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华工程IPO: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客户集中度居高不下
2015-09-10林蔓
林蔓
日前,安徽实华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华工程”)报送了IPO招股说明书。根据招股书,本次公司IPO所募集的资金,将分别投入到设计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扩建项目以及工程总承包营运资金项目中。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12-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水平并不稳定。其中2014年净利润同比出现了大幅下滑。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居高不下,过度依赖大客户亦对公司的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盈利状况同比下滑
数据显示,2012-2014年,实华工程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621.04万元、10378.20万元和14471.43万元,其中尽管2014年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回升,也远不及2012年水平。
记者注意到,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而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工程总承包收入的不稳定。具体来看,2012年度,公司工程总承包收入高达15761.75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73.20%。然而,2013年度,该项收入便大幅降至3072.61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仅为29.90%。2014年总承包收入再次回升至7384.64万元。
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工程总承包收入变动幅度较大的原因是基于公司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战略思路和实际承接业务的能力及总承包业务的特点决定的。具体来看,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需要大约配套30%的自有资金,另外对管理能力、技术人员、组织机构有门槛要求。总承包项目具有单项金额较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在目前公司工程总承包项目承接能力和实际业务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因各项目开工时间、施工进度、材料及设备采购进度、工程移交情况、工程验收及决算等时点不同,总承包收入在项目实施期间的确认不均衡,从而可能导致总承包收入在个会计年度波动较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自2009年以来正式开始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目前公司在提升业务承接能力的同时,客户的拓展亦是当务之急。当前公司大客户结构单一,对公司未来收入水平的稳定带来挑战。
记者同时注意到,工程总承包业务的综合毛利率与同业相比处于劣势。具体来看,报告期内,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分别为20.50%,25.62%和26.38%,而公司相应的毛利率仅分别为11.51%、4%和15.32%。其主要原因系总承包项目的结尾工程且后期成本有所增加所致。
从净利润情况来看,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814.32万元,同比增长84.72%。值得注意的是,当年由于安庆市房屋管理部门退换多交的部分住房维修基金,使得公司营业外收入增至824.31万元,占净利润比例高达29.29%。2014年,在失去了营业外收入的支撑后,公司净利润回调至1867.56万元,同比降幅为33.64%。
客户集中度居高不下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2014年度,公司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55%、68.60%和82.04%。如果按照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销售客户合并计算,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6.84%、79.83%和90.28%。可见,公司尽管在2013年度客户集中度出现下调,2014年又重新回到了高位。
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由于我国能源行业体制决定石化工程主要集中在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中海油集团等国家大型石化集团,导致公司业务也主要集中在上述集团所属企业。因此,公司主要业务客户集中度较高,符合公司业务特点。
对此,记者查阅了公司的可比公司三维工程(002469)和镇海工程(拟上市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情况。数据显示,三维工程2012-2014年向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姐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分别为79.60%、70%和66.27%,不仅整体水平要低于实华工程,且显示出逐年递减的态势。此外,镇海工程的招股书显示,2012-2014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02%、63.88%和75.84%,客户集中度整体水平依然略低于实华工程。可见,尽管行业特性决定了此类公司客户集中度偏高,但公司对于大客户的依赖性仍高于同业可比公司。
此外,记者注意到,以合并口径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对于中国石化集团的销售额一直居于高位,然而公司对于中国石化集团成员企业的收入占比已经由92.82%大幅降至30.59%。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公司将在保证服务现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中国石化集团和安徽地区外市场机会,尽可能降低客户集中度,减少经营风险,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
2014年,公司向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销售7873.1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54.41%是的中天合创成为公司新晋第一大客户。从公司新签订的合同情况来看,公司目前与中天合创新签订的合同金额合计已超过2亿元。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与中天合创签下大额合同,中天合创未来或将代替中国石化成为公司收入来源的新“靠山”,若公司不能加速拓展客户源的脚步,客户集中度居高不下的现状将难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