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生活中的乡村候鸟

2015-09-10聂茂

湖南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故土乡土乡愁

聂茂

一般来说,新乡土诗的实践者们大都珍视本土文化,自觉地把现代派中的探索精神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乡土的“陌生化”、寻找精神家园、营建理想乡土、追寻终极价值、关注乡土现实,等等,这些成为新乡土诗的基本审美特征。

某种意义上,新乡土诗真正的意义体现其实就在于“乡土精神的新”。这是一种既反传统又认同传统,既想寻求超脱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根中寻找思想依托的文化心态。在新乡土诗创作者如江堤、彭国粱、陈惠芳和胡述斌等人的文本中,乡愁的背后明显裹着一层文人意味,被称之为乡愁,它主要体现在一大批“两栖人”身上。所谓“两栖人”是指宗族血缘出生地及整个少年时代都在乡村土地上泡过而后上学就业居住于城市,他们精神心理就在乡村与都市之间游走,日益淡化的农民意识和日益隔阂的城市意识,在他们心灵深入发生激烈冲突,甚至纠结、磨擦与对撞,形成一种极为复杂的心里情结。这就是文化乡愁。自然血缘的先天眷恋维系与后天生存环境改变造成的驳离,传统生活方式的积淀习性和现代意识突入后的张惶或无措,本土精神的远方呼唤与背离故土的陌生力量互为制挚,成为一种深入血液、骨髓的剧疼,一种痛得叫不出声的时代忧郁病。

这种剧疼或忧郁病在我细细品读完述斌兄的诗集《南方大雪》后有了极为强烈的感受。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矛盾,以及积压的情感如汩汩奔涌的快感。在述斌兄的文本中,我努力让自己和作者的心灵进行真正的碰撞和交融,努力去感受作者真实而丰饶的内心世界。我首先读出的,是诗人感性而真挚心之投影,那种化都化不开的对故土的爱恋、对都市生活的不适无处不在。在这感性投影的后面,我也因此看到作者诗歌的风骨与精神质地,诚如述斌兄自己所言:“站在自然的‘家园上,遥望、追求‘精神的家园。”这是一种典型的新乡土诗创作者的审美追求。

述斌兄是湖北武汉人,年轻的时候入伍从军,后来当过文字编辑,并与人合伙办过诗报,现今居住长沙。作为一名公务员,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述斌兄的诗歌,语调平淡中有真实,抒情中有讴歌,文字讲究质地和美感,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作为新乡土诗派的发起者之一,多年来,他总是执着于自己的诗情,痴迷于自己的创作。虽然生活在都市,但思想和精神的栖息地却是在那片生他养他的故土。因此,我形容他是都市生活中的乡村候鸟,应该是比较恰当的。无论是湖北的“云梦泽国”“龟山黄鹤”,还是湖南的“三湘四水”“洞庭流波”,都赋予了述斌兄骨子里丰厚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涵。湖南湖北的关系原本就是一衣带水南连北,两湖忘断扬子江。然而,能够“忘断”吗?述斌兄在《返城》一诗中给了回答:“放心吧,我的亲娘/如果我再受伤/我又回到您的床头。”故乡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安抚地,更是在外面打拼受伤后的生命驿站。

这本诗集《南方大雪》共四辑:分别为《楚之风》《国之魂》《爱之恋》和《雪之咏》。《楚之风》,古时湖南湖北合称为“楚”,现今人们仍用“荆楚大地”来称呼湖南湖北,岳麓书院门口悬挂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便是个很好的例子。提到楚,我们不得不说到“汨罗江”和“屈原”,还有伟大的“离骚”。作为近乎于楚文化标志的屈原和图腾的汨罗江,述斌兄在《楚之风》一辑中给了有力的赞美和歌颂。在《端午读〈离骚〉》一诗中,诗人动情地写道:“一卷《离骚》/万古长叹/两千多年的水路修远漫漫/长袖上的泪珠溅湿两岸的青衫/将杜蘅和香芷/遍种于我们荒芜已久的心头/我在灯红酒绿中读《离骚》/读一天灿烂的星斗。”而在《回归故里》中,他又感慨:“乌篷船的炊烟/把你送上河岸/做了半辈子陆地的行客/上岸时,脐带掉于河中/你注定要回来寻找。”读这样的诗句,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机智敏锐和真情流露。的确,“脐带掉于河中”,一头系着作者,那情牵于另一头的则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是作者魂萦梦绕的故土乡风,小桥流水,更是作者“新乡土诗”创作的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精神归宿。

