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恪尽职守的中国首任外交官蒲安臣

2015-09-10唐宝民

文史月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条约

唐宝民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给蒲安臣所写的悼词很具有代表性:“他对各国人民的无私帮助和仁慈胸怀,已经越过国界,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世界公民。”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国一直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外交,直到1844年,才设置了管理地方外交事务的“五口通商大臣”;1861年,成立了管理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该条约对外交事务做出了规定:中国需与列强派外交使臣互驻。于是,从1860年起,列强国家纷纷派驻使臣常驻北京处理外交事务。但那时的清廷,依然沉浸在“华夏中心论”的美梦中,认为自己位于“天下之中”,是优越的“华夏之邦”,是“天下共主”,其他国家都是落后的“蛮、狄、夷、戎”,因此,天朝上国应该坐待万邦来朝,岂能自降身份去他国朝见外化劣族呢?就这样,“向他国派驻驻外使节”一事被搁置起来,迟迟不予解决。

外国列强一再要求清廷兑现《天津条约》的规定:向外国派驻使节;而且,形势的发展也迫切需要中国对外派驻使节,怎么办?不派看来是不行了,派吧,又实在太有损老大帝国的尊严,三千余年古国古,焉能向外化蛮夷主动上门求好?就在两边为难之际,恭亲王奕訢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1867年11月,美国首任驻华公使蒲安臣任期已满,在总理衙门为他举办的饯行宴会上,蒲安臣表示说:“嗣后遇有与各国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国派伊为使相同。”在卸任前,蒲安臣到总理衙门向奕訢辞行,奕訢灵机一动:如果能请蒲安臣出任中国的外交使臣,代表中国政府出访各国,不是既能达到外交实效,又能避免天朝上国上门向蛮夷示好的耻辱了吗?于是便上奏朝廷,请朝廷聘请蒲安臣为大清使节,代表大清出访各国。朝廷接奏后,也认为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既不失中国国体威严,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于国格无损,便欣然同意。于是,1868年2月25日,由美国人蒲安臣任中外交涉事务大臣的代表团从上海启程,开始了对各国的访问。

蒲安臣虽然是外国人,但在代表中国出访问题上,却能恪尽职守,即使是在与美国的交涉过程中,也没有“胳膊肘向外拐”,而是尽一切可能为中国争取权益。蒲安臣的理念中,自己现在的身份既然是“大清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就要代表中国政府行使外交权力,为中国办事,所以在事关中国问题上,他据理力争、丝毫不含糊。

1868年6月2日,使团到达华盛顿,次日拜访了美国国务卿西华德。6月6日,美国总统安德鲁·詹森在华盛顿接受了中国的首封国书。在美国,蒲安臣以中国代言人的身份到处发表演说,强调中国欢迎美国的商人和传教士,而各国应该对中国保持一种明智的态度。6月28日,蒲安臣在纽约市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说,他以中国代言人的身份说:“中国睁开它的眼睛了……它欢迎你们的商人,欢迎你们的传教士”。“我希望中国的自主,应该维持;我希望它的独立,应该保全;我希望,它能获得平等,这样它就能以平等的特权给予一切国家”。“若你们用强力去压迫那个伟大的民族,你们可以看到,任何想实行这种暴虐政策的企图,不仅会影响中国,而且会使你们彼此卷入浴血的战争。”在蒲安臣的努力下,7月28日,中国与美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等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史称《蒲安臣条约》,条约承认中国是一个平等的国家,反对一切割让中国领土的要求,规定道:“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美国在条约中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何时开通电报、修筑铁路,何时进行改革,完全由他们自己来决定。8月21日,蒲安臣在波士顿的演讲中,大谈这个条约保全中国领土及主权的不割让主义;强调美国对这一政策的领导地位,他说:“这个条约,宣布中国领水的中立化,反对治外法权主义的要求,……由于在华的外人及其财产,受各该外国的法权管辖,他们就认为彼此有在中国领水内互相攻击的权利。这一个条约,阻碍了这一切无理的要求,它也勾消了所谓割让主义”;“那些居住在条约口岸的各国人民,认为他们的法权,不仅可以管辖他们自己的人民,管辖他们自己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并且可以管辖中国和其他外国的人民。……现在这个条约,将这一切有关土地割让的要求,都一笔勾消了” ;“这个条约,承认中国是一个平等的国家……中国人现在可以与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普鲁士人以及一切国家的人,并肩而立了。……我很高兴,美国有勇气实行它的伟大平等原则。”蒲安臣激动地说:“外国人在中国,惯于教训中国人,说他们何时应建筑铁路,何时应安设电线;而且,事实是他们企图管理中国的一切事务。这一个条约,宣布这一切要求,概归无效。条约特别指出,中国人欲于何时进行改革,完全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我很骄傲,这个国家(指美国)订立了这样的一个条约,这条约的每一字句,都是为着中国的利益”。离开美国后,蒲安臣使团又相继出访了英国、法国、德国、瑞典、丹麦、荷兰等国,在与这些国家交涉过程中,蒲安臣也处处为中国利益着想,谋求与对方建立一种平等的外交关系。12月26日,新任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会见了蒲安臣等人。28日,克拉兰敦发表一份自制性的照会,表示英国政府愿意同中国政府“以和济事”,实行修约缓进政策,“不实施与中国的独立和安全相矛盾的一种不友好的压迫”;并且愿同中国的中央政府直接接触,不愿同各地方官吏交涉。在法国,尽管蒲安臣努力再三,但由于反对势力强大,蒲安臣一行在巴黎前后停留了半年多,仍然无法取得任何成果,既未能取得像在华盛顿那样的条约,也未能取得像在英国那样的自制性的照会,只好失望地离开法国,但蒲安臣已尽了最大努力。使团于1870年1月前往柏林,在柏林,蒲安臣顺利地完成了谈判,首相俾斯麦发表了与英国类似的对中国有利的声明。1870年2月1日,使团由普鲁士前往俄国,2月16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接见了蒲安臣一行,但沙皇在会谈中竭力回避中俄领土纠纷等实质性内容,令蒲安臣心情抑郁愁闷、日夜焦思:俄国“与中国毗连陆地万数千里。既恐办法稍差,失颜于中国;措语来当,又将贻笑于俄人”,因此,会见次日就感染肺炎病倒,而且病势日加。1870年2月23日,蒲安臣因肺炎在圣彼得堡突然逝世,终年50岁。清朝政府为表彰蒲安臣出使期“为国家效力”、竭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特授予一品官衔,以及抚恤金一万两银子。

蒲安臣作为清廷第一个外交使节,虽是外国人,却能做到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的外交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蒲安臣去世后,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写的悼词很具有代表性:“他对各国人民的无私帮助和仁慈胸怀,已经越过国界,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世界公民。”今天,在美国加州旧金山附近和堪萨斯州,各有一座以蒲安臣命名的城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外交家。

猜你喜欢

条约
俄宣布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正式暂停履行《中导条约》
美开出挽救《中导条约》条件
欧盟加入WIPO《马拉喀什条约》
俄希望和美签订新核武条约
美国又要退约
《马关条约》原件
《里斯本条约》有望通过
防止核弄器扩散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