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归零心态引领行业创新

2015-09-10高晨生

中国商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茶业商会会员

高晨生

创新是商会永恒的主题,而直面现实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需求,将是我们的主旋律……

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已运行6年多了,升格后的北京茶业企业商会则是一个更大的平台,可以说向“国际一流行业组织”的目标更贴近了一步。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们的优势,在于是由地道草根企业组成的民间商会,正是在满足会员群体与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北京福建茶业商会持续发挥了民间组织的活力与创造性,但是我们面对的行业现实一直未有大的改观。比如,行业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上下游组织程度和协作水平,一直有待提升。就全国市场而言,我们福建茶产业是比较优秀的,但至今没有长期维持一定市场地位的茶叶品类和产品品牌。北京市场最早是来自福建的茉莉花茶,此后是新兴的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工夫红茶,以及白茶等几大系列。这几大茶类是轮番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台。

行业现状如此滞后于市场需求,是在长期以来传统产业发展思维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交替作用下形成的。2008年北京福建茶业商会成立时,我们茶行业遭遇了冬天。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低迷,普洱茶危机也在蔓延。近两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马连道茶商和全国茶行业的冲击也很大。

首先是国家经济战略由此前的高速增长,转型为“中高速增长”,房地产等传统主导产业带动上下游关联行业均不太景气,就实体经济而言,企业要生存都很困难。第二是中央八项规定以后,商务、政务性礼品茶市场急速萎缩,北京的茶商特别是马连道茶商遭受的压力更大。第三重压力是长期性的,因为马连道扩张太快,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马连道茶城在原先20万平米基础上新增10万平米,等于每个人生意要少做1/3。我们按大数据的思路来说,马连道商户增长太快了等于是一种泡沫。当前从宏观到微观,诸如房地产、资本、货币等各种泡沫的负面作用都开始呈现,多重合力影响之下,从事传统实业的买卖就一定很难过,茶商也不例外。

三种新常态下的商会运作

创新是商会永恒的主题,而直面现实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需求,将是我们的主旋律。

原来我们是异地二级商会,就定下要打造中国一流的行业商会。这是我们的愿景,它的实现过程是困难和曲折的。在北京市的异地商会系统里,我们还算是比较突出的,有一定的口碑。现在成立北京茶业企业商会,我们要首先成为北京市一流的商会,这是我们长期规划的第二步。但是,我们的服务还是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的,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既需要优秀的能力和执行力,更需要勇气和坚持。

以前我们的服务目标很精准,就是针对在京发展的福建茶企业,我们乡情纽带的联系比较紧密。第二,核心会员以福建籍为主,商会通过一些特色服务使资源集中,加入商会有荣誉感,又能得到商会的服务,于是一些非福建籍的也陆续加入进来。如此一来,我们就具备北京茶业行业商会的雏形了,因为北京汇集了全国各地的茶商。接下来我们真正要向中国一流行业商会的愿景去发展,这也要有一个转型的过程。

我觉得要打好这个转型发展的基础,一是创新,二是归零,我们要以两极的方式去做。北京福建茶业商会此前所沉淀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服务,以后会常态化,不能拿着这点成绩沾沾自喜。你只有不断创新,去发展,去升级,才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商会。现在国家发展讲新常态,我们商会的发展也是新常态。

这是我们商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我说的商会发展新常态有三种:

未来我们国民经济将转向以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架马车为主导,建立比较科学、优化的产业结构,注重营造人文、环保、生态协同发展的经济环境,这是一种新常态。十五年前想加入商会很不容易,很新鲜也有一种荣誉感,现在是商会太多你选不过来,这是第二个新常态。

