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节的上海时间

2015-09-10王悦阳

新民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战马艺术节上海

王悦阳

中文版《战马》气势磅礴。摄影/Ralf Brinkhoff 和Birgit Mogenburg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国际艺坛交流汇聚申城。10月16日晚,由国家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文化广场和上海大剧院隆重开幕。以“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宗旨的本届艺术节将献演46台精心挑选的国内外优秀剧目,推出10个大型艺术展览。据统计,今年艺术节期间剧场演出共计100余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自1999年创办以来,经过1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为城市公共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城市文化个性的塑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年艺术节首创“艺术教育”板块,主办者充分重视艺术教育对每一个市民提升素养、陶冶品行、启迪智慧、修养气质的重要作用。同时,今年艺术节依靠优秀的文化演艺资源和艺术节独有的特色优势,将开展“讲座与导赏”、“艺术工作坊”等艺术教育活動进入学校、商圈、广场等各类场馆,吸引更多公众亲近艺术、喜爱艺术。

中国故事世界表达

本届艺术节开幕演出为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以及上海大剧院和上海芭蕾舞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长恨歌》,闭幕演出为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上演的经典芭蕾舞剧《舞姬》。

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与上海大剧院和上海芭蕾舞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长恨歌》都是今年上海原创的优秀舞台作品。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是一部中以合作的音乐剧作品,反映了二战期间上海人民对犹太难民的保护,以别样的视角来深度挖掘人在患难中对生命的珍爱。该剧不仅仅是历史的重现,更是用历史来关照当下,唤醒人性的光芒。

而现代芭蕾舞剧《长恨歌》是一部以现代芭蕾语汇演绎中国题材的舞剧作品,对白居易长诗《长恨歌》,用现代芭蕾的编排和写意的手法,在舞台上进行再造。德国编导帕特里克·德·巴纳曾为上海芭蕾舞团成功执导《简·爱》,在国内外演出获得一致好评。此次在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台上的演出,上海大剧院和上海芭蕾舞团力争将该剧打造成为一部既包含传统民族神韵、又充满现代审美元素的原创舞台作品。

众所周知,历届上海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是当年度艺术节参演节目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值得观众瞩目。新作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芭蕾舞剧《长恨歌》,在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准,作为今年艺术节开幕演出,当之无愧。

艺术节历来力推原创,这是艺术节生命力与活力的所在,也是提升文化创造力的体现。今年,46台剧目中有21台是原创的,是近一两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原创作品,有思想内涵,制作又精良,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和人民生活的作品,在这点上,《犹太人在上海》与《长恨歌》又是较为成熟、精彩的代表性剧目。这两部作品是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使中国制造的剧目更好地走向世界。

此外,这两部作品都是中外合作制作,都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有7位犹太人角色,芭蕾舞剧《长恨歌》编剧是由外方担任。明年,《犹太人在上海》将赴以色列、美国和意大利演出,《长恨歌》明年将到英国伦敦等地演出。让中国剧团制造的中国作品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才真正做到了文化交流。

原创的力量

“陶身体”专注于肢体研究

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原创的意义恰在于体现时代,表达时代,传播文化,走向世界。因此,本届艺术节力推原创新作,前后共有21台,占整体演出剧目的45%。除开幕大戏之外,还有陕西歌剧院歌剧《大汉苏武》、国家话剧院话剧《枣树》、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新编历史剧《屈原》等等,都是近年来涌现于舞台上的优秀剧目,既叫好又叫座。

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艺术节自身委约的原创作品也将登场,英国萨德勒·韦尔斯舞蹈剧场希薇·纪莲全球告别演出《生命不息》、杨丽萍原创现代舞剧《十面埋伏》、陶身体剧场《8》这三部作品惊艳亮相。

