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密的敌人》:战后初期法军轻武器与装备(下)

2015-09-10东戎

轻兵器 2015年4期
关键词:轻机枪法军阿尔及利亚

东戎

片中,法军小分队使用最多的“重火器”,是一种外形酷似捷克ZB26的轻机枪。虽然两者都有直弹匣、喇叭形消焰器和偏置的瞄准线,但片中的是法国二战之前自行设计的FM24/29轻机枪。虽然只是轻机枪,但无论是在设伏还是偷袭中,FM24/29始终是小分队的火力核心。

由于一战期间法军装备的绍沙M1915轻机枪性能不佳,因此战争结束后法国决定优先发展此类武器。1920年~1923年期间,法国陆军炮兵技术处对英国、美国、丹麦和本国自产的多种轻机枪进行了试验。试验中,美国勃朗宁0.30英寸-06口径M1922轻机枪表现最为出色,但在生产许可权转让问题上双方始终未能谈拢,法国陆军只好退而求其次,决定在国产产品中再次进行选择。1923年6月,MAC工厂的研发部主管里贝尔又提交了一种样枪,该枪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同样是该厂研制的伯赫提耶M1922轻机枪,但性能有所提升,并且与MAS样枪一样,发射法国自行研制的7.5×58mm M1924枪弹,因此最终胜出。1924年1月,该枪被法国陆军正式采用,并命名为M1924轻机枪。1925年7月,新枪正式批量生产,次年5月首批列装驻扎在摩洛哥的法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部队试用后,发现7.5×58mm步枪弹与德国7.92×57mm毛瑟步枪弹尺寸、外形相近,一旦混淆就有可能造成武器的损坏。基于上述原因,法国将M1924枪弹的弹壳缩短4mm,重新定型了7.5×54mm M1929步枪弹。这一改变导致原有的M1924轻机枪不得不更换枪管以便适应新弹,改进后的型号被称为M1924/29,也称为FM24/29或查特勒尔特轻机枪。随后,该枪大量生产并全面列装,在二战爆发之前已经基本取代了绍沙M1915轻机枪。

在那个年代,FM24/29非常先进,集成了当时一些最新的设计。该枪为气冷式,采用长行程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闭锁机构,开膛待击,导气系统及活塞设在枪管下方,拉机柄与枪机采取分体式设计,射击时不随枪机往复运动。该枪配用的直弹匣位于机匣正上方,弹匣槽前方铰接有防尘盖,平时盖上以免灰尘进入机匣内部。为避让弹匣,准星及觇孔式照门均设置在枪身左侧。除了闭锁方式外,这些设计看起来与ZB26机枪均有些相像,但ZB26机枪将抛壳窗设在机匣下方,而FM24/29设在机匣右侧,后者的枪机闭锁面加工也较前者简单。

FM24/29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即是该枪设有像双管猎枪一样的前、后两个扳机,扣动前扳机为单发射击,扣动后扳机则为连发射击。之所以没有采用常见的单、连发选择快慢机,实际上还是一战时期老思维的延续,即避免射手无谓地浪费枪弹,另外这种设计使得射手的手指不用离开扳机护圈,转换单、连发也很迅速。该枪在枪托内还设有枪机运动减速装置和缓冲器,能够将理论射速降低到450发/分。

FM24/29上还有一些当时欧洲生产的机枪上常见的设计,比如外形与FN30机枪相仿的下护手上设有一个连接座,可以将该枪安装在支架上进行对空射击;枪托上设计有与英国布仑轻机枪类似的片状铰接式肩托,将肩托旋转90°搭在肩上射击,可减轻士兵持续瞄准射击时的疲劳感。该枪的两脚架可以收拢向后折叠,并能够将其旋转到枪管一侧,以便于携行。

FM24/29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靠性,因此很快得到普及装备。到二战之前,法国几乎所有部队都列装了FM24/29,并由于使用方便而获得了好评。从1925年到1939年,MAC工厂共生产了4.55万挺M1924和5.38万挺FM24/29,而1939年9月欧战爆发至1940年6月法国战败投降为止,MAC工厂又生产了3.45万挺FM24/29。法国沦陷后,德国人也将缴获的这种轻机枪予以留用,但该枪的生产被迫中断,直到1945年1月才重新恢复。战后,这挺老枪一度重新焕发青春,1945年到1957年间又生产了5.36万挺,整个系列的总产量接近19万挺。

