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与读

2015-09-10

新民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口才新民法语

口才是英国人的必修课

这次报道让我想起大学时代的英语课,教授花了半学期讲电影《傲慢与偏见》。一堂课2小时,只够讲10多分钟电影,所以一部电影能讲上十几二十堂课。

教授是个有着民国范儿的学者,在剑桥当了几年访问学者,研究希腊语。除了英语,他还会几国语言。在教我们法语班的二外英语时,他经常随口把一句英语翻成法语,然后问我们翻译得对不对。当初大家学艺还比较粗浅,只能啃啃原版《小王子》,经常反应不过来,愣愣地望着老师。后来才知道人家是看完整本原版《包法利夫人》的。

这么一个有学术热情的老师,教英语的方式也十分靠谱。可以想见,每堂课讲十分钟《傲慢与偏见》,绝不是拖时间捣糨糊,而是英国人说话方式实在是太有内涵了,每句话都能分析一箩筐。

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母亲为了保住家产,鼓励有继承权的丈夫侄子追求女儿,老太太用语非常含蓄:“我非常荣幸地暗示你,我女儿还没有意中人。”这事儿搁一东北大妈,必须是“小伙儿愣啥,冲啊”。那个时候突然觉得长句子真是有魅力。

当然,不是在所有场合,英国人表达意思都会转几个弯,比如在挖苦对方时就需要急智。伊丽莎白在听说半个城都是达西先生的产业时,脱口而出:“破的那一半?”后来见识了《唐顿庄园》里的老太太,才知道伊小姐的口才只能算平平。

在2012-2013年中英关系冷冻期时,卡梅伦想造访中国而不得其门,受到访华邀请的伦敦市长公然调侃首相,他去不了,除非他躲在飞机货舱里。这就是英国人的说话方式——无毒舌,不丈夫。

虽然英国不复昔日辉煌,甚至被《环球时报》评价为适合旅游留学的老牌国家,但说话很讲究、很艺术、很有水准的英国人,仍让我这样笨嘴拙舌的人羡慕不已。我喜欢看卷福和华生斗嘴;喜欢英语教授从剑桥带回来一身书卷气,教个单词也要从词源词根说起;喜欢系着领带打架的王牌特工说:举止造就绅士。

(本刊记者 任蕙兰)

《说法语的中国医生》

(2015年第42期)

医学+法语,有专业有语言,牛!

@法语世界

以前的法语班同桌就是交大学医的,一直觉得这才是学霸界的学霸。

@annabelle_salvatore

学法语的医科生非常苦,以前上海高校界流行一句话:死在一医,惨死在二医。说的就是二医大(现交大医学院)的法语医学专业,而这批人虽然都有在法国一两年的实习经验,最后还是留在中国服务,上升空间反而不如学英语医学专业的,有些可惜!                   @gepetta

社长先生:

自1999年以來到今天,我已存了《新民周刊》860期,还有试刊号3册,我一直珍藏着。十多年了,即使2008年脑梗也没中断,我喜欢《新民周刊》的特色。然而最近由于不慎而丢失了一册,感到十分惋惜。于是只能冒昧来求助您了,请您委托读者服务部是否设法为我补上一册?

附上10元,补第839期,能否?

读者 孙维中

孙维中 先生:

您好!来信收到,感谢您多年来对《新民周刊》的支持和厚爱。您遗失的那期杂志将寄至您在信中留下的地址。希望您继续关注本刊,多提宝贵意见。

新民周刊社

猜你喜欢

口才新民法语
哲理漫画
高校大学生演讲与口才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语言就是力量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演讲与口才》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应用探索
FOU: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