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饮用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修复措施与模式集成

2015-09-10舒乔生谢立亚

绿色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水源水库水体

舒乔生,谢立亚,侯 新

(1.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160;2.重庆市水资源科学研究所,重庆402160)

1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要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1]。因此,实行水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保护饮用水源地和饮用水安全,既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2]。

重庆市水库型农村饮用水源地961处(以小型水库为主)[3],约40%以上的水质无法达到Ⅲ类标准,因此重庆市加强了饮用水库的水源涵养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近5年来共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了150余项水生态修复工程,较好地保护水源和水生态环境。

该项研究在对农村饮用水源水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不同水库的生态修复措施,将不同措施进行模式集成推广,为加强重庆市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巩固工程建设成果、改善饮用水源质量和保护水环境提供规范化依据,进一步推进贯彻国务院“水十条”。

2 饮用水库的生态问题

重庆市饮用水库主要存在岸坡水土流失、居民生活污水污染[4]、生活垃圾污染[5]、农业面源污染[6]、禽畜养殖污染[7]和库底淤泥污染。

2.1 水土流失

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8.02%,并以中度以上流失为主,侵蚀模数达到3 393t(km2·a)-1[8];加上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次降雨雨强和雨量都较大,部分库区上游山高坡陡,暴雨产生了极大的冲刷力,次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往往占全年水土流失量的大部分。如未及时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坡面的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水库,造成水库淤积和影响水质。

2.2 居民生活污水污染

一般来说,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水库周边,大量聚集居民的污水排放均较规范,但库周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基本未经任何处理,且处于散排状态,这些污水包括庭院养殖污水、洗涤水和厕所粪尿污水,洗涤水、养殖污水粪尿废水人工转运用于菜地、农田的浇灌,随自然形成的沟渠或被雨水冲刷进入水库,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菌、寄生虫卵和无机盐类,氮和磷含量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对水库有机物、总氮、总磷指标产生影响[2~4]。

2.3 生活垃圾污染

库周居民相对分散,产生的垃圾规模也相对较小,但外排和处置极不规范,一般均直接倾倒在山坡上或路边,遇降雨情况,垃圾随水漂流,或挂于库岸林草之间,或漂浮于水库水面,影响水库周边的环境美观,且其高浓度的COD和BOD含量会大大影响水质[5]。

另外,库边垂钓现象较为多见,垂钓人员扔置的垃圾、打窝料散入水体,均会对库区水质产生影响。

2.4 农业面源污染

水库汇水范围内一般分布着面积较广的农田,由于缺乏农业技术的推广,加上居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化肥单一,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上的不合理性,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加上农业集约化水平低,导致化肥农药的利用率较低,氮肥的利用率仅30%~35%,磷肥仅10%~20%,农药的利用率也不足30%。部分化肥和农药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水库中污染了水体[6]。

2.5 禽畜养殖污染

一般来说,饮用水库周边集中式养殖业已基本关停,但仍存在禽畜散养问题。农户禽畜散养的养殖污染源主要为圈养猪、散养鸡、鸭、牛等排泄物,这些养殖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最终约有15%~30%会进入水体,造成水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指数超标。

2.6 库底污泥污染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水库上游曾分布有煤矿、铁矿等企业(现基本已关停),由于当时生产水平低下,未能有效进行絮凝沉淀等处理措施,致使大量裹挟悬浮物颗粒的废水进入水库,导致库湾常年有深褐色淤泥沉淀,如未进行清理,将严重影响水质。

3 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模式

根据“广试验、精配置、高集成”的原则,遴选多处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及水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基地,使基地成为措施布设的培养箱、模式集成的孵化器;选择各种措施相互组合成多种模式,并进行植物调查、水质监测、维护保养、模式集成等试验,提出符合实际的可推广模式。

3.1 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措施

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和微生物措施三大类[9]。其中工程措施有:物理隔离、截渗排污系统(如渗滤沟、排水沟、沉沙池等)、土地渗滤系统、格栅井沉淀池、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如垃圾池、处理池、化粪池、沼气池)、底泥清淤、宣传牌碑;植物措施主要有:水源涵养林、岸边植被带、生态湿地、生态护篱、生态沟、生态浮床、生态护坡、生态塘等;微生物措施有:生态基、点源生物栅、曝气曝氧生物处理系统、厌氧发酵生物处理系统等[9];有些措施无法严格区分,如水源地农家院落水污染防治生态工程包括污水管网、垃圾收集池、人行便道及路缘、院落矮墙、院落植物配置等措施,对农家院落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综合防治。本研究中以植物措施为主,再适当辅以工程措施,形成不同的模式。