不过,该枪的设计到战后就显得有些过时了,特别是很多重要零部件都采用锻制钢坯铣削而成,虽然结实耐用,但全枪质量达到9.75kg,且造价昂贵,加之枪管无法迅速更换,弹匣容弹量也只有25发,火力持续性有限,因此在1950年代被MAC工厂开发的AA-52通用机枪所取代。

MAS-36和MAS-36/51非自动步枪是片中法军小分队普通成员的随身武器。虽然它于1936年才定型列装,但由于采用落后的非自动设计,在二战结束后半自动步枪全面普及、突击步枪崭露头角的情况下,面临着被全面淘汰的命运,即使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法军也开始以MAS49/56半自动步枪将其逐步替换。

MAS-36的设计目的是替换当时法军使用的贝蒂埃M1907/15、M1892/16、勒贝尔M1886/93等老式步枪,虽然仍为非自动设计,应当说该枪的总体思路还是相对较新的,比如采用了短小、轻便的卡宾枪外形,而且发射当时最新的、与FM24/29轻机枪通用的7.5×54mm M1929步枪弹。该枪在设计时借鉴了法国在一战期间积累的经验,并融入了他国主力步枪的优点,如在枪机后方设置闭锁凸耳来自于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觇孔式照门来自于美国M1917步枪,而5发双排弹仓则来自于德国毛瑟系列——综合各家所长,就诞生了一支虽然外形丑陋但却结实可靠并且颇有特色的MAS-36。

MAS-36的准星位置相对靠后,拉机柄向前弯曲,机匣两侧平整光滑。该枪虽然全枪长只有1020mm,但枪管长达575mm,枪口初速超过850m/s,其威力与老式步枪并无区别。

该枪的刺刀设计相当罕见,平时刀柄朝前安放在枪管下方的收纳管中,使用前先要将其从管内拔出,反转后再将刀柄插进管口锁定。

MAS-36的另一特殊之处是没有设计单独的手动保险,法军要求该枪在正常情况必须保持空膛状态,仅在射击前上膛,以此作为保险,算是老式步枪的遗留特征之一。

由于一战后法国经济倒退,国防开支紧张,因此MAS-36的产量也受到影响,未能如期取代勒贝尔等老式步枪,在本土及其殖民地军队中,几种步枪一直混合装备。和其他武器一样,德军占领法国后,将这种武器重新命名为Gewehr 242(f)并装备二线部队。二战结束后,严重缺乏轻武器的法国重启MAS-36的生产线,用于装备一线步兵。在战后法国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该枪的一些特殊改型相继投入使用,如在越南使用的MAS-36 CR39,采用罕见的铝铸三角形中空枪托,可以向前折叠以缩短全枪长度,以适应伞降的要求。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法国空降部队在MAS-36上安装了瞄准镜,将该枪作为狙击步枪使用。而在阿尔及利亚战场上,法国广泛装备的是改进后的MAS-36/51步枪,枪管前端加工有外径22mm的枪榴弹适配器,可发射符合北约标准的各种枪榴弹,护手上方设有发射枪榴弹用的折叠表尺,枪托尾部加装有可拆卸的皮质衬套,以减轻可感后坐力。

虽然片中只出现了MAS-36和MAS-36/51两型枪,但当时法军在阿尔及利亚使用更多的步枪是1949年起列装的MAS-49/56,其外形与前者相近,但采用半自动发射方式,可发射枪榴弹,战斗性能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从1960年以后,各种MAS-36便退居二线,成为殖民地部队以及预备役部队的武器,直至1978年完全退役为止。不过,该枪的民用版至今还有生产,变型口径至少有5种之多。另外,其枪机设计在法国后来设计的FR-F1、FR-F2狙击步枪上得以延续。

除前述三种枪械外,片中法军使用的武器还有勃朗宁HP大威力自动手枪、柯尔特M1911A1自动手枪、汤姆逊M1928A1冲锋枪、M1917非自动步枪、勃朗宁M2 HB大口径机枪和Mk Ⅱ手榴弹等,其中除了勃朗宁HP外,均为美国制造的武器,这种情况与二战后期法军的武器来源分不开的。

