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教育交流开启“钻石时代”

2015-09-10应琛

新民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孔子英国交流

应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如果说10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的高规格国事访问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年代”,那其中被列为与经贸合作几乎同等重要的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迎来了“钻石时代”。

10 月22 日,习近平出席由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近年来,中英两国在人文交流方面,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合作一直都非常活跃。2014年,超过5.8万名中国大学生前往英国学习,比其他所有欧盟国家赴英留学的总数还要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英国学生来中国学習,获得崭新的人生体验。

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英教育文化交流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不同层面的教育合作项目也为深化两国友好关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教育交流合作是中英人文交流的重要领域,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英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呈现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态势,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全球汉语热潮中的英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堂英国大学里的中文课程,这是学生第五次上中文课。

如果你以为课堂上坐的都只是普通的大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所学校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商科大学——伦敦商学院。而这堂课上的学生是来自世界各国,至少拥有三年工作经验,并且需经过层层严格筛选才得以入校攻读管理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学生。他们未来可能是国际经济界、商界或政界的精英。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说,学习中文并了解中国已成为必修课程。

牛津大学食堂。

来自卢森堡的学生雷亨伯格称自己学中文的动力源于她在联合国的工作经验,“过去半年我在欧盟代表团工作,发现很多重要的决定和讨论最终无法取得成果都是由于文化理解上的差异,因为没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现在中国对于西方国家,包括英国,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外交伙伴。如今,走上前去主动发展西方同中国的关系已不可回避,(通过学习中文)进而去真正了解什么是中国人的动力、以及什么是中国优先考虑的。”

面对全球学习汉语的热潮,该校中文老师蔡虹冰以她的中文课为例告诉记者:“2009年1月刚开课时,我班上只有15个学生,当时一年上三个学期,而每个学期都是10节课。到了第二年,我班上有了35个学生,2011年时报名的学生达到100多个,阶梯教室都坐不下了。”

事实上,英国拥有欧洲数量最多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目前,英国已经建立起29所孔子学院和126个孔子课堂。同样,中国也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英语学习人群。这些在习近平主席看来,正是中英人文交流蓬勃发展的缩影。

当地时间10月22日,习近平主席就在伦敦出席了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当天,习近平在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的陪同下抵达开幕式现场,一起参观了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成果图片展,并观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学生们的汇报演出,包括用中文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习近平强调,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孔子学院则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看到英国有这么多老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汉语,尤其看到有这么多英国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我感到很高兴” 。

奇妙的“化学反应”

就在今年8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式学校》系列片一经播出便在中英两国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外界的褒贬不一,BBC发言人表示,该系列片旨在探究中英教育方法中的显著差异,“近些年,东方国家在国际考评的核心科目中屡屡挫败英国,我们希望尝试探索东方的教育方法是否可以嫁接到英国课堂”。

在纪录片中,BBC尝试把中国教育嫁接到英国课堂的英国中学——博航特中学。该校校长尼尔·斯特劳格尔认为参与项目的中英双方都从中获益良多。而博航特中学之所以被选中,BBC表示,因为它是一所高水准的中学,而且有让学生浸入中文教学的经历。

10 月21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参观帝国理工学院。

尼尔·斯特劳格尔则解释道:“我们学校在过去20年都教授中文,也和中国的学校有交流项目,所以我们对中国的教学实践非常感兴趣,对它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据了解,博航特中学曾于2014年到江苏省泰州中学进行交流访问。

总共三集的纪录片向观众展现了一次教育实验的全过程——五位中国教师用中国式教学法教导英国中学生。从前两集中被极具渲染的师生僵局、教学冲突、文化碰撞,直到第三集转化为双方的相互理解。

而该纪录片还设置了一项特别任务,即中国教师带班一个月后,他们的学生将与另一批英国学生在数学、汉语、科学上进行大比拼,以从一个方面管窥中英教育“孰优孰劣”。

最终,“中国班”学生近乎“碾压”对手:数学平均成绩67.74分(英国班54.84分),中文平均成绩46.88分(英国班36.46分),科学平均成绩58.33分(英国班50分)。

或许是“中国班”胜利的缘故,在第三集的评论下,英国网友对中国教育的指责大大减少,更多人开始憧憬这种“强硬的教育”。“我们可以考虑延长学时,但我们真的愿意让孩子每天花十五六个小时在学习上么?在我看来,这不是童年,而是监狱。”尼尔·斯特劳格尔表示,他正仔细考虑未来应该怎么做,

中国教师赢了,实验结束了,但关于教育的新一轮探究这才开始。

但不论如何,BBC的这部纪录片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成功吸引到了咱们习主席的注意。在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的致辞中,习近平便提到了这部“超人气”的纪录片。

习近平表示,他高兴地看到,通过人文交流,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英国民众通过BBC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在中国网络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英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

中英双方互利互惠的领域很多,从金融服务业到医疗制药业,英国向中國输出了大量专家学者,而中国则在近年来逐渐成为英国汽车制造业和核电站建设的主要资方。然而,在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学教授拉纳·米特看来,还有一个合作领域超越了单纯的商业性,从经济角度而言却也变得日益重要,那就是高等教育。

