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不能好好地买票?
2015-09-10晨阳
晨阳
每逢春运,火车票便成了最让人们揪心的一个热门话题。“购票难,难于上青天”,成为国人久唱不衰的“咏叹调”。虽然如今购买火车票的方式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进,网络购票、电话购票、手机购票等多种手段都被采用,再也不用半夜在火车站打地铺辛苦排队购票,但是依然难以解决购票难的问题。而且新的手段和方式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引来国人无数吐槽。中国式购票难,犹如卡在乡愁喉咙处的一根刺。
火车票为什么难买?何时才能真正解决“一票难求”,何时才能轻松买上一张回家的车票?这些问题一直在政府部门、学术界和民间被反复探讨,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上佳的良方。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难道我们反而真的就没办法好好地购买一张火车票了吗?
一再被推迟的时间表
铁道部曾多次承诺,将解决“一票难求”,2007年铁道部表示,到2010年将解决春运一票难求;2008年,铁道部表示,2012年铁路“瓶颈”制约状况基本消除,“一车难求、一票难求”的现象基本消除;2011年铁道部又换了个说法:“解决买票难,可能要到‘十二五’末期”……
在2014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胡亚东表示,目前解决“一票难求”没有时间表。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哗然。如今铁道部已经成为历史,但在现实面前,铁总不仅食言,并宣称解决一票难求无时间表。
春运一直被称为“人类最大的周期性迁徙”,在这场大迁徙中,铁路以受天气影响小、车站离市区近、价格便宜等优势自然成为出行首选,铁路部门也顺理成章地承担了春运中较大部分的运输任务。
2015年的春运40天中,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95亿人次,同比增幅10.4%,创历年旅客发送总量新高。其中在2月24日(正月初六)这天,全国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达946.8万人次,创历年春运单日客流新纪录。上海铁路局旅客发送量最高,达5264万人次;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北京铁路局分别为4230万人次和2788万人次;西安等9个铁路局同比增幅在10%以上,其中南昌铁路局同比增长50.5%,增幅为全路最高。春运高峰期,大部分高铁线路动车组全程客座率接近或者超过90%,其中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珠城际、海南东环高铁甚至达到100%以上。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为了应对春运的大客流,铁路方面已经在充分挖掘运输潜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然而在现实中,依然有很多人被铁路阻隔了回乡之路。铁路购票为什么难?说到底,是巨大的供需不平衡导致的。
城乡差距是主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2012年时曾表示,我国人均铁路长度不到一支烟。尽管这两年的铁路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运力依然与民众的巨大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我国现在的铁路运力明显不足,是让现在车票紧张的一个原因。但要将春运买票难完全归结于运力不足,也有失偏颇。
提高运力,能减轻目前的压力。但到底增加到多少适宜,却又是存在争议的。理想的状态,是运力增加到春运的最大峰值,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坐上火车。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将产生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在平时的淡季,这些增加的运力到哪里去?闲置的资源将是一项巨大的浪费。但目前来说,提高运力是有必要的,至于提高多少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有专家指出,春运的超大集中客流,是全国城市间发展的不平衡所致。在春运期间,主要有三类人群:农民工、学生以及其他外出工作及旅游人员,其中前面两个是春运的主力军。
东部和中西部的城乡经济差异,使得大量的中西部人群前往中东部寻找发展。地区之间的差距,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流动。教育资源在全国分布不均匀,也带来学生团体的迁徙。全国名校,多数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这种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春运人员的流动集中爆发,导致了交通的繁忙。中国人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节前,大量务工人员和学生从东部返乡,而节后又大量返流。这个特点从前述春运铁路客流的集中线路区域上完全得以体现。
在供小于求、票价又被人为锁定在低水平的情况下,黄牛党、重点票的出现都是非常自然的,这些本质上都是被表现出来的扭曲溢价。不说开放票价浮动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真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平衡区域发展,减少来回迁徙等因客观因素造成的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和中西部发展计划,目的也正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更多的人在本土本乡就能够寻求到发展的机遇与空间,从而减少爆发式的潮汐式流动。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在未来十到二十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当这个问题解决的时候,那么春运将成为历史名词。