舞蹈剧场《十面埋伏》是杨丽萍2015年的新作,作品创作历时一年多,是杨丽萍继舞剧《孔雀》之后,又一全新概念的舞台作品,该剧已于2015年9月10日,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麻园)首演,昆明首演期间观众反应异常火爆,曾两次加演使得原定三场的演出加演到五场。该剧除了由杨丽萍担任总编导、艺术总监,还邀请了国际著名视觉艺术家、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叶锦添担任美术指导、服装和舞美设计。本剧不仅融合了中国古典名曲,更融入了京剧及功夫等传统艺术元素,并邀请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参与编导与演出。同时,也联合了昆明市歌舞团及中央民族歌舞团进行联合创作及出品。

舞剧《十面埋伏》。

楚汉相争的故事,是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故事。《十面埋伏》尝试打破传统舞剧的叙事方式,作品并未着力于讲述故事,而是将两千年前的一组人物从故事中提炼出来,放在更广阔的时空概念里,运用舞蹈和综合舞台手段,刻画每一个角色在特定时间、空间、处境下的内心冲突与纠葛……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十面埋伏》更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以中国舞蹈为主调,融合行为、装置艺术、民乐及传统戏剧等综合艺术语言创造了“舞蹈剧场”,是杨丽萍在舞台艺术创作上的又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将传统经典艺术融入当代文化语境的一次大胆实践。

《十面埋伏》的演员妆容以传统京剧扮相为源头,服装造型也同样源自东方经典元素。在当代创作语言里,蕴含着古老东方的神秘、经典、哲理意味。整台演出不见刀枪,却隐隐蛰伏危机,投射出古往今来人们内心的不安与恐惧,极为生动地演绎了“十面埋伏”四個字的涵义。 在剧中,杨丽萍为韩信设计了“黑暗”和“光明”两个面,如同人性里的善恶总是如影随形。一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依互斗的舞蹈,反映出人性善恶的纠缠与博弈。而剧中唯一的女性角色虞姬,也如传统京剧中的旦角一样,是由男舞者反串的。在十面埋伏的氛围里,在你争我斗的残酷环境中。

恰如尼采说的那样:“人和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十面埋伏》借来2000多年前几个人物和故事,为人们提供了对人性更深层的思考和对内心的观照。

与杨丽萍的剧团一样,陶身体剧场也十分年轻。它成立于2008 年3月, 是目前在世界各大现代舞节频频亮相、最受瞩目的现代舞团之一,至今已在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70 多个重要艺术节与知名剧院演出。2015 年,该团将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韩国光州亚洲艺术中心和英国伦敦赛德勒斯·威尔斯剧院委约,演出最新作品《8》。

创始人陶冶和陶身体“偏爱”创作“数位系列”的舞蹈作品,至今已经创作了六部“数位系列”作品:《2》(2011)、《重之三部曲》(2009)、《4》(2012)、《5》(2013)、《6》(2014)和《7》(2014)。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事先预定的标题会先入为主地框定创作的方向和观众对作品的理解。而创作“数位系列”的舞蹈,更利于显示他们非叙述性、非感情表达性的作品,更有利于他们专注于身体探索和肢体研究,探索和发掘隐藏在人类身体中的智慧哲理。

陶身体剧场新作《8》,是编舞陶冶“直线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承接着《6》、《7》,这部作品延续了他数位系列的创作思路,通过挖掘运动逻辑、重复叠加过程,从而呈现出身体的美学,探寻在限制中产生的可能性。此次作品的音乐,仍然由鬼才音乐家小河创作编曲。

在陶冶此前的两部直线作品中,舞者并排站立成一条直线阵型,自始至终保持相同的间距,通过群体合一的律动,召唤集体在意识的归拢中所能迸发出的协调感和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舞者都需要用极致的专注力,完成整齐的、持续无间断的身体运动,呈现出自然次序的重复仪式。此次的新作《8》,所有的舞者将延续并排限定中通过呼吸一致,展现消耗和过程的积累。而这部作品的不同之处,除了再增加了一名舞者,舞者也由站立变成了仰卧。肢体将被进一步限制在地面上,动作的范围被限制在了脊椎能够活动的范畴,而舞者的视域也从站立状态下的环周360度,变为了平面状态下的180度。然而,在这种限制下,舞者的身体能力也被挖掘释放。在8位舞者如移动雕塑般丘峦起伏的流畅舞动中,人在用自我的脊梁突破平面的障碍,用身体展现微缩的变迁。