第三个新常态是跟会员感受有关的。无论地域商会,还是行业商会,仅靠过去的成就感、荣誉感,以及一些乡情的纽带是不足以维系会员归属感的。如果长期模式化发展,商会的服务价值不高,对会员的吸引力降低,会员就会感到厌烦。因为一个职务会员,往往是参与多个商会,也是多头交费,这家2万,那家3万,另一家又是1万,不只是会费负担重,参加商会活动也会占用不少时间和精力。目前,许多商会因此而陷入了发展的天花板,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瓶颈期,我相信我们茶业商会能在这方面有所创新,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商会的每场活动对会员企业都是有帮助的有价值的,会员对商会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长此以往,才能形成会员对商会的认同感和依赖感。以前我常讲,被感激不如被需求,因为一个人对你的感恩、感激用不了三五天就忘记了,要想商会有凝聚力和吸引力,你只有永远保持会员对商会的需求感和依存感。这需要商会建立起一个持续被需要的服务平台,而这是巨大的挑战,也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这就是起码在我们茶业商会已经面临的转型与挑战。商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要面临一个新的常态。现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我认为非常有利于我们发展成为与国际接轨的行业组织。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商会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重构商会的核心竞争力

在商会由常态化服务向带有战略性的创新服务转型发展过程中,有计划地整合行业内外,尤其是学术界的资源,重构服务会员群体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基础工作。

第一、会员发展,扩大各地优秀茶业企业在商会里的代表性。

北京茶业企业商会作为一个行业第三方平台,我们要围绕产业链的协同逻辑,把上下游深层需求对接起来。比如,当前我们注重业内人士的集聚。我们可以通过全国供销系统以及中茶协去邀请全国各地市行业商协会领导人担任名誉职务。我们初定商会成立大会是在2015年6月份北京国际茶业展期间。届时,正好请他们参加我们商会的千人大会。我们还将大量邀请一些关注茶行业的业外人士,比如一些大的资本机构领导人来参加。通过这些途径,可以逐步扩大茶业商会在行业内外的代表性,茶行业升级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资金和信息等要素会得到更有效的对接与交流。

第二、组织架构,提升决策机制的透明性与科学性。

全国各地、行业上下游在京优秀茶企进来以后,我们要解决好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提升商会领导层决策机制的透明性与科学性。

我们拟议中商会未来的架构,在领导层主要由骨干层、领导层到核心领导层这几部分职务会员组成。其中,我们打算设立6-8名执行会长是核心领导层。这些执行会长并不是完全按区域来匹配的,因为有的区域商会负责人,他可能只想当个常务副会长。执行会长要求各方面的能力更高一些,我们还会从骨干层里选几个人,进入我们商会核心的决策班子。

这样的决策可能会更完美一点。比如说六七个人讨论问题最好,如果开常务会,原来十几、二十几个人,有时候关键的东西讨论不出结果。讨论不出来的时候就得听会长的,尤其在做一些重要决策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够理想。我们把组织形式适当做一些微调和创新,这是一块。

组织架构中第二块比较大的调整,是秘书处将引进一些新鲜血液,把秘书处的团队执行力跟领导层的资源、影响力结合得更紧密一些。当前,我们已经吸收了几个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商会工作参与度比较高的年轻职务会员作为秘书处的兼职副秘书长。既然给了他们这个位置,就要发挥大家的作用。我希望我们这次成立大会之前,主要是把工作班子搭好,工作机制、运行机制也要给它完善了。

为了便于行业内外的交流,我们还将设立一些名誉会长或者荣誉会长职务,邀请一些跨行业的人士来担任。只要人家对茶有兴趣,我们都欢迎加入进来。名誉会长就是在这个行业非常有代表性的元老级人物,或者是比较重量级的机构领导人,有的是没有时间参与的,我们甚至也可以请他们做永久名誉会长。这些名誉会长对商会形成外部品牌张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职能机构,强化商会运营的统筹力和专业性。

从名誉会长、荣誉会长,到商会的领导层以及秘书处,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形成我们整合行业内外资源的行业智库。说白了,这仍是一项聚人的工作,如果不能有效发挥智库与会员群体的互动作用,外面看来也是花拳绣腿的。

所以,对于商会来说,关键还是看我们推出的产品,我们服务的创新性,以及工作团队执行能力的优秀与否。我们将考虑设立一个研究院,通过常态化的平台来落实、发挥智库的作用。

这个研究院的工作,是要靠秘书处去做。商会以前的整体工作成就为什么说要归零?我过去讲优秀和卓越的理念,优秀往往是绊脚石,因为我有成绩,我老是沾沾自喜,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所以一定要归零。

