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是什么?

2015-09-10觉真法师

新财富 2015年4期
关键词:米芾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传承、发展并自立于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石,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适应社会存在又创造了自身存在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总和。文化有四种形态: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灵文化。总括一句:文化不在别处,文化就在每个人的行为之中。你的行为,就是你的文化。 觉真法师 /文

“文化”一词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据有人统计,给“文化”下定义的有160多种以上。即使UNESCO(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这个世界公认的最有权威的文化团体,既没有给“文化”作出自己的定义,也没有说明它究竟倾向于何种诠释。反正,人人都在说文化,谈文化,学文化,用文化,那就各由其说,各顺其便吧。

但是,学术探讨,搞文化研究的人,还是不能不找出一条定义来,作为一个立说的起点。据说,最著名、被援引最多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1861年在他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关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

阿弥陀佛,这个概括只是平面地列举了一些文化要素,既未能立体地举出文化形态,又不能显示文化的历史承传与发展。于是,我想到了《论语·八佾第三》中孔子的一席名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益大师《四书解》中,对此有一段精彩的注释:

花发之茂,由于培根。礼乐之文,本于至德。至德本于身而考于古,即是千圣心法。故从周,只是以心印心。又,从周即从夏商,从三代古训也。

益大师精通儒道,他点出了孔子“郁郁乎文哉”张扬赞颂的是千圣心法。至德是本,心法是根。世界上存在没有根的文化吗?孔子懂得历史的继承和文化承传接续是不可割裂的。代有更革,时有新移,人类能够把自身的文化源流切断、堵塞,或者阻隔、分割甚至抹去吗?周文周武,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他没有拒绝夏商文化,而且借鉴二代,上承二代,发展了自己,成就了自己的“郁郁乎文哉”。孔子说,吾从周,从周正是从夏商,从古德,从古训。益大师了不起,他说透了,点明了。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法则,一是量变到质变,二是对立统一,三是否定之否定。可是有些书,有些思想家理论家,只讲量变到质变,只讲对立不讲统一,甚至否定之否定从来不提、不说,等如它并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精髓可以被割裂,被掩盖,被消失吗?

所以,讲文化,能不讲“根”、不讲“德”、不讲“千圣心法”吗?

祖国的根,民族的根,可就在文化啊。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传承、发展并自立于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石,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适应社会存在又创造了自身存在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总和。从万里长城、敦煌石窟、北京故宫,到宇宙飞船、绕月卫星;从《易经》、《老子》、《论语》、《史记》,到佛教的三藏十二部,这不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极品和思想珍宝吗?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年)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因为,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一切文化成果来看,的确如此。但是,拒绝文化,不要文化,丧失文化,毁弃文化,或者毁灭文化的人有没有呢?历史上的例子还少吗?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王朝的文字狱,历朝历代的冤假错案,是不是血泪斑斑?

到了商品经济时代,观念改变了,价值观也改变了,但是做人首在立人以品,做人不能不讲道德啊。我们的领导人提倡以德治国,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也有思想品德教育,但这几年来,有毒奶粉、地沟油、假医假药,不是令人谈虎色变吗?大街上一个小孩被车撞倒(撞伤)了,他爬不起来,又被后面一辆车接着辗过,途人见了,只有围观,无人相救。读到这样的新闻,眼眶挤满泪水。

当我执笔写此文的时候,无意中读到了两则新闻报道。一则说:大连市一名女大学生,入学一周后,把她的衣袜(包括内衣和七双袜子)从宿舍速递回家,要74岁的外婆为她洗好再寄回学校。父母得悉此事后,怒骂女儿丢脸。这丢了谁的脸呢?《论语·述而篇》中,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是师文化的创立者,他提倡修德进业,不修德如何进业?一所大学是一所文化摇篮,这位大学生是在什么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呢?她“丢脸”是丢了谁的脸呢?

第二则,很有趣。香港一位著名教授,也是一位作家,来到江苏镇江考察。负责接待的人,知他爱好书法,便问他要不要去看看米芾墓。教授兴致很高,当然要去。据说墓在镇江城南鹤林寺附近,但鹤林寺已拆了,片瓦无存,找不到方位。问当地老乡,问了许多人,都回答:米芾墓,没听说过。有人说,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也没听说有什么米芾墓,但米市墓倒有一个。好吧,那就去米市墓吧。墓在一山坡的顶端,还有石阶,前有石牌坊,大字果然题“米芾墓”,启功题。墓前石柱有一对联:

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宣和笔

丛林才数武宋朝郎署米家山

墓碑题: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一九八七年春日重修

下款:曼殊后学启功敬题

这一行人,找到了米芾墓,满足感可想而知。可是,在这陵墓前来了一群打扫的青年人,很显然,他们是为这所陵墓做清洁、保护服务的。请问,这是谁的墓呀?不知道。一连问了许多人,也都说不知道。

很抱歉,引述这篇稿件,让我的文字拖沓了,嗦了,但我不能不写出来。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对许多人而言,已经陌生了。我们身边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就这样在“不知道”的状态下等如空白。诗人艾青曾经写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中国文化是世界各种文化中最优秀最丰富最有生命力的,我们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了知多少,承传了多少,又忘失了多少?作为子孙后代,我们真的不知道老祖宗究竟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家底!

住在米芾墓近侧的人,不知道米芾墓。为米芾墓打扫的人,不知道这是谁的墓。这只是林中一叶,岸边一沙而已。曾经有记者访问学界前辈周有光先生,写下一篇《接过文化传递棒》的访问记,可见,文化是有传递,是需要传递,也是必须传递的。

周有光先生在访谈中有一句说得很有趣:“中国文化原来是中国儒学和印度佛教以及其他因素的混合物。佛寺多于孔庙,是古代双文化的遗迹(按:双文化指儒文化、佛文化)。”周有光先生是语言文字专家,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双文化”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颖概括,实际上是突出了儒文化和佛文化,周先生是很有见地的。这个“双文化”,我们传递了多少?传下来多少?问问我们出家人,佛寺的建筑是什么建筑?汉传佛教的僧服,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过堂(用斋)要先敲火点?这些基本礼仪是什么文化传承?他们都能说个一清二楚吗?

文化有四种形态:物态文化(比如万里长城、绕月卫星)、制度文化(前已说到“郁郁乎文哉”)、行为文化(每个人都看一下自己,就知道了)、心灵文化(已说的有易经、老、孔、孟、庄到佛教三藏十二部,未说的就在自己心中道德的含量与道德的高度了)。总括一句:文化不在别处,文化就在每个人的行为之中。你的行为,就是你的文化。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猜你喜欢

米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一张纸开悟“笨小孩”
用“心”写字
谁远谁近?
宋代·米芾(二)
五两纹银成就米芾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在棺材里等死的才子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