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匆匆十二年
2015-09-10冯伟杰
冯伟杰
说起2014年人气很高并取得5.8亿元票房的电影《匆匆那年》,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戏的联合出品人里就有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张涛。而大众点评本身,更是为这部电影的宣传不遗余力。
最明显的一点是,大众点评充分利用自有平台,并借力于腾讯旗下QQ空间、微信等流量,通过站内信息推送,向爱看电影的用户推荐电影《匆匆那年》的信息超过2亿人次。在活动期内,只要在大众点评购买过团购产品,即可用获得《匆匆那年》电影票购买的20元抵用券。
大众点评之所以选择抵用券的方式,更多的是给用户一种信息触达和选择的权利,而非直接用超低价的电影票去把本来属于线下的票房切到线上这么简单。也就是说,大众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更多的电影票销售拉到大众点评的平台上,而是通过平台,让更多用户了解有《匆匆那年》这部电影即将上线,《匆匆那年》是一部青春题材电影等基本信息,进而帮助用户做出看电影的决策。
此外,大众点评还集中了优势广告位置。比如PC端大众点评的拉屏广告、移动端的开机闪屏广告位置等折价超过几千万元的广告位置给《匆匆那年》。
与电影《匆匆那年》的合作,可以说是大众点评的一次试水,也是大众点评多年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大众点评成立至今,已经十二载。十二年里,大众点评经历多轮融资,从局限于上海本地的一个小型网站,发展到遍布全国,并将目光投射到餐饮之外的订餐、团购、结婚、酒店点评等诸多领域的本地生活信息平台。
2003年4月,大众点评网在上海成立,是专注于本地生活信息及交易的平台,也是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不过在成立最初,大众点评生存不易,尤其是在遍布国企和外企的上海,就连创始人张涛自己也没底,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带着一帮哥们,用四处筹来的钱,开始做大众点评。
熬了2年后,大众点评在上海做得有些起色,并想开拓除了上海之外的城市。这就需要资金支持,而当时中国的融资环境并不像今天这样好,要想吸引到资金非常困难,而且正赶上PE投资的拐点。但机缘巧合,红杉资本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无意中用了一次大众点评找餐厅,感觉非常方便,就尝试着想找张涛聊聊。沈南鹏好不容易才在一栋破旧的商住两用楼房里,一个不足100平米的房间里,找到了张涛和一个做网站的技术人员。
沈南鹏眼光独具,只和张涛谈了两次,2006年,红杉资本就给大众点评投了钱。据报道,当时投资额是100万美元,也正是这100万美元,点燃了大众点评“冬天里的一把火”,使得大众点评快速发展到了全国其他城市。大众点评的业务也日趋成熟,他们不仅为用户提供商户信息、消费点评及消费优惠等信息服务,同时也提供团购、餐厅预订、外卖及电子会员卡等O2O交易服务,成为本地生活必备工具。
到了2007年,大众点评进行了第二次融资。这一轮融资较为顺利,大众点评也不再像上次那么寒酸。这一次,他们引入了全球最大的在线搜索引擎谷歌,弄到了400万美元融资。2007年5月18日,Google实验室推出生活搜索。这是继Google拼音输入法之后,李开复向“本地化”走出的重要一步。Google生活搜索分为5个频道:房屋、工作、火车票、物品、餐饮,其中餐饮方面的信息几乎全部来自大众点评网。
从2010年开始,团购这种新的消费方式风起云涌,大众点评凭借扎实的会员基础和广泛的知名度,自然很快就搭上了这趟拥挤的快车。但是,团购等业务的竞争非常激烈,于是大众点评有了第三轮融资的需要。2011年,大众点评通过第三轮融资,从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和光速创投处获得了一亿多美元,同时,大众点评的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
而在这个时候,团购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团网也已经快速崛起。此外,用户上网的习惯,也已经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手机端。
虽然,大众点评做团购和自身业务的结合有着天然优势,但大众点评过去用的优惠券模式和团购模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移动端的快速投入,第三轮1亿美元的融资花得很快,以至于大众点评在进行第四轮融资时,公司出现了亏损。
2012年,红杉资本等机构追加了对大众点评的第四轮融资6000万美元。2014年年初,腾讯正式宣布以4亿美元战略入股大众点评网,占股20%,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国最大的O2O生态圈。2014年底,有报道称,大众点评将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超8亿美元。
在不断融资的同时,大众点评也以投资人的身份,投了8000万美元给订餐网站饿了么。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大众点评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月活跃用户数量超过了1.9亿,点评数则超6000万条,收录商户数超1200万,覆盖全国2300多个城市以及海外200个热门旅游城市,收录的有星级有图片的优质商户数相比去年年初增长了10倍,海外用户数已是去年年初的4倍。
在这诸多数据中,团购业务最为抢眼,去年单月交易额已超过20亿元,12月交易额更是单日突破了1亿元。大众点评已经成为吃喝玩乐的流量入口,以往通过用户点评吸引了庞大的用户,如今通过商家信息、交易、预订等多种服务为商家导流。更重要的是,大众点评上,大量的UGC(用户生成内容)内容每天都在产生,而这些内容又对用户的粘性极强,大众点评的品牌形象必将日渐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