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钦州产业园:依托“两国双园”实现国际产能大合作
2015-09-10陈正湘陈惟杉
陈正湘 陈惟杉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目前园区已经基本具备成片开发和产业项目“即到即入园”的条件。
在2015年9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表现颇为“抢眼”,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联袂布展,共同亮相、共同展示,并首次面向全世界联合招商。“两国双园”共签下金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合作大单。
习近平主席指示:
打造成“旗舰项目”、“示范区”
“两国双园”是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创新的典范。早在2011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达成两国政府共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共识;2012年4月1日,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仪式。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成为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国际园区。
与此同时,根据纳吉布的提议,两国同意在马来西亚关丹市同步建设马中产业园区。2013年2月,马中关丹产业园正式开园,“两国双园”进入互动并进建设的新时期。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参加APEC会议会见纳吉布时,提出要“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中马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纳吉布时明确表示,“中国政府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鼓励中资企业赴马投资兴业”。
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在基本实现“3年打基础”目标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始进入产城项目为主推进的新阶段,希望建成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中国第四代开发园区。“在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产业合作高地进程中,发挥示范作用,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重要探索和‘一带一路’战略先行先试的重要实践。”
管委会目标:
探索建设“中国园区4.0”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目前园区已经基本具备成片开发和产业项目“即到即入园”的便利条件。
高朴表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认真总结中国园区经济从工业集中型园区(1.0版)向产城融合型园区(2.0版)再到科教创新型园区(3.0版)的发展经验,以创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推进园区开发模式创新和政策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第四代开发园区(4.0版)。
为了支持园区开发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六大专项政策,批准园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管理法制化方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高朴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第四代开发园区不是对前三代园区的否定,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既注重整合前三代开发园区的特征和优势,又突出了国际合作导向和开发模式的创新,致力于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和转型升级提供持续不懈的发展动力。”
同时,中马钦州产业园改变传统园区以土地经营为主的开发模式,探索收益来源从土地经营向城市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转变,引导投资者实现开发建设的综合收益。在投入财政资金时,也注重放大财政资金的投资带动作用,减少财政资金直接补助产业项目,强化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扶持,实现财政扶持资金的可循环、可回收和高效率利用。
“引进来”与“走出去”:
推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模式上更加注重平台化、集群化布局,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跨境服务业集群,优先考虑与龙头商、先导商、集成商实施战略合作,整合相关技术、人才和资本要素,加快构建一批TFM(Technoligy-Finance-Manufacturing & Modern service,即科技—金融—制造与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平台,以“园中园”模式实施开发,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化、集群化、资本化发展。
在引进哪些产业入驻的问题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以推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为己任,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积极谋划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园区。
园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构建跨国产业链和服务链,着力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北斗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技术与产业“走出去”;以燕窝、清真食品、棕榈油深加工为重点,吸引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传统优势产业入驻园区。
在中马两国政府和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协调机构,组建了联合合作理事会,完善了司局级协调沟通机制。促进“两国”互动发展,建立联合招商推介机制,引导两国龙头企业入园。高朴常务副主任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园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促进生物医药、光电产业、电子商务和燕窝、清真食品等一批重点项目在园区建成投产,同时推动“两国”开展“两国一检”通关便利化合作。
2015年以来,总投资6.5亿元的港青油脂项目已建成投产,总投资9亿元的慧宝源生物制药项目一期即将完成设备安装。同时已确定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植物药与天然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易通浩光电产业园、中国—东盟卫星应用产业化基地、弘信创业工场(物流电商平台)、中马科技园(创新孵化平台)等五个产业发展平台。五个平台项目总投资85.8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