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民环保意识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2015-09-10徐永新何文军李青雨喻铮铮
徐永新,何文军,李青雨,喻铮铮
(1.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2.洛阳华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0)
1 引言
我国农村地域范围广,人口所占比例高,农村环境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关乎到农业可持续发展[1]。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的同时,必须加强农村环保措施,促进农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民是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农村环保改善的受益者,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未意识到提高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民在建设农村环境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何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旨在促进农村环境改善。
2 农民环保意识不足的表现
2.1 环境文化素质不高
农民环保意识和他们自身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的高低紧密相连,农村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导致农民环保意识不高,缺乏环保实践性[2]。文化水平的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够、敏感性不强,同时对企业在农村及其周边地区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不重视,缺乏维权意识。农村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环保知识、理念的宣传,使得农民整个群体环保意识水平低。因此,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增加农民群体的环保文化知识,才能促进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2.2 缺乏环境危机意识
农民环保意识较低是制约农村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这和农村环保宣传不够有关。农民群体很少关注生存生活的环境质量,也很难形成环境保护机构和组织[3]。平时由于所处的环境所限,他们获取环境保护知识的方式单一,接触外界信息不够,对国家和政府出台的环境保护政策基本不了解,更少有人关注环境保护事宜。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部门缺乏工作热情,不能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农村居民也很少有人能意识到生存环境污染后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他们为了生存发展需要而忙碌,缺乏时间顾及和思考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这也是制约农村环境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集体环保意识不足
我国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农村,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认为从自然中获取生存资料是“天经地义”,在这种心态作用下使用周围自然资源会极少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更意识不到农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受传统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难以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忽视环保问题,环保意识缺乏,环境观念淡漠等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
3 培养农民环保意识的对策
3.1 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的理论宣传
要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必须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责任感,形成环保观念,农民自身环保意识高低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201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路子,实现中原崛起。以此为契机,对农民群体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采取以学校为载体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发挥电视、广播、手机等大众传媒在农村普及环保知识中的作用;利用家庭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2 培养农民绿色环保意识
国家提出培养新型农民,改变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和环保的共赢。通过培训使农民拓宽农业科技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增加他们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技能,推进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政府部门安排部分专家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向农民示范具体操作过程,加强农民对科技的运用能力。通过提高农业科技能力素质,减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行为对环境质量造成的污染,避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3 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制意识
在农村环境质量保护需要法律的约束力,法律的权威性,对群众实现一种警示和规范的效律。完善农村的环保制度和政策,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可以实现的环保条例;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依靠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规范农民的行为;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手段从严要求农民。同时,积极组织村民学习环保法律法规,促进其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的提高。
3.4 培养农民环保意识的其他途径
农民个体的行动是农村环境保护最终落实的关键,因此,提高农民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发挥其积极性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中去。环保意识的核心是环境保护及相关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的反映。农村地区环保教育的宣传完全依赖政府是不够的,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力量,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宣传体系。同时,高校应积极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调查,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调查的内容向村民宣传环境意识、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高校志愿者也应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活动中去,以自身的行动带动村民对环保活动的热情,促进农村环境质量和卫生条件的改善。
4 结语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民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农民环保意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必须加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培养,树立其环保观念,才能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环保意识的形成不能仅靠自发,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尝试通过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培育农民的环保意识,只有农民环保意识逐步得到提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农村的环保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河南”的目标。这是河南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蒋万胜,李小燕.建国以来我国农民环保观念的变迁及其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5~132.
[2]蔺 芳,家 洋,王书丽,等.河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4):406~409.
[3]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5~57.
[4]裴敬纬.论农村环境法治实现的路径——来自日本里山里地环境保护机制的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