《国之魂》中收录的是述斌兄彰显时代主题的诗歌。或激情澎湃,暗流潜藏;或时代英模,平凡世人;或直抒胸臆,低回温婉,在诗人的笔下他们都是共和国壮丽腾飞的助推的燃料,是共和国和谐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拼图。这里有“风雨如开荒的利镐/把你的青春一块块削蚀/肥了瘦土/绿了荒山”的《中国老农》,也有“我魂轻如风/双脚却深陷龟山岳麓/黄色的血性/在光荣中诞生”的人民子弟兵。在那个特殊而难忘的二○○八年,述斌兄站在年关,感慨无限,大声高唱“2008,我们一起走过/分担你的苦难/2008,我们一起走过/享受你的荣光”。作为诗人,作为时代的歌者,述斌兄不仅仅抒发个人“小我”的乡愁或风花雪月,他更愿意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享受着幸福与荣光。把祖国和人民这样的宏大话语放进新乡土诗的主题中,拓宽了诗歌的意境,祖国如同乡村中的故土,人民犹如乡村中的母亲,这是一种“大我”,所体现的当代就是一种“大爱”。而这种“大我”和“大爱”,给新乡土诗注入强大的生命活力。

与此同时,述斌兄用这样一句诗来做《爱之恋》的开辑语———“斑竹一枝情为证,帝子骑鹤梦里回。”潇湘是一方爱情故事流传四溢的大地,“湘女多情”“娥皇女英”“湘西苗女”等等把人世间种种爱情演绎到了极致。述斌兄写了一首题为《少女》的诗:“推开春天的门窗/迫不及待地/把裹得紧紧的季节丢进衣橱/青春在蝉翼下悄悄萌动/男人,手搭凉篷走来/读你满身的诗。”读罢此诗,让我想起了戴望舒《雨巷》里的“丁香姑娘”,那个“投下太息一般目光”的“丁香姑娘”多么令人怀念和向往。述斌兄写“我带走你的叩门人/敲门声却越来越重”给自己的岳父,写下“一个女孩的名字,总在清晨/被你翻来覆去”给自己的岳母,还写了“收拾行囊吧,亲爱的/咱们去看沿路的风景”给妻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述斌兄感情是细腻的,也是真挚的。从这样的诗句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为人婿、为人夫、为人子”的男人的博大的襟怀和强烈的责任。这样的诗歌,能不动人,能不触及读者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吗?

诗集的骨力部分来自《雪之咏》,在这一辑里,诗人主要描写的是二○○八年年初南方各省遭遇百年罕见的大雪灾时,各行各业所发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我想,我们很多人对那个冬天至今仍记忆犹新。严酷的天气、瘫痪的交通、拥堵的人群、归家的渴望,在迫近年关的那一刻,把亿万华夏儿女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等成了那个冬天的精神图腾。“牵着你的手/牵着我的手/大手牵小手/炎黄子孙手拉手/雪有多大/情就有多浓/我的中国心永远不会冰冻”,述斌兄也在祈祷,也在呐喊,为了灾难中的人们,也为了国家的强盛。这个时候,诗人写的主题看起来是巨型话语,其内心彰显的其实还是对故乡的父老乡村的一份关注、一份牵挂、一份疼痛。

值得一提的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写诗,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创办《诗歌导报》,将近三十年过去了,无论世道如何变化,无论诗歌如何“没落”,述斌兄仍然坚守在诗歌创作的阵地里,像一条痴情的硬汉,默默地,执着地爱着。只是因为爱,而不去问爱得多艰难,爱的代价有多大。“爱就爱了,再爱何妨?”我相信,在新乡土诗创作的园地中开出过奇葩的述斌兄还会执着地“爱”下去,为了都市的那一份霓虹,为了乡村的那一抹月光,为了远方的那一缕清风。

猜你喜欢

故土乡土乡愁
步量故土,史述吾乡吾民
乡愁
星光
乡愁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离故土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土分外妖娆
故土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