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要踢球,听听家长怎么说

2015-09-10张晓辰柏强

新体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踢球女士足球

张晓辰 柏强

让孩子踢球,是为锻炼身体、培养兴趣,还是为日后成为职业球员?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考虑。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几所学校,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

张松先生今年41岁,原是八一队射击运动员,妻子曾是专业排球运动员,2006年11月有了儿子。儿子7岁时开始接触足球。“我喜欢看球,也喜欢踢,带着孩子一起玩主要是让他喜欢,感兴趣”,张先生说。儿子3岁的时候曾测过骨龄,以后能长到1.96米。很多教练说,这孩子身材不错,跑跳灵活性也不错,是块搞体育的料。

由于夫妻俩都有专业体育背景,孩子先天条件也不错,加之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倍受欢迎,张先生对孩子有所期待:“我是诚心想让孩子学足球,不像有的家长那样是为了以后升学走捷径,所以我给孩子做了认真规划。”

张先生通过观察,发现北京市东城体校足球教练动作规范,就经朋友介绍,让孩子来这里先跟着练。孩子不足10岁,还入不了队。至今已来这里一年了,“一是培养他的兴趣,二是观察他到底是不是这块料。如果五六年级时还练不成场上一个位置,就转别的,比如去学守门,毕竟现在我的孩子身高1.4米左右了。”

谈起对儿子未来的规划,张先生滔滔不绝:“如果孩子硬件条件足够好,我们想在他12岁以后把他送到国外去学球。我分析过,世界足球的五大联赛,德国首屈一指,加上德国人作风认真严谨,这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意大利是其次的选择。如果学出来了,哪怕在比利时、瑞典等国的一二级联赛上踢上个主力,也算没白费功夫。如果十七八岁还学不出来,至少语言水平和文化见识提高了,身体也练好了,可以在国外找机会学习或工作,至少生存不会有大问题。”

与张先生不同,另一位家长杨珂女士主张踢球以快乐为主,并没有望子成龙。杨女士的儿子与张先生的孩子一样大,在中关村第一小学读二年级,也十分喜欢踢足球。中关村一小每周一、二、四下午三节课,周二、五两节,学校在这两节课后设有足球课,可以按兴趣参加。

与中关村一小类似,北京市皇城根小学也开设了课后足球兴趣班,相对更专业。据任课教师屈侠介绍,课程内容主要为普及足球知识,讲足球规则,进行传球、接球、停球、脚内侧推球、掷界外球、射门等基本动作练习,最后半小时分组比赛。

屈侠说:“我们校长喜欢足球,也支持足球兴趣班,从孩子的服装到球门都由学校添置。学校原来没有场地,现在新校址有一座跑道不到200米的运动场,内设一块塑胶五人制足球场。”皇城根小学从今年开始将足球列入校运会项目,先从射门比赛开始。

不过,足球兴趣班的孩子一周能来上一次课的居多,两次以上的很少。这是因为家长为每个孩子报了不少其他兴趣班或课外班,孩子上不过来。即使同是踢足球,一些有想法的家长还在北师大等地报了更专业的课外班,带着孩子去赶场。

杨女士就是这样赶场的家长之一。她的儿子非常喜欢踢球,学校的足球课节节不落。出于兴趣的考虑,她给孩子报了足球俱乐部,每周日上午两个小时,陪孩子到奥体中心足球场练球,“虽然学校有场地,也很重视,但老师很一般,不怎么教孩子技术,就让孩子分组踢比赛”。

“我们之所以来这儿,就是看中师资。这里的足球老师多有职业足球背景,有的是北京国安退役队员或教练,有的是高校足球毕业生,大部分都持有中国足协D级或C级教练员证书,据说在青少年足球教学上经验丰富,金志扬还是顾问。孩子来这儿能真正学到东西。”

在绿茵场边,杨女士一边看着儿子在场上奔跑,一边跟记者说了她的想法:“我们让孩子踢球,一来是尊重孩子的喜好,二来足球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教育讲全面发展,身体是第一位的,踢球能强身健体,现在的小孩体质比我们小时候差太多,多踢球能让他强壮些。”

杨女士在环境保护部工作,对于学校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现在学校的教育太过死板,缺少直观感受。比如说物理上讲的抛物线,数学上讲的角度,不用在课堂上说太多,让孩子在户外踢场球,一下就能明白。小学生的认知需要直观感受,这也是让孩子踢球的一大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孩子的兴趣,并没有想着以后让他以此为饭碗,毕竟尊重孩子的个性最重要。”

然而,不少家长对孩子踢球有所顾虑,担心影响学习成绩,担心踢球中发生安全事故,担心孩子的道德品质会受球场不良风气影响。许多小学甚至在课间十分钟规定除了上厕所,不让孩子出教室,更别说课后踢球。校方也是出于安全和学习成绩的考虑。