拉纳·米特表示,英国或许已经注意到中国在扶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方面所提供的许多利好因素,“去年有预计显示,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支出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从而打造出世界顶尖水平的教育科研事业”。

此外,中国也通过各种途径使高等教育更加国际化,包括拓展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在科学领域,中国将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送往国外学习;在文科领域,中国也在顶尖大学里开展了一些新项目,包括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和北京大学的燕京学堂。

与之相比,近年来英国的高等教育却警报频现。从2010年至2015年,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从未增加在科研上的预算。而保守党在今年5月赢得大选之后又暗示在一些领域预算开支将最高削减40%。不幸的是高等教育与科研事业的预算项目就位列其中。

英国的大学受到教育和财政方面的因素限制,即使它们希望招收更多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留学生也常常力不从心。而现阶段英国对包括留学生在内的非欧盟国家的移民也采取了不断收紧的政策。

但拉纳·米特认为,从长远来看,英国在高等教育方面仍然能对中国保持吸引力。虽然在过去数十年中经历了一些财务危机,但相较于其他主流国家而言,英国始终保持了数量更多的与自身体量比例相符的世界顶尖水平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这些都是常年居于全球前十的大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大学的教学科研领域一直孕育了一种竞争、开放、独立氛围的传统。英国大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保持了傲人成绩。当然,这都归功于这些学者对自身研究领域的奉献与付出,而并非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使得这些学者要达到一个什么官方标准。”拉纳·米特说。

如此也就不难解释,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缘何去的不是剑桥牛津,而是英国两所著名学府——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研究所。

先来看帝国理工学院。该校是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在QS及TIMES 2016英国大学排名第三,仅次于剑桥和牛津。其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的三甲之列,并以工程、医科专业、商学而著名,被称为欧洲的“麻省理工”。

同时,该校也是英国第一大对华学术研究合作伙伴,在不到10年间,与中方合作发表超2000篇深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目前有2000多名中国学生在帝国理工大学就读。除了英国本土的学生外,中国学生的人数最多。中国学生的申请数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是正在创新发展的国家,中国的企业想更快更好地壮大,需要帝国理工学院这样的院校提供顶尖的学术支持与帮助。

而习主席参观的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研究所,则是由英国政府投资6100万英镑建立。他们发明的石墨烯材料,已获得超过4亿英镑的经费。该研究所希望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将科研成果市场化。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

一直以来,英国是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的重要目的地国,英国赴华留学规模也逐年增长。

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中英学生交流,逐年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名额。例如,2014年,中国政府宣布未来5年要派遣1万名公派留学人员赴英学习。仅2014年度就选派2400人赴英公派留学,资助224名英国学生来华留学。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英各类留学人员总数超过15万人。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为扩大英国青年来华,宣布“英国未来计划”,在2013年至2020年间支持8万名英国学生来华学习和实习。据统计,2014年全年在华学习的英国学生超过6000人,增长幅度明显。

和英国众多迫切希望与中国开展教育合作的院校一样,伦敦商学院是在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前景,而主动开展同中国教育交流合作的院校之一。

现在伦敦商学院不仅将汉语作为普通学生选修的外语,而且从战略角度考虑专门同中国教育界进行双向合作,培养深入了解中国的西方人才。据悉,伦敦商学院全球管理学硕士学科的40名学生中,20人来自西方国家,另20名则是中国学生。而西方学生的第二年课程要前往中国的上海复旦大学完成。

事实上,中英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开展已久,并涵盖了各个领域。

早在2004年,中英两国教育部就正式建立了部长级磋商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2015年9月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和教育部长级磋商会期间,双方签署了24项教育领域合作协议。

在基础教育领域,2009年,中国上海中学生首次参加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测评)数学测试取得优异成绩。英国教师纷纷希望来沪汲取教学经验。凭借着2014年2月英国教育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访华的契机,同年4月中英两国签署了备忘录,就上海市教委与英国教育部互派数学教师进行教育交流的问题达成一致,并计划在2015年继续开展中英中学数学教师的交流项目。

在职业教育领域,双方通过“影子校长”项目,互派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深入伙伴学校,与对方校长共同跟岗工作,同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和职业教育课程联合开发,多角度推进职业教育合作。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英博士生和科研合作项目持续开展,双方支持在共同确定的战略领域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包括“罗素集团”成员校在内的英国名校合作设立奖学金,定点派遣优秀学生到英国一流院校学习。

谈起中英合作办学,袁贵仁表示,由于起步较早,目前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截至2015年8月,在华中英合作办学机构17个,合作办学项目240个。

同时,中国高校“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今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在英国卡迪夫大学设立的北师大——卡迪夫中文学院正式揭牌。

最后,袁贵仁充满信心地说,中国教育部愿与英国同行携手努力,不断拓宽教育交流合作广度与深度,促进两国青少年加深了解和友谊,推动两国教育合作互利共赢,为进一步深化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孔子英国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孔子的一生
英国的环保
孔子的一生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