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刚:我在阅兵现场
2015-09-10王汝刚
作为“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代表赴京参加此次阅兵观礼的上海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王汝刚,第一时间向《新民周刊》讲述了观礼见闻与感触。
一周前,当我得知自己作为“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代表,获邀赴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礼时,心情颇为激动,感慨万千。
其实,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都有一段属于自己家族的抗战史。作为在新中国诞生、红旗下成长的一代人,虽然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但儿时从父辈的口中,却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艰难、凶险,以及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奋发向上,抵御外寇的伟大民族精神。
父辈的“抗战记忆”
当年,我的祖辈都在上海杨浦区这片土地上生活。祖父王顺生,是当年徐家汇土山湾培养出来的手工匠人,而父亲王新祥,则继承了祖父的衣钵,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杨浦区开办了“茂泰兴营造厂”,日子过得颇为红火。不想侵华日军的炮火、炸弹无情地投射下来,一夜之间就把我家栖身的引翔港、茭白园一带炸成一片废墟!家破厂毁,瓦砾成堆,两代人奋斗的心血霎时化为乌有,父亲欲哭无泪,所幸家人俱全,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无奈之下,父亲带着家人回到祖父学艺的土山湾,投奔住在广元路上的好友金大星。本想着自己落难而来,一无所有,很有可能会遭拒绝,没想到金大星古道热肠,说了句话令父亲热泪盈眶:“新祥,打仗害人啊!你放心吧,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一定会帮助你。”于是,金大星先生义无反顾地收留我父亲全家长达半年之久,还借了本钱让营造厂东山再起……
抗战胜利后,在父亲的勤劳与努力下,我们在旧家园上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新家。直到父亲晚年,依旧对金大星的恩情念念不忘,甚至不顾年高,带着年轻的我亲自到金家登门道谢,并把这段抗战时期守望相助、协力同心的往事告诉了我,让我永远不要忘怀。我想,也正是因为这种互帮互助、同仇敌忾的精神与情谊,中国人民最终才会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说起我们滑稽界与抗战的关系,不得不提到我的老师、滑稽泰斗杨华生先生。“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文艺界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话剧、漫画、歌曲、电影等,抗战作品层出不穷,此时,杨老师正与搭档张樵侬先生在杭州大世界演出,不久杭州大世界变成了难民收容所,血气方刚的杨老师深受感触,和张樵侬老师一起参加了“抗敌后援会”,主动上街宣传抗日。随后,他又参加了由周恩来、郭沫若、田汉等直接领导的抗敌演剧第五队,辗转战场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抗战八年中,杨老师和张樵侬老师辗转在内地五省表演,演出的《南京城》、《拾炸弹》、《西洋镜》、《歌八百壮士》等,广受军民的欢迎。1942年,他们又组织“战音杂剧团”,坚持宣传抗日,直到抗战胜利。
战火纷飞,家书难托,杨老师辗转演出的八年也是和家人分离的八年。他的胞妹、滑稽表演艺术家绿杨老师曾告诉我,杨老师去参加抗战的八年时间里音讯全无,但每当他生日,绿杨和家人总是把一碗排骨面放在饭桌上,以寄托对兄长的思念。“那时,我们都担心哥哥已经不在人世了。”而杨老师晚年也多次向我诉说当年辗转内地的种种艰辛困苦,至今想来令人感慨敬佩于老师的气节与精神。
一直到1947年,杨老师才终于重归故里。“转战”沪上的他依旧专注于文艺抗战,更曾当面以作品讽刺显赫权贵,得到田汉、郭沫若等先生的大加赞赏,杨老师更是被观众亲切地称为“重庆滑稽”,以表示其来自大后方抗战地区。而事实上,“我们根本连重庆都没有去过呢”,每说及此,杨老师总会这样笑着解释道。
踏上赴京之路
带着父辈的回忆,老师的精神,9月2日早晨9点,我乘上了赴京的高铁。5个小时的车程,并不十分劳累。在车厢里,我还遇到了两位熟人,同样是应邀前往北京观礼的嘉宾,一位是全国劳动模范包起帆先生,另一位则是台湾“佛光山”创始人、耄耋之年的星云法师。
下午2点,正点抵达北京南站,中国文联的负责同志已在车站外等候。说起此次应邀观礼,正是中国文联的安排,记得数周前,文联曾寄来申请表格,待填妥之后就交付有关单位政审,政审通过后,我就拿到了正式的邀请函。据悉,整个文艺界观礼阅兵式的特邀代表仅有30位,能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备感荣幸。
到达我们住宿的中国职工之家后,首先是要领取观礼当天所需的相关证件,包括请柬、个人信息卡、注意事项以及职工之家集结车证,随后则安排我们的住房。与我们同住于此的还有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以及港、澳、台和海外特邀代表等。根据通知,9月3日早晨5点半安排大伙儿用餐,6点10分,准时集合统一乘车前往观礼台。我所在的观礼席位是西观礼台一区41排35号。
一切安顿停当后,就有时间外出走走看看,中国职工之家位于西单,离长安街很近,随处可见节日的气氛。街上的布置十分壮观,内容基本都是配合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主题,如鲜花与英烈塑像,长城与长寿菊等等,令人难忘。北京市民也很配合政府,如钓鱼台国宾馆附近临时交通管制,街上的大小车辆甚至公交车等都停了下来,排成长龙,但市民并无怨言,都说这是国家大事,应当配合。
除此之外,我发现街上年轻的志愿者也有很多,他们非常热情地为人指路,由于交通管制的地区较多,很多老人以及外地游客等并不十分清楚,志愿者们就会耐心讲解,告诉他们最为便捷的改道路线。此外,天安门附近的不少商店和商场也停止营业,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吧。
北京的天气很晴朗,蓝天白云,秋高气爽,阅兵当天多云,气温适宜,相信会是一个好天气。
令人振奋的观礼