2011年,原杭州汽车东站春运火车票大卖场,来自湖南常德的牟师傅(左一)和两名工友,裹着棉被,在寒风中等待买票回家。
网购车票仍有提升空间
必须承认的是,铁路方面对于春运购票难问题的解决,还是颇花了一番心思的,比如推出了12306网络购票。然而近来被吐槽最多的,也是12306。一到春运,12306就很“配合”地频现故障:数度瘫痪,购票、查询等功能无法使用;还出现串号漏洞;为拦下“抢票神器”,它推出的验证码,让人直呼是“醉了”;黄牛可用假身份证囤票的“后门”,也被人揪出。用12306购票,变成了网购的“秒杀”游戏。
网络购票难,这不仅是个体力活,同时也是个技术活。面对网站无法登录或登录缓慢、无法支付或扣钱不出票,很多旅客在电脑屏幕前的那种感受估计不会比站在窗口前排队更糟糕。
按理说,春运网络购票作为一种新事物推出后,出点问题应属正常。一开始很多人的想法也是如此,认为购票难多半是因为技术原因,如宽带容量不足、网络速度不够快以及时间设置不够合理等。但随着媒体报道的逐渐深入,问题似乎没那么简单。原本应该对购票情况有充分预估的承建方对情况估计不足,网站设计大有“闭门造车”之嫌。
实际上,业内人士认为,订票网站目前遭遇的问题并不复杂,通过事前常规测试就能解决。比如,承载能力和支付安全是对一个销售网站的基本要求,这类网站的架构和运行,国内都有较为成熟的建设经验,如果工作更细致一些,完全能做到未雨绸缪。这些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铁道部门的现行管理体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
因此,火车票网购难表面上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管理思路。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都发表评论称,应对铁路系统进行深入改革,其核心内容就是政企分开、以市场化为导向,包括服务的精细化和运营管理的市场化等。每年春运,铁道部门都会推出很多新举措,值得肯定。然而,购票难现象也表明,铁路部门在打破封闭状态,符合民众期待方向上有努力空间。铁总应该加大投入,从技术上对12306网站进行漏洞封堵,杜绝黄牛入侵,加大对“黄牛党”的制裁。另外,也要打破目前12306网站一家独大的局面,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
缓解买票难是道综合题
网络购票确实方便,鼠标一点,票就订好了。挑个人少的时候,到自动取票机上一刷身份证,车票就拿到手了。与以往的需要排长队“夜战”购票大厅相比,方便了很多。伴随着12306网站的不断完善和诸多第三方购票软件、插件的不断推陈出新,网购火车票成为了广大“网民”的第一选择。
但需要买火车票的人里面,网民仅仅是一部分。还有诸多的“非网民”,他们或者年龄偏大、或者学历太低,不会从网上买票。原本凭着挨挤受冻在购票大厅早早排队还能买到票,伴随着网络购票的来临,他们的票越来越难买,不得不花高价求助于“黄牛”。他们的购票需求也应当引起重视。
大多数的老年人、农民工、中低收入者人群都属于这个“非网民”群体。飞机票对他们来说太过昂贵,汽车又不适合长途客运,他们返乡路上只能依靠铁路。但与网民相比,他们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声音”又是最微弱的。
2013年,广东佛山小夫妻帮助农民工网上订票每张收取10元钱被刑拘,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许多网友和农民工为小夫妻喊冤。著名的社会学家夏学銮曾表示,广东佛山小夫妻这一事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法律滞后引发的争议,但另一方面却反映出是政府服务的缺位所致。他们不会上网,没有网上银行,打电话繁琐,其现有的能力无法享受这项便民服务的优越性。如果政府有些机构把服务做得到位一些、更人性化一些,也就不会再有佛山小夫妻这样的事情出现了。
而在目前网络购票、电话购票比起现场购票的时间上也存在差异,预售时间更为提前,这也让那些到售票点排队的人处于不利的地位。
有专家指出,铁路运输,应当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不能谁的“声音”大就照顾谁多,而应该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公平更高效的售票环境。在进一步优化网络订票途径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一些“非网民”的出行需求,通过加大电话订票力度、预留更多售票大厅出售额度、严厉打击黄牛倒票行为,创新提供一些代订票服务等方式,方便“非网民”的出行群众。
当然,任何一项制度和措施的出台,从实施到完善都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社会的耐心。对于尽快完善服务,这不仅仅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仅靠政府的力量,面对农民工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杯水车薪的。
中华铁道网评论员蔡非指出,从根本上说,对于有限的运输资源与春运巨大的客流量相比较,任何制度都很难尽善尽美,春运“买票难”也并非铁路一家之责任:集结了区域发展失衡之困、城市化之艰、民生之痛,也夹杂着改革推进、放权让利、回应民生等等现实命题,而这些问题的集合才是导致春运“买票难”的根本原因。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力和交通发展状况来看,在确保出行安全的前提下,铁路运输的承受量离满足乘客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铁路部门每一项措施的推出,都难让所有的人满意,面对此状,理性应战胜埋怨,因为任何时候,埋怨都解决不了问题。缓解买票难,其实是道综合题,应该是社会共同的责任。解决购票难问题,需要个人、交通运输部门、政府、社会的齐心协力,“单兵作战”最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一票难求,变的是说法,不变的依然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