊·丹斯切尔也曾在社交网络分享《秘密花园》;热门韩剧《Blood》中也曾出现过《秘密花园》的镜头;韩星金来沅在拍摄《重击》时,被拍到在玩《秘密花园》……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成了它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有绘画基础,吉静在涂色时会有比较专业的构思。
在创作的过程中,她印象比较深的一幅涂色画是用树枝绕成的心形。她想要涂出与众不同的感觉,最后她从太极中寻找到了灵感,“一部分是冷色调,一部分是暖色调”。
于是在涂色过程中,她用暖色涂底色,冷色调涂树叶,渐变色打底,颜色借鉴了火焰的颜色。吉静将爱情比作土壤,猜疑和妒忌是荆棘,“意思是,再温暖的爱情的土壤,也会生成嫉妒猜疑的花朵”。
现在,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东西,吉静都想把它转化成画,她觉得从画里可以看到更美好的世界。
记者了解到,当年出版社找到乔安娜时,是想让她把这些优美的插图印作儿童涂色书。但乔安娜的想法是:做一本成年人的涂色书。为了说服出版商,她画了五幅充满细节的马赛克式插画,这些繁复的花纹绝不是孩子能耐着性子涂完的。实际上,对大人来说也非易事。
但为“成年人”而作的定位让它获得了成功。人们会把涂完的作品发表在 Facebook 、 Pinterst、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在炫耀自己成果的同时,也热衷于交流涂色经验。
一项研究显示,阅读年龄被指定为 12 至 17 岁的图书购买者中有 55% 超过 18 岁,30至44 岁是最大的细分市场,占 28% 。并且,当被问及书籍的去向时,78% 的超龄消费者表示是作为个人阅读,而非为他人购买。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没人会觉得《哈利·波特》只是写给小孩看的童话书。
心理咨询师徐国芳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不同于简单的卡通人物更适合儿童涂色的局限性,现在的涂色书不受语言认知能力和年龄的限制,“绘画的过程能给到每个人不同的感受。现代人不希望个性消失,通过作品的分享,又能得到一种个性的张扬与更多人的关注”。
从瑜伽打坐到涂色
事实上,这并非成人涂色书第一次受到热捧。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2006 年日本有近 20 家出版商出版成年人涂色书刊。东京的河出书房新社陆续出版“成年人涂色”系列共 11 本,总发行量超过 1200 万册。而法国出版商在 2012 年出版的《你与快乐只差上色: 100 幅美景填色减压》销量高达 350 万册。
但问题是:涂色书真的减压吗?
据了解,第一个提出涂色减压的应该是 20 世纪初的心理学家荣格 ,他在复杂的曼荼罗图案上涂鸦,以此排解苦闷。
荣格心理学认为,内心的种种想法均可以绘制成曼荼罗,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象征宇宙,实际上就是一种“投射”,可以是焦虑、抑郁的投射,也可以是摆脱焦虑抑郁过程的投射。而填色书的图案也都非常精致繁复、有一种对称美,和曼陀罗图案很接近。
而不久前,美国权威杂志《心理月刊》对心理涂色疗法提供了论证:“研究表明,在工作之余进行心理涂色的人,比实验对照组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更具有灵感和创造力。”
对此,徐国芳表示,这是一种艺术治疗的手段,涂色的过程能让人忘掉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因为涂色的过程要求集中精力、专注而细致,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情绪的负面信息就被屏蔽掉了。它与时下流行的一种叫‘正念’的心理疗法相同,与瑜伽、音乐疗法类似,用近乎冥想的体验,起到静心的作用,甚至达到近乎禅定的效果。”
徐国芳指出,当人们埋头专注涂色,选什么颜色、如何搭配都是被潜意识指挥的,“这些颜色既反映了你当时的心境,也会有某种暗示或引导,看似无意的选择其实是潜意识的投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自我的机会”。
徐国芳不否认,目前《秘密花园》的火爆可能跟人们的从众心理有关,“就跟多年前流行的十字绣差不多,大家都在玩,所以我也要玩。但更重要的是,在追逐流行的过程中,很多人确实是尝到了涂色的甜头,让自己静心和放松了。”
当然,这个简单又富有创意的游戏,对很多“电子产品成瘾症”的成年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个新鲜又有趣的解救手段。
不过,徐国芳强调,通过填色排解压力,效果因人而异,“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对焦虑、狂躁症的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但若是不分昼夜地涂色,反而会造成精力和体力的透支,得不到很好的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