3日清晨5点,我准时起床,5点半用过早餐后,6点10分,大部队准时集合,乘坐专车前往天安门广场。由于长安街交通管制,我们的车辆从广安门绕行至观礼台。按观礼事项规定,特邀嘉宾须按归口单位入场,观礼人士每人一张请柬一张信息卡,凭一柬一卡入场,然后通过安检,随身可带手机和小型照相机,但严禁携带大型相机、摄像机和三脚架。场内提供饮水点,并配有公厕、医疗点等,每人还会发到一只服务包,内有一顶帽子、一面国旗、雨衣、防暑用品和一瓶矿泉水。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趣的是,清晨的太阳刚升起不久,而一轮月亮仍清晰可见,仿佛日月同辉,增添了祥和的气氛。我们所在的观礼台可以看到天安门上的主席台,与我一同出席的文艺界人士有姜昆、冯骥才、白淑湘、李谷一、徐沛东等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以及历届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获得者,如李雪健、于魁智、于兰、胡玫、盛小云等等,来自上海的代表除了我,还有著名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女士。大家热情地拥抱,合影,畅叙此刻激动而喜悦的心情。
而此刻的观礼台上,也已聚集了不少嘉宾,除了我们文艺界的代表,还有各少数民族代表,他们身穿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服装,绚丽多姿,惹人注目,部队的代表们则身穿制式服装,英模、劳模等悉数佩戴绶带、勋章、奖章等,放眼望去,到处是鲜花的海洋,嘉宾们纷纷合影留念,一批批的观礼人士通过安检依次进场,秩序井然,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喜悦的气氛中。
上午9点40分左右,乐队奏乐,合唱开始了,当《抗大校歌》、《太行山上》等歌曲响起,大家群情激昂,仿佛回到了当年烽火抗战的岁月。据徐沛东向我介绍,这群合唱者,都是来自解放军各艺术院校的年轻人,他们个个嗓音嘹亮,声如洪钟。9点55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嘉宾来到天安门城楼,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从小就习惯了升国旗,唱国歌,但今天在此值得纪念的时刻,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五星红旗升起,飘扬,唱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心情格外不同。习主席的讲话简明扼要,却非常激动人心,特别是当我们听到中国将主动裁军30万时,自发地热烈鼓掌起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无遗。
当习主席检阅部队时,整个长安街都回荡着响亮的口号“首长好”、“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中国军人的神采与气度。随着空中护旗方队,飞机组成“70”数字飞过每个人的头顶,在现场的感受,真可以说是奇妙而震撼,随后向我们走来的就是抗战老兵方队,这群耄耋之年的老兵,坐在车上,向我们频频挥手,又向主席台敬军礼,真令大家感动不已,我们主动站起身来,长时间鼓掌,向他们表达由衷的致敬!
尽管天气越来越热,艳阳高照,但大家依旧热情不减,一边擦着汗,一边忙着拍照,军人们整齐的步伐,训练有素的身姿,展现了我国铁血卫士的雄姿,而先进的军事武器,翱翔于天空的各种战斗机,无不体现了我国的军事实力,令人振奋。
用三个“大”概括
有幸参加此次阅兵仪式,真令我感慨良多。仔细想来,我想用三个“大”来概括。
首先是大开眼界,据多次参加过阅兵式观礼的姜昆介绍,此次阅兵规格是很高的。无论是受阅的方阵还是展现的武器,都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令人大开眼界,刮目相看。而坐在我边上的部队文艺工作者于兰同志介绍道,即使他们最近经常要赴此次受阅的仪仗队与部队中慰问演出,但也没有机会见到这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今天展现的84%都是新式武器装备。虽然我对军事并不精通,但听了介绍,也觉得十分了不起。
其次是大扬国威,回想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曾经遭受多次外国侵略的屈辱历史,回想起70年前全国团结一致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光荣时刻,再到今天,70年后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真令人感到威风大长!那么多国家的领导人、特使,与我国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部队,中国用自己的实力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我们绝不滥用武力,我们热爱和平。
紧挨在我们边上的,是一群年轻人,他们可不普通,都是今年各省的高考状元,面对如此恢宏的阅兵场面,我亲耳听到他们由衷地感叹祖国的伟大,以及自己强烈要求学成之后投身祖国建设的迫切心情,很是令人欣慰。
第三,是大快人心。正如习主席在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抗日战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凝聚了全体国人的民族精神,如今,70年过去了,我们依旧不忘过去,还在这里隆重地举行纪念活动,真令人快慰。特别是看到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们,岁月的沧桑留在了他们的脸上,即使耄耋之年,在他们的身上仿佛依旧可见当年战争的痕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尊敬,为之感动。我在现场还看到不少没能参加受阅的老兵,他们即使没有坐上受阅车,但依旧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现场,感受喜悦的气氛。其中就有一位老人,尽管已坐在轮椅上,但当阅兵式结束后家人推着他经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时,他要求停下,并且艰难地站立了起来,对着纪念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他的背影佝偻,并不高大,但在我心里,他却是永远伟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