由于法国本土迅速沦陷,原有的军事企业均沦于敌手,撤退到英国的法军官兵虽然在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自由法国运动”旗帜下重新聚集起来,却面临缺乏武器的困境。起初是英国、后来是美国提供了从服装、枪械到装甲车辆的各种装备,帮助戴高乐重新武装起7万多人的自由法国军队,支持其以法属殖民地为主战场,与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武装作战。根据1942年10月签订的“吉罗-墨菲”协定,美国决定向法军提供11个师的装备,实际上装备了8个师,包括5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其轻武器编制类似于1943年之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多余武器还装备了部分殖民地部队,此后英式武器大部分交还给英国方面。

由于战争期间对盟国物资补给的严重依赖,导致战后的法军装备呈现混乱状态,虽然法国重启了装备标准化进程,但即使到了阿尔及利亚战争末期,法军仍有个别团队还保持着全盘“美械化”的特色。《亲密的敌人》恰好反映出这一过渡时期法军装备的“混编”特征,如果观众足够仔细的话,特里安在电影院中观看的新闻纪录片中就能看到手持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法军士兵,这种武器是当年美国专门支援自由法国伞兵部队的。事实上,除了M1伽兰德之外,当时法军在阿尔及利亚装备的美制轻武器还有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M1卡宾枪、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作轻机枪使用)和M3“盖德”冲锋枪,其中又以M1系列卡宾枪的使用最为广泛。除此之外,法军当中还有一些自行设计的武器,比如MAC-50 9mm自动手枪、OF37进攻手榴弹等等。这种混乱状态让法军的后勤供应变得十分复杂,虽然法国力图迅速改变这种局面,但由于经历两次大战后其国力损耗巨大,轻武器口径直到1960年代后期才逐步统一。

在片中,作为敌对一方的阿尔及利亚尔民族解放军使用的基本上是德制武器,如MG42机枪、MP40冲锋枪和毛瑟98K卡宾枪,惟一的美制武器是在屠村时与伤员一同搜出的M1A1卡宾枪。但实际上在战争初期,民族解放军的武器除缴获法军之外,多半是搜集二战期间散失在战场的各种武器,种类非常杂乱,后期才通过与利比亚、摩洛哥的边境地区获得外部支持。如步枪方面,除了最常见的由德国和捷克制造的各种毛瑟步枪外,法式步枪还包括勒贝尔系列和MAS-36等,美制步枪包括M1伽兰德、M1卡宾枪系列和M1917,英制步枪包括李-恩菲尔德MkⅢ短步枪和李-恩菲尔德No.4短步枪,另外有资料证明当时游击队还拥有极少数德国StG44突击步枪。而早期的游击队员多半来自山区,他们经常使用的武器是12号双管猎枪。冲锋枪方面,由于法国在北非殖民地军队中留用了大量的德国MP38/40冲锋枪,因此这些型号也被游击队广泛使用,同样来源的还有MAT49冲锋枪和汤姆逊系列冲锋枪,以及意大利军队留下的伯莱塔M1938冲锋枪。机枪方面,MG42机枪虽然在影片中大出风头,但在抵抗组织中的实际装备数量却远不及它的前辈MG34机枪;轻机枪除了FM24/29和勃朗宁M1918外,游击队也在大量使用更老式的刘易斯机枪,另外,由于埃及的纳塞尔总统上台后同情并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并将库存的英国二战剩余物资大量提供给游击队,因此布仑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等英式武器在游击队中的装备也很普遍。而战争期间,苏联出于抵制北约势力扩张的目的,也通过它在阿拉伯国家中的代理人向民族解放军提供装备,如西蒙诺夫SKS半自动步枪、AK47突击步枪和RPG-2火箭筒等,但这些武器提供时间较迟。

《亲密的敌人》根据真实纪录片改编,其时代背景是二战结束后各殖民地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解放斗争。阿尔及利亚从1834年起成为法国殖民地后,大批欧洲人前来定居。到1950年代初,欧洲裔居民不到全国人口的1/10,占据着最好的土地,余下超过90%的当地穆斯林大多生活贫困。二战后,反帝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加之印度支那的失去,使法国这一老牌殖民帝国出现了崩溃迹象,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也顺势而生。虽然法国人试图以渐进式改革来挽回颓势,但收效甚微。突尼斯和摩洛哥相继独立后,阿尔及利亚局势日渐激化。1954年11月1日,民族解放阵线发动起义,成立了民族解放军,武装冲突全面开始。