如果说《十面埋伏》带来的是强烈的视觉震撼,而《陶身体》则引起了观者对身体运动的兴趣,那么此次艺术节与英国萨德勒·威尔斯剧院委约创作的《生命不息》则更具神秘色彩。

萨德勒·威尔斯剧院又称沙德勒之井剧院,成立于1683年,是英国最古老和最权威的舞蹈剧院,致力于给伦敦观众带来国际和英国一流水平的舞蹈,最大特色是舞蹈跨越文化界限,吸引不同的观众。

希薇·纪莲是出生于法国的传奇舞者,是当今世界上身价最高的芭蕾舞女明星之一。她从童年开始就练习艺术体操,后改学芭蕾,12岁进入了巴黎歌剧芭蕾舞剧院舞蹈学校。因为练过艺术体操的缘故,她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强的身体能力,特别是旁腿控制,轻而易举就能抬到180度,她的身材比例和脚背也近乎完美。希薇·纪莲几乎每到一处都极受欢迎,因此,《生命不息》作为其全球告别演出,自然会引起观众的热烈响应。

值得期待的《战马》

此次艺术节亮相的舞台剧《战马》(中文版),颇为引人注目,该剧作为中英戏剧战略合作首部作品,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联合制作,动用最强国内外制作及运营力量倾情打造。

舞台剧《战马》是一个关于友谊、勇敢、坚韧、信念的故事,是一部讲述人马奇缘、闪耀人性光辉的温情之作。其改编自英国桂冠作家麦克·莫波格创作于1982年的同名小说,小说发表后即获得当年的惠特布莱德奖(即现在的柯斯达文学奖)亚军,在英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讲述了一个英国农场少年艾伯特和他心爱的马儿“乔伊”不得不分离,但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又重新交织在一起的非凡故事。作者莫波格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个经历过一战的英国老兵,他曾向莫波格讲述了战争中他与马之间的故事。据莫波格统计,整个一战,共有1000多万匹马死于战场,这和死于战场的士兵人数相当。

英国国家剧院导演蒂姆·莫尔斯在母亲推荐下,决定将《战马》小说与南非木偶结合,创造独一无二的剧场体验。经过五年研发,莫尔斯和导演玛丽安娜·艾略特一起,完成了这部史诗巨制。2007年10月17日,历时五年磨合试验的舞台剧《战马》由英国国家剧院成功搬上舞台,8年的演出历练已经让《战马》成为全球最负盛名、触及心灵、无与伦比的史诗级舞台巨作,更成为全球最为引人瞩目的划时代文化事件。在英国,《战马》更被誉为英国文化的新象征、英国伟大的国宝级作品。自首演至今,该剧已相继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进行驻场演出,在德国、荷兰分别制作了德语及荷兰语版的驻场演出。据统计,目前《战马》在全球演出已超过4000场,观众超过600万人。至今舞台剧《战马》在英国伦敦西区的驻场演出仍然是一票难求。

《战马》所到之处,观众无不被其非凡的想象力和极致的舞台体验所震撼。而作为《战马》主角的Joey,更被誉为“视觉奇观、完美装置”,早已成为风靡世界的超级舞台巨星。无论他出现在哪里,都会引发人们狂热的追捧。

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亲自将《战马》介绍到中国,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联合制作推出舞台剧《战马》中文版,由此掀开了中英戏剧战略合作的新篇章。2015年9月4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历时两年打造的舞台剧《战马》(中文版)作为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的亮点活动,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盛大拉开首轮为期五年极具历史性意义的亚洲巡演帷幕,上海国际艺术节,正是其极为重要的巡演一站。这也是这部享誉世界的舞台剧第一个亚洲版本。

猜你喜欢

战马艺术节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战马(中)
战马(上)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战马跳崖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