我们商会当前不只是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上要做一些创新,秘书长带领下的工作团队执行能力也要进行一场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化秘书处的统筹和协商的能力。因为现在商会平台更大了,我们将陆续开展一些具体分工的工作,我们可以分为投资等各个业务类型,比如投资这一块就交给某个执行会长去联系和分管。另外设立轮值会长制度我认为也很有必要,有些时候副会长必须要做轮值。也就是说,轮值会长界定于副会长层面就可以了,一个常务会长带一两个副会长,一般是一配一,或者一配二,副会长多了轮不过来的。

富有挑战性的几项创新服务

相对于前几年探索出来的,今后商会仍将继续去开展的常态化服务,有几项旨在帮助会员企业突破市场困境,推动行业和产业整合与提升发展的创新业务,在职务会员层面以及会员群体中已经是大家讨论比较深入的事情。

第一:金融服务,由“债权融资”向“股权融资”转型。

近年来不少商会在联保联贷等债权融资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同时,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外部资本投资茶业项目操作起来困难也比较多。前几年,我们商会帮助会员企业在“债权融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原来是跟银行、担保公司、投融资机构等各种金融机构进债权融资合作,在此过程中沉淀了一些经验和模式,形成了我们常态化的服务。常态化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还有一些创新服务,比如商会内部的互助资金池,这些机制至今在商会系统还是创新的东西,还可加以完善。

本届商会则要重点向“股权融资”转型。债权融资要还,股权融资性质又不同。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在做这个,把你长期关注的客户,或者同行变成同事,这叫整合内部资源。我们知道马云已有普洱茶项目在运作。此外,联想、中粮,还有财政部的中农投(中国农业发展投资基金)也是想做茶,也有一些相关项目在运作。他们说这个水很深的,不太容易进来。

会员企业需要融资,外面的资本想进入茶行业,正好大家一起来玩。这就需要我们商会发挥行业第三方平台的作用,树立我们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先要把这些专业的股权融资机构建立起来。有资本想进来,我们可以股权融资模式对接有潜力的项目。

股权融资的方向可以多样化,一种是集中力量做单品,根据已往经验,铁观音从一万吨到十万吨大概用了十年时间。白茶市场成长性很好,目前也是一万吨,发展到十万也是指日可待。这块蛋糕还是蛮大的,当前的趋势肯定是哪里都有白茶,但是谁能把白茶做出味道来,能够领先同行一步,或者一二三家联合起来,把四五六拉开了距离,就会成为行业里的龙头。本来它可能单个只有一个亿、六千万、四千万的规模,两三家联合起来就是2个亿,然后整合资源滚动发展为5个亿。

选出了这些目标企业,我们要通过商会平台对接几家在股权融资和上市的规划与服务方面比较有水平的机构,如专业的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等。我们要通过商会的专业股权融资部门和机构整合的相关资源,为我们这些会员企业提供高效的股权融资与上市服务。

从商会长远发展来看,如果我们这些职务会员企业中,能经由股权交易等手段,出现一批在新三板或者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甚至是由中小板升级到主板市场,这样我们商会总的体量与发展的质量将会有新的飞跃。

第二、行业标准,每款茶叶都应有一份说明书。

中国茶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走的是名优化、精品化路线。我们通过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使得茶叶附加值提升了,改善了很多茶农的经济收入,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是也很好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出口压力很大,要通过全球市场消化中国名优茶的产能,提升中国精品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就要有一套标准化的、简易化的工具系统把中国茶叶特性讲明白。

我们首先是想做一套标准化的中国名优茶图库,或者是消费白皮书。这个图库应该是中英文、甚至更多语种的,要把每个品类各个档次的茶叶讲明白,也要把每个品类不同小类、档次的茶叶冲泡之后的标准色谱做出来。

我们原来的国家标准是改革开放以前出台的,此后国家新定的标准也非常多,但是中国茶叶发展到今天,仍有80%不在国家标准管控范围内。目前,各个茶区、茶企以及茶商都是随便讲,五花八门的品名,各种各样的说法,商号也开得到处都是,我们国内的人都搞不清楚,外国人能搞清楚吗?所以这是行业里普遍存在,带有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茶业商会将组织大家解决的问题。