杨女士对此不以为然:“踢足球当然不会影响学习,相反还是一种促进。足球不光能强身健体,在团队中还能对孩子的心理有所塑造。踢球能让人的身体、心理和文化形成互动,是一种性格的磨砺。”

现在的孩子如温室里的花朵,在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过度保护之下,受不得一点挫折。杨女士朋友的孩子就读于北师大附小,因为跳绳比赛中绳子甩到一个孩子的脸上,留了道疤,家长就找到学校。学校为保证意外伤害事故为零,自此之后不再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杨女士觉得有些家长对安全问题过虑了,“小孩应该多到户外玩,他们一天到晚都坐在那儿低着头写作业,太不利于成长了。我们这么大的时候,都天天在外面跑来跑去,磕了碰了都是正常的”。

踢球有风险,家长担心是人之常情,但家长过虑会导致孩子参加不了足球运动。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北京市皇城根小学采取了两项措施。“最重要的是严防死守,保证孩子不出事。比如分组比赛时,三名任课老师全部上场,分别在前场、中场、后场,与孩子们一起踢球,边踢边指导,让学生不扎堆,减少安全隐患”,屈侠老师说。另一方面,训练公开化,组织低年级孩子的家长现场观摩,为的是让家长放心。“到现在,我们没有出过大事,至多是两个孩子绊到一起,摔倒了”。

北京博凯智能全纳幼儿园是全市最早开设幼儿足球课的幼儿园,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据教学园长马益文介绍,首先会给每个孩子发一条发带,戴在头上,磕碰时能起到缓冲作用。幼儿园的草皮较为柔软,甚至在足球场四周的墙上也贴上了一米多高的草皮,能起到保护作用。最关键的是老师的责任心,每次足球课,除了一名足球老师外,会有保育员协助任课老师,负责照看孩子的安全。

张先生鼓励儿子要硬气,他认为踢球能让男孩更像男子汉,“足球是集体项目,现在家中都是一个孩子,独惯了,踢球就得融入集体,就得与人交流沟通,应对好各种关系。不可否认,踢球时大孩子欺负小孩子很常见,但这不是坏事,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学会面对和处理。踢足球不光要靠身体素质,还要靠智慧和对足球的理解”。

王飞的孩子今年6岁,每周末也会来到奥体中心足球场。王飞是北京女足的退役队员,现在的身份是教练。孩子4岁的时候,她就开始教幼儿和小学生踢球,自己的孩子也在队中。对于足球进校园这件事,既是教练又是家长的她有些矛盾。

作为教练,她很不乐观,认为开展起来有很多的问题,学校难有更多像她一样专业的老师,即便有,也难以施教。“独生子女对家长来说都是宝,老师说不得、训不得,有动作做错的或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不好管理,不像我踢球那会儿,教练说一不二,拥有很高的自由度和自主权。有时候自己的孩子不认真学动作或者偷懒,我也很生气”。

作为家长,她又非常支持孩子多踢球,“现在的孩子整天坐在教室看书写作业,课业压力那么大,太需要到绿草青天的环境里踢踢球了。玩是小孩的天性,踢球能减少压力,快乐成长。我每周末都会带他上我的课,平时也抽出很多时间陪他踢球”。

为满足孩子的足球兴趣,家长可谓煞费苦心,不惜时间、财力、精力。杨女士说周末足球班的费用确实有些高,“一年5800元,是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孩子喜欢踢球,作为家长,我们也舍得花钱”。

张先生说费用和安全对他不是大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时间和精力。为了让孩子坚持踢球,不惜全家总动员。孩子的学球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下午3点到5点半,周六上午半天。学校离体校球场有一段距离,张先生说:“我和爱人每天要轮流开车去学校接刚下课的孩子,再送他火速去球场。我要求孩子用10分钟的时间在车上换好衣服,然后提着一瓶矿泉水3点10分到场训练,晚上6点多到家。就这么一个孩子,现在的生活学习和训练要搭上两边4个老人和我们夫妇俩,总共6个人的精力付出。”

小学低年级不应留家庭作业,但孩子现在每天仍有作业。升入五六年级时,作业会多起来,势必与训练时间有冲突。孩子在足球方面成才需要十几年的努力,全家的各种付出可想而知。

和杨女士不同,张先生认为,孩子练球影响学习是难以避免的,“你看这些体校孩子的学习,就那么回事”。上学期为了去广西冬训,体校孩子的期末考试去年11月中旬就进行了,而普通学校的孩子是今年1月。张先生不免有些担忧:“孩子如果练不出来,学习也耽误了,到高年级时能否转回来?”

