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牺牲,却无关荣耀
2015-09-10电影筛子
电影筛子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纵观世界影史,自二战爆发至今,关于地下抵抗组织与法西斯战斗的影片不计其数。哪怕你不是个影迷,也肯定看过几部此类题材的影片,或许是欧美的,更有可能是中国的。
所有这些影片中,《影子部队》可以说是最特殊的一部杰作,这里所讲述的抵抗运动,关于牺牲,却无关理想,关于道德,却无关荣耀。和许多斗志昂扬的同类题材影片相比,《影子部队》是在深沉内敛中展现恐怖与勇气的惊险较量,想到同样出自法国的抵抗题材喜剧片《虎口脱险》,实在令人惊叹电影的无限可能。
本片改编自194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原本是一部讲述二战期间法国地下抵抗组织日常生活与斗争的故事集。作者约瑟夫·凯斯勒强调:“本书没有任何宣传意图,也没有半点虚构成分,没有任何细节被夸大,没有任何人物是创作出来的。”对抵抗运动真相同样熟悉的,还有本片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青年时的梅尔维尔随抵抗组织在法国、意大利、北非等地作战,他所在的军团在1945年被授予荣誉勋章。但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梅尔维尔对纪实风格并不感兴趣,他将小说中的许多小故事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个贯穿全片人物的完整故事,小说中的讽刺和幽默元素也被去掉,恐惧、悲观与无力成为影片基调。
其实从影片一开始,你就能从蓝绿色调的镜头中感受到那股阴冷的氛围,这种冷色调是梅尔维尔在艺术生涯后期十分偏爱的。影片的构图也极具特点,主人公所在的牢房、民居总是空荡荡的,彰显着梅尔维尔坚持的极简抽象主义。
之所以要将画面简化,是因为导演不愿观众被纷繁的视觉元素所吸引。影片开始不久,抵抗组织领袖杰彼耶和另外两名成员一起,将一名叛徒带到一幢民居,准备处死他。当三人商量如何在没有刀又不能惊动邻居的情况下将人杀死时,我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旁的年轻叛徒身上,那稚嫩的脸上满是泪水。三人最终决定将叛徒绑在椅子上,用毛巾将他绞死。行刑时,镜头在三人脸上切换,此时我们感觉不到抵抗运动的丝毫荣耀,只是明白,这是他们在战前无论如何都不会做的事。
《影子部队》的叙事也与画面一样被简化,一名抵抗成员为了进到德军监狱里营救同伴,用匿名信使自己被捕。影片故意跳过他被拷打的过程,而是直接让我们看到他被打得面目全非的结果——纳粹军官对他说:“枪毙的时候都是个假名,死了都没人知道。”
这是整部影片中最令我心痛的一句话。全片所呈现的抵抗运动,并无荣耀可言,牺牲又是如此彻底,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些人?片中抵抗组织领袖杰彼耶第二次被捕后,在被执行枪决前,他的内心独白给了我们答案:他不想被德军侮辱性的枪决程序所吓倒,坚信只要自己的精神挺立,纳粹是不会赢的。他们并没有被任何人鼓动,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知识分子的自觉,尽管看不到希望,尽管得不到奖赏,但他们自己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就足够了。
影片在1969年于法国上映时,总统戴高乐刚刚下台,“抵抗运动”被认为过时了。那时法国知名影评刊物《电影手册》也与梅尔维尔不和,多方因素导致《影子部队》被大众忽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影手册》转变了观点,开始奉梅尔维尔为大师,重新认识《影子部队》的价值。2006年,该片在首映近40年后,终于在北美院线上映,成为众多影评人的年度最佳。感谢岁月的长河冲去泥沙,将熠熠生辉的经典重新呈现到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