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情形类似,不同的是英国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退出,而好战分子当权的法国仍想继续殖民统治,因此陷入了“反抗-镇压-再反抗”的怪圈。到1957年,在阿法军人数已经达到了40万。如同影片中表现的那样,双方都采用了游击与反游击战术,各类暴行层出不穷。游击队除大量屠杀法裔居民外,对温和派穆斯林和不肯合作的农民同样毫不手软,同时在城市中广泛使用暗杀、安置炸弹等恐怖手段,激起法国民众愤慨并引发了军方的无限制报复,大规模逮捕、刑讯逼供和秘密处决的情形司空见惯,甚至对怀疑支持或容留游击队的村落进行无差别轰炸和集体屠杀,仅在1950年代后期,法军就把200万以上的穆斯林从山区强迫迁徙到平原地区,以防他们向活跃在当地的游击队提供支持。这些行为进一步加深了民族间的隔阂,使整个国度成为充满歧视、高压与暴力的炼狱。在这种情况下,曾经同一战壕的战友,或是同宗同乡的亲人,最终都难免作为敌手刀兵相见,是为延续殖民统治而站在政府军一方,还是为独立战斗而加入游击队,任何一个人都处在像片中老兵那根两端均点燃的香烟一样的煎熬境地,必须做出自己事关生死的艰难抉择,片名体现的矛盾正是现实中这一冲突的反映。

1958年,胶着的局面让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走到了尽头。这时“阿尔及利亚保护者”的声誉帮助戴高乐重回权力中心,并顺利成为第五共和国的总统。虽然在法军大量增兵逼迫下,游击队的活动频率在1960年达到谷底,但民族解放阵线却通过外交获得了更多同情与支持,法国在联合国日见孤立,盟友美国的态度也逐渐变得疏远,特别是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使得法国经济不堪重负。为避免国际地位的进一步下降,戴高乐在多方尝试之后,认为恢复阿尔及利亚主权是惟一的解决办法。但“是敌是友”的抉择也在这一年发展到了极端,驻阿法军中的死硬分子拒绝继续承认戴高乐作为军队首脑的权威,4名将军于1961年4月22日带头发动叛乱,但戴高乐利用包括普通士兵在内的法国人民普遍的厌战情绪,仅用4天便平息了这场政变。

影片结尾,在特里安中尉从死亡中找到了安宁的同时,原本已近疯狂的多纳克军士却逐渐变得清醒,不再质疑这场战争正义与否,而是悄悄地逃离了军队。但所有人都无法预料的是,他们曾经付出的代价注定毫无意义,包括特里安在内的8.6万名法军官兵的伤亡以及战争本身都将被忘却。

在经历了7年半的血腥战争后,1962年3月18日,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权行使自主权,次日双方正式停火。法国本土于当年4月8日举行的公民投票中,以90.7%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这一协议。不久之后的7月1日,阿尔及利亚人民以5975581票对16534票选择独立,长达130余年的殖民统治最终结束。加上协议签署后发生的一系列相互报复的死亡人数,总共有15.8万名阿尔及利亚人及3.3万名法国人死于战争,另外有100万欧洲后裔被迫离开家园。至于法国当局,虽然最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却长期刻意回避这段历史,一直将其称作“阿尔及利亚事件”,直到1999年才正式将其更名为“阿尔及利亚战争”。

虽然阿尔及利亚战争在法、阿两国民众中造成的创伤早已愈合,但类似的场景至今仍在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拉克不断上演,政治因素导致战争、战争引发民族仇恨、民族仇恨摧毁人性、人性崩坏加剧战争,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继续循环发生,不断增添了新的受害者。《亲密的敌人》作为2007年度最佳战争题材影片和第31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通过抨击战争的残酷,宣扬了反战思想,让观众在深刻反思人性的同时,更加珍惜现实和平生活的美好。(全文完)

猜你喜欢

轻机枪法军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Sidi Aich隧道通风设计
阿尔及利亚贝贾亚高速公路Sidi Aich隧道照明设计浅析
美军在雪地实弹射击M249轻机枪
为什么竖中指是骂人
手持M249轻机枪的美军士兵在烟幕弹的掩护下行动
六角大楼
阿尔及利亚G合同区三叠系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
KBR公司承揽阿尔及利亚合成氨装置改造合同
法军军服改革的一场风波
法军为何在色当战役中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