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见不如触屏

2015-09-10齐贤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5期
关键词:触屏书信群里

齐贤

午马未羊交替的钟声响起时,馨子没有像往年的此时,将早已准备好的拜年短信一一发送出去,而是轻触手机屏幕,对着微信群里的55位好友发出了拜年微信。

这样的拜年,在这个春节格外风行。有数据显示,今年手机短信拜年的数量比往年同期减少了四成,而热闹的微信拜年和抢红包将中国的互联网推向了场景时代。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一个统计:2500年前,人们飞鸽传书;179年前,莫尔斯发明了电报;46年前,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而如今,短信都将隐退,微信将五湖四海的人瞬间拉到了一方手机屏前,让看不见听不着的远隔千里都有了面对面的感觉。

对于信件,我们的祖先一直是渴望的。唐代杜甫在《春望》诗中有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宋代李清照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里更是吟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到后来,歌曲《草原之夜》里,小伙子“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信纸又叫信笺,是很华贵的纸张,用于书写诗词或书信。唐代流传下来的薛涛笺更是纸张中的上品,连官方国札都还在使用。可见,信件在不能见面的人们心中有多重的份量。

馨子清楚记得,小学同学苏健是个相当恋旧的人。他有一个刷着紫红色油漆的木质小箱子,他喜欢将收到的书信整理地摆进箱子里。那时候,家里有电话的还是少数,你行走北国,他泛舟江南,能连接彼此的还是书信。20年后,当馨子和幼时的伙伴们在网络上再次相遇,苏健将那只复古的箱子打开,将书信一溜摆齐,拍了张照片发进微信群里,众人泪奔。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信被打电话、发短信替代,难得的书信交流也不再是手写的笔迹,而是被瞬间到达的E-mail替代。鸿雁传书的期盼没了,一成不变的印刷体却让收信人少了一份“卷帷望月空长叹”的期待,多了一丝“薄言情悟,悠悠天韵”的淡然。

如今,更迅速的手机触屏交流,将消失很久的伙伴从犄角旮旯瞬间拉到身边,呼朋唤友建个微信群已不再是新鲜事。除夕那天夜里,拜年的“声音”通过指腹推送,微信甚至一度出现“塞车”现象,这恐怕是连马化腾也没有预料到的“意外”吧。馨子看着窗外绚丽的烟花,听着爆竹声声,思绪拉着她回到了多年以前。小时候,妈妈会为她准备一个亲手编织的红色毛线小包,挎在身上,领着她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她奶声奶气地说着“新年好”,总能收到一个个包得精致的红包。可现在,“duang,duang,duang”几下,微信里就蹦出了一个个写满祝福语的拜年红包。在微信群里,“抢红包”成为最火的游戏。哪怕是小到只有0.01元的红包,也没人嫌少。众人享受的只是欢聚一堂的欢乐。

正月初八是馨子生日。平日里开网店卖手工蛋糕的她,一早就收到了一个未曾谋面的客户发来的微信祝福。客户咨询了馨子最喜爱的提拉米苏蛋糕的价格,转眼就转了蛋糕钱过来:“这个蛋糕是为你订的。忙了一年了,你也该做个蛋糕给自己吃了。”感动瞬间蔓延。

网络上有一句话被流传了很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馨子对我说:“谁说的?这句话现在看来太落伍了。”在她眼里,手机没有疏远人与人的感情,反倒给生活带来了朝花夕拾的感慨万千、柳暗花明的意想不到,以及更多坐看云起的从容淡泊。这年春节,馨子利用休假在家里耐心地教会了父母玩微信,老人家竟然也爱上了有WiFi的时间,竟然通过网络联系上了许久不见的老友。满头白发的老人对着手机发语音,刚开始还不熟练,一个劲地“喂,喂,喂”,布满皱纹的脸儿顿时萌萌哒。带着爹妈玩微信,馨子的这个春节满是家庭互动的趣多多。

那英有唱《相见不如怀念》,后来又有人唱《相见不如不见》,如今,是不是该有个词作家写首《相见不如触屏》了呢——相见不如触屏,穿越的不只是时空。你我相隔的,不过是一个窗口。哪怕,只容得下手指去触碰……

(责编/邓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

猜你喜欢

触屏书信群里
通缉令
奶茶群里戏精多
触屏玻璃的数控成型磨削工艺研究与设计
打分
触屏学习是孩子的生活常态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金主爸爸的炫酷
触屏
一滴水
共 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