第三、信息服务,促进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规范化发展。

目前,中国茶叶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行业信息严重不对称。茶叶是比较低门槛的行业,每个人做茶思路也不一样。过去的一些负面消息,说做红茶的加糖,或者其他茶叶加什么东西,看起来好看,但是喝起来不行。

这些类似的问题,还是不少的。要是会鉴定你就知道了茶叶中到底加了什么东西,但是怎么鉴定,标准是什么?这也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这是属于行业自律的范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要做好行业自律都很难。国内的行业自律,目前通常还是停留在几个龙头企业签一个自律协议或者行业宣言之类的,这些企业是无法代表行业的。真正要做好行业自律,第一要靠宣传求得共识,第二要靠行业组织的长期引导、推动、规范。

这是我们下一阶段的核心工作之一。比如有没有掺石膏粉,你把茶汤搅一搅观察浑浊不浑浊,就能看出来是不是有问题。目前有个产茶县己经把很多东西做完了,但是这些成果都是学术化的东西,消费者根本看不懂。我们现在的信息也都严重不对称,消费者跟专业学术机构严重脱钩。中国的茶叶国家标准做了这么多年,茶叶却越来越贵,这是有问题的。

我们了解到,一个质检站国家每年都要给几百万的财政补贴,但是现在检测一个品种要3000-5000元。如果按照国家标准,企业生产的每一批茶叶都要质检,一家企业的茶叶如果都去质检,每年仅质检费都要200多万。所以,从国家支持茶产业发展的角度讲,为什么茶叶质检不能像蔬菜检测一样变成一种公共服务?这本来就是一个民生工程。这些游说和争取的政策支持,也是我们茶业商会要去推动的。

作为茶业行业商会,我赞同我们一年做一两件大事情。比如我们的内刊,还是以会员之间相互传播为主,这是最基础的工作。现在我们要考虑怎么扩展,扩大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我们的内刊做出品牌来,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甚至我认为我们的“茶商”牌子不好,还可以换换。还可以再发展一本内刊,再注册一个商标,两本内刊,一个是针对消费者的,一个是行业研究性的,都是可以。行业研究性的刊物,我们这些茶业企业老板和茶商们可以自己看,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这两本刊物的深度和针对性应该是不同的,所以强化内刊编辑出版工作,使得它能传递比较正能量的东西,是非常关键的。

我常讲要把一刊一节做好,做出品牌来。这样,我们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慢慢就出来了。一本刊物,一年一次的全国斗茶文化节,把文化节的内涵做丰富了,企业参与积极性就高了,我们通过这些工作来促进茶叶消费,弘扬茶文化,推动茶行业更好地实现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个路线往下走,这是我们非常有效率的工具。我们了解到还有中国茶叶理事会等学术研究机构,他们针对行业和市场做了一些调研,但是最终的成果和报告还没有得以推广。

我们可以把这些大数据借过来,我们做名优茶的销售白皮书就要发挥这些大数据的作用。就像我刚才说的老外买完茶知道怎么泡吗?肯定不知道,因为你没有说明书。我们买药的时候,说明书里面的字虽然很小,但是有中文、英文。

如果人家买了我们的花茶,要90度的水比较好,绿茶是85度的水比较合适,这些情况你要告诉人家,怎么样泡出来的茶叶才是品质最好的。包括泡茶时用什么样的杯、碗,不同的茶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一般来说,15秒基本上属于差不多。这一泡,一般喝几泡?你要想走国际化,无论国内市场的培育,还是国际市场的培育,都关系到我们下一步要怎么促进茶叶消费,以及我们讲的茶叶市场化和品牌化。

这些工作就是弘扬茶文化,不只是让更多人喝茶,还要让更多人爱上茶。爱上茶的概念是什么?我经常讲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有什么标准,我喜欢胖的瘦的都可以。爱上茶则是一个使命感,茶业市场要健康发展,就要让客户、产业,还有茶商都能获益。人和产业都要兴盛起来,这其中的关系如何理顺,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猜你喜欢

茶业商会会员
商会真的不是全部
商会真的不是全部
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首要解决几个重大难题
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首要解决几个重大难题
基于经济下滑期茶业公司营销手段研究
八马茶业的IPO之囧
会员专区
商会垂直化趋势明显
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幕
会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