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状况调查
2015-09-10吴荷平顾现朋
吴荷平,顾现朋
(常州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属于较高压力的职业。[1]37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着和传播者,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2]4。持久的职业压力严重影响辅导员个体的身心健康,阻碍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以致影响学生工作的和谐开展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课题组期待通过调查研究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压力状况,为高校辅导员队伍、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压力、职业认知、职业定向和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课题组前期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载的文章作为研究样本(鉴于该数据库的文章具有影响力、权威性及全面性,从统计学角度,将所有形式的研究成果完全汇总和梳理),以2003—2012年作为一个时间段,选择检索词“高校辅导员职业”,从而能够量性地了解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现状,结果见表1。
表1 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文献的数量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段形成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的理论支持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是密不可分的。
课题组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方法,随机选取高校正在从事或曾经从事过辅导员岗位的人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2份,回收率为81%;其中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为87%。样本情况见表2。
问卷设计:在充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参照多种高校辅导员职业问卷模型,并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最终形成了课题组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调查问卷。问题主要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形式,分5点计分(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比较不重要、很不重要)。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重要性越大。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压力、职业价值观的描述统计的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表2 样本基本情况
三、研究结果
1.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分析
表3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现状的描述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现状的数据分析表明,平均值越大,说明高校辅导员对从事该职业压力维度越大,显示出了高校辅导员的压力来源。通过统计的各维度平均数数据分析,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维度按高低排序为:学生因素>物质保障>自我发展>工作负荷>家庭人际>职业期望。
2.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性别差异分析
表4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性别差异分析表
为详尽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龄)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影响是否明显,通过表4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性别对于“家庭人际”、“自我发展”维度有显著差异(“家庭人际”P=0.028,“自我发展”P=0.039),且高校女性辅导员中的“家庭人际”(女性 M=3.752,男性 M=3.687)、“自我发展”(女性 M=4.152,男性 M=3.966)平均值较高。调查结果说明,在传统观念下,高校女性辅导员社会角色转换遇到冲突,以及主观取舍与现实选择的矛盾。
3.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年龄差异分析
表5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年龄差异分析表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高校辅导员在“家庭人际”和“自我发展”维度上存有显著差异(“家庭人际”P=0.046,“自我发展”P=0.031)。对“家庭人际”的压力程度依次是:20~29岁>40~59岁>30~39岁,“自我发展”的压力程度依次是20~29岁>40~59岁>30~39岁。
刚参加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压力来源除了工作之外,还会面对来自家庭人际的压力。这与当下年轻人买房、结婚压力大不无关系。而40~59岁的高校辅导员与30~39岁的高校辅导员相比,此时人到中年,除了职场压力之外,还要面对家庭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不同程度的较大压力。
4.高校辅导员职业评价情况调查
表6 高校辅导员职业评价情况分析
根据表6调查结果分析,89.5%的高校辅导员很赞同和比较赞同高校辅导员职业是一个育人职业,64.2%的高校辅导员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发展性职业,22.3%的高校辅导员很赞同和比较赞同辅导员职业是较好福利待遇职业,28%的高校辅导员很赞同和比较赞同辅导员职业是社会地位较高职业,68.4%的高校辅导员认为该职业晋升机制不完善,薪酬不合理,92.1%的辅导员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强度大。
5.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可情况调查
从表7调查结果来看,86.8%的高校辅导员认为该职业很有价值、意义,58.9%的高校辅导员认为即使有更好机会仍然会选择做辅导员。可以看出,多数高校辅导员首先是热爱辅导员职业,并认为该职业是重要的。而“工作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有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辅导员工作受人尊敬、有幸福感”、“对职称评定和晋升机制较为满意”等方面一般认同和比较不认同总计超过了40%,有的方面超过了50%,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校辅导员对辅导员职业的归属感不强,对工作待遇及晋升还不满意,80.1%的高校辅导员认为该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评价不如专业教师。可见,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对该职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降低。
表7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可数据分析
四、分析与讨论
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从职业发展来看,高校辅导员通常面临一些职业困惑:一是工作内容多与工作强度高的矛盾;二是“政治地位”高与“经济地位”低的矛盾;三是工作中“使用多”与“培训少”的矛盾;四是“进口”激增与“出口”紧张的矛盾。
一方面,在新媒体及多元化的思想道德意识背景下,学生思维和行为活跃,喜欢自由,追求与众不同,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有一定排斥,对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产生认同感甚至反感,辅导员“指导者”和“引路人”身份未得到完全认可,再者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素质下降且层次增多,使教育和管理难度大幅度增加,而这绝大部分工作又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身上。面临复杂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在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不能被有效认同的状态下,辅导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辅导员与教师、科研人员等在高校中地位相等,其角色、薪酬、职业发展应具有可比性,但在实际中却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度、范围内存在着岗位歧视,不能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位置,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与科研成果有限、职务和职称提升困难现象。高校多个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下达工作任务与指标,导致高校辅导员职责“泛化”,由于没有明确的工作界限,这就促使辅导员处于随时待命的持续应激状态,工作任务繁杂,工作强度大,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同时学校和社会又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多重角色冲突在辅导员身上时有发生,容易导致职业压力的产生和不断增大。除了辅导员日常工作之外,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比较欠缺,他们需要一个供他们交流合作的平台,此平台的建立应该是宽领域、多层面以及跨时间与空间的构建。
五、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尊重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高校辅导员渴望受到重视和尊重,渴望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为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夯实高校辅导员职业忠诚度,保持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性和效率,需要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促进辅导员队伍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3]118
1.纵向发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既要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宏观政策和指导原则,也要有相关部门衔接推进;既要有高校学工部门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培训与指导,也要有高校组织、人事相关部门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积极为高校辅导员提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保障辅导员权益制度的机制和平台,提升其职业认同感、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真正形成促进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机制。上海大学建立“12345”进修机制,即每年在优秀辅导员中选送1%出国进修,2%到校外进修,3%到各级党校进修,4%赴区县挂职锻炼,5%在职进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辅导员队伍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4]
2.横向解剖。研究表明,职业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工作效果的自我认同与否。高校辅导员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认同和角色期望,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选择适当的教育能力及管理手段,争取更多的职业发展主动性,获得更多的发展新机遇,实现个人价值目标与组织目标发展的双赢。学生工作中有很多课题可研究,如就业招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奖助、学生党建、队伍建设,要有选择地去追求卓越。只有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才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学生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水平。事实证明,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辅导员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学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1]饶淑园.教师职业压力与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高国希,刘承功,陈郭华.如何认识辅导员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4]尚达.上海大学:实行辅导员分级制[N].中国教育报,200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