家长能不能支持孩子踢球,不光是从孩子天赋、家庭财力、时间精力等方面考虑,社会环境和足球氛围也是影响家长做出决策的重要因素。

高远的父母和杨女士、张先生有着类似的考虑。高远目前26岁,七八岁时开始接触足球,谈及父母的初衷,他说:“那时国内职业联赛刚开始,中国队正冲击世界杯,足球的环境氛围好,家长喜欢,我也喜欢,于是就让我学踢足球。倒不是为了踢职业,一方面有当时足球热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为上大学创造条件。”

高远曾是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的队员,毕业后考入北京体育大学足球专业,大三转入体育传媒系公关班,毕业后曾在新浪体育做足球编辑。人大附中三高创办20年来,王安治、王晓龙等70名学生成为职业球员,在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上独树一帜。

高远小时速度快,踢边路,个子长高后,改打中后卫。小学六年级时,他到人大附小训练,一年后升入人大附中。他说,“入学时既要看足球水平,也要看学习成绩,同被选进附中的有七八个同学。我们学习、住宿、训练在一个基地,没比赛时,周末才能回家。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开始训练,晚自习到9点。高中毕业时,我们队20多人中,有两三个进了专业队,其余人都上了大学,当然是以特长生的身份。”

他坦言自己身体素质不错,可以走职业球员道路,但练到十四五岁时,家里在犹豫。“我个子长得晚,高一时还不到1米70,比赛机会也少,搞不清是否有发展前途。后来足球环境不好,国内联赛也处于低潮,足球不被看好,前景不明。尽管我本来有机会进入国安梯队,后来的身高达到1米85,但最终家长还是选择让我走上大学的道路。”

高远说他也想过搞职业,但不太坚定,毕竟走职业足球这条路有一定的风险,“我们承受不了那种代价,最终还是同意家长的稳妥选择”。在他考大学时,足球的热度大不如前。原来像他一样的特长生都被保送到人大、北理工等高校。但到他这一届时,只能各人选校报考,被人挑选。

高远切身体会到:足球发展得好坏,与整体环境和氛围有很大关系,“父亲和我最初选择学踢球,最终放弃,都与此相关。从这个角度上说,现在国家提倡从学校开始抓足球教育,是件好事。只是这件事和这种氛围要能持久,要务实。”

姚明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主张专项体育课进校园,这项提案是在“姚之队”走访了上海市三家学校后生成的。杨女士说她非常赞同姚明的呼吁:“因为学校开设的体育课大多是摆设,好的老师还教一些田径动作,不好的老师就让孩子自由活动了。教跑步跳远,孩子不喜欢,因为太枯燥。足球对孩子来说很有意思,多数孩子也喜欢玩,可是学校不怎么教。所以足球进校园,学校开设专项体育课是好事。”

据了解,北京市将在2016年把足球作为体育选考项目纳入中考,各方对此意见不一。

杨女士认为,足球跟考试挂钩太没必要了,“急功近利是很不好的社会风气。什么科目一说要考试,应试化,就会让孩子产生厌烦”。

屈侠在北京市皇城根小学任教4年。他刚来当老师的时候,就有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他认为,中国不是足球强国,基础薄弱,但大家喜欢,现在提倡从学校开始普及,无疑是件好事。但应当看到这不是一呼就能起的事情,有很长的路,而且要走得扎实。

屈侠说:“德国在世界杯赛夺得冠军前,有多年的规划,经历了卧薪尝胆。人家足球强国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

足球进校园,尤其是小学,除了顶层设计,“我觉得首先要普及的是足球理念和认知,至少让学生知道足球是什么。现在不少家长和孩子简单地认为足球就是踢着玩的,活动一下身体而已,重视程度当然不够。孩子的问题主要源自家长,毕竟大多数孩子现在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兴趣的选择也是被动的。因而,足球教育不能只是孩子的事”,屈侠说。

按中国的国情,如果希望家长重视,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足球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成为正式课程内容。应试当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会成为家长和学生的一种负担,反感应试的内容。屈侠认为,还是要从兴趣和观念上改变人们,特别是家长的认识,足球可以作为考试的选择项目之一。这种方式还是有效的,尽管开始阶段会有一定的困难。

不过,大多数网民对于足球纳入考试都持反对意见。虎扑体育足球论坛上的投票调查显示,共有229人参与投票,只有40票赞成,其余都投了反对,占82%。网民普遍认为足球纳入考试容易功利化、应试化,有违体育的初衷。国家之所以重视发展校园足球,主要目的在于发挥足球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文化学习和足球技能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踢球女士足球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让足球动起来
这脑洞开的,还能不能好好踢球了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像梅西那样踢球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喂猫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