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联道岁
2015-09-10曾昭安
曾昭安
据《遁斋闲览》载,五代时名人梁灏屡试不第,直到82岁时才得中状元,心中激动不已,既叹吾已老矣,又喜有志者事竟成,他在给皇帝的谢恩表中写道: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其意是,我虽比周朝辅佐周文王的姜太公大两岁,但比汉朝传授《尚书》的伏生还年轻八岁呢。不但用典巧妙,也含蓄说明了个人的顽强进取精神。
南北朝时梁国徐陵,奉旨接待北齐来使,互相寒暄后,齐使问徐:“高寿几何?”徐陵答曰:
小如来五岁;
大孔子三年。
此语巧妙地说明已75岁,既不失礼,又露学问,可谓妙哉!
元代至元年间,浙江有一位百岁老人,别人问起他的年龄,他总是少报十几岁。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才子陶宗仪。陶宗仪也问起他的年龄,老人对他说:“我实话告诉你吧,今天我整整一百岁了。既然告诉了你这个大秀才,那就请你给我作一副祝寿的对联可以吗?”陶宗仪欣然应允,稍加思索后朗声道:
人生不满君能满;
世上难逢我恰逢。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汉乐府《西门行》“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下联出自俚语俗话“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此联全无“百岁”二字,但上下联都巧妙地含有百岁之意,实为妙手天成。老人心满意足,蹒跚而去。
清朝有一种尊老的习俗,即皇家设“千叟宴”。乾隆五十年曾开“千叟宴”,全国被邀赴宴的老人有3900余人。其中有一位老者141岁,乾隆得知,便顺口作一上联曰: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言毕问赴宴诸叟,谁能应答下联,多数人不敢应对。大才子纪晓岚当时也在座,听了乾隆帝的上联,略加思索,立即接口对出下联: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乾隆听罢,连声叫绝。上联出得奇妙,下联对得贴切,文字不多,却很工稳,而且将老者141岁高龄巧妙地点了出来。
晚清扬州名士赵倚楼风趣幽默。某富翁为其幼子过生日,摆宴款待宾客。赵也赠寿联一副:
再过古稀,定遇文王于渭水;
觉来好梦,欣逢杜牧在扬州。
唐代大诗人杜牧有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请问富翁之子多大年龄?10岁!此联切情切事,揶揄调侃,妙趣横生。
旧时有户姓张的人家,前三辈都没活过45岁。到了第四辈头上,主人张员外却破了例,45岁了仍然健在。张员外十分高兴,决定好好给自己庆一回寿。可到了该庆寿时,他却纳闷起来。为啥呢?因为龟盖上的甲片据说是45块,说谁45了便是骂人乌龟王八蛋或龟儿子、龟孙子。所以,人人忌讳45,到这一年故意把岁数说大一岁或说小一岁。可张员外只顾高兴,却忘了这个忌讳的岁数。眼下请帖都发出去了,怎好收回?他家的私塾先生看出了员外的心思,写了副寿联,替员外解了围,联云:
庆九十一分为二;
贺六旬减七少八。
张员外一看,上、下联都不见45的数目,却都隐含了45岁的数目,心中大喜,庆寿如期举行。
(编辑 常朔 图/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