3.2 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模式集成

3.2.1 水源涵养模式

对于水质较好,但库周水土流失较大、水源涵养效果较差的水库,应以涵养水源为主。

(1)碧海绵模式。部分水库由于库岸大面积边坡植被较稀疏,可在库岸边坡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水源涵养林,充分发挥植被“海绵”之特性,达到调节区域水分循环、调节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库淤塞,改善水文状况的作用。如铜梁桥亭水库、壁山的同心水库采用了“碧海绵模式”。

(2)连衣裙模式。对于库区边坡上部涵养林况较好、但近水岸区域植被状况不佳,可在近水沿岸恢复植被,与上部边坡水源涵养林连为一体,形成植被 “连衣裙”,组成完整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体系,如秀山县的钟灵水库采用了此模式。

3.2.2 污染物路径拦蓄模式

水库上游污染物来源方式主要有集中汇流式和散排漫流式,集中汇流式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为主;散排漫流式以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为主,兼有部分散排生活污水。因此要分级进行拦蓄,即近源头区注重“截渗”、中部过流区注重“蓄滤”、近水岸区注重“阻吸”,采用多种措施防治下游水体污染。

(1)睡美人模式。源头区采用渗滤沟拦截和渗滤污水,拦截过滤污水中粗颗粒部分;中部过流区设植被带,增加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吸收部分污染物;近水岸区布设湿生植物形成自然湿地,对污染物进行阻滞、吸收。集成“头枕渗滤沟、腰缠绿被单、脚覆湿生巾”的“睡美人模式”,实现对污染源的层层梯级拦截。

(2)一网两带模式。对于同时兼有面源污染、生活垃圾与人畜干扰的水库,上部栽植乔灌木对生活垃圾和水土流失进行阻拦;中部采用穿钢丝水泥桩和带刺植物组建隔离带,防止人畜进入干扰水域环境[9];下部以水生和湿生植物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集成“上部阻滞网、中部隔离带、下部吸附带”的“一网两带模式”,实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3)串糖葫芦模式。对于水库上游收集排放污水自然沟道、污水又无法排出库外的区域,采用美人蕉、旱伞草、梭鱼草、再力花等组成的多级自然湿地系统,较狭窄沟段采用生态沟相连。集成“自然湿地—生态沟—自然湿地……”的“串糖葫芦模式”,实现对污水的逐级吸附,通过植物的收割更新,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

(4)多级生态塘模式。对于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混合流的区域,可在水库上游挖成浅塘,致使水源暂时存储处理,在塘界布设生态护篱,塘周采用植物护坡,塘中水体布设水生植物。集成“塘界生态篱—塘周生态坡—塘中生态被”的“多级生态塘模式”,实现上游污水的净化。

(5)冷却塔模式。对于部分水质条件较好、库周散户居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任意散排、人畜容易进入水体边缘的水库,首先在散布院落周边布置工程措施,包括生态沟、垃圾收集池、院落矮墙、院落植物配置等措施,对农村院落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综合防治;库周道路外侧埋设钢筋混凝土柱,柱间拉涂黄油的钢丝绳,其间种植攀援植物,强化隔离效果,阻隔人畜进入,还能起到景观美化作用;同时在边坡栽植水源涵养林,近水体区布设湿生植物,形成自然湿地。集成“农家防污为顶、生态隔离为腰、水源涵养为面、自然湿地为池”的“冷却塔模式”,实现水资源保护。

3.2.3 水体净化模式

孔雀开屏模式。对于现有水质较差的水库,以生态治理为主。风力作用下,水库水体呈旋转暗流状态,这种旋转进入库湾地区速度减缓,因此库湾往往是漂浮物及有机油污等聚集地,在该区密植水生植物可拦截大量污染物,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对于水体较深、土壤条件较差的陡岸区采用生态浮床或沉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富集污染元素,通过收获植物体搬离水体,对水体进行净化。集成近岸水域的“孔雀开屏”模式,实现对水库水质的净化。

3.2.4 源—径—汇综合防护模式

(1)库周生态塔锥模式。从陆岸、消落带到水域分别布设乔灌草、湿生植物和浮水沉水植物,集成“陆岸林草帽—消落湿生衣—水体沉浮靴”的“库周生态锥模式”(凹岸)和 “库周生态塔模式”(凸岸)。

(2)鱼尾裙模式。陆岸栽植乔灌木,消落带栽植湿生植物,水体采用浮床,集成“库周绿树缠腰、消落湿地为面、浅湾裙摆飘飘”的“鱼尾裙模式”。

(3)四位一体立体配置模式。首先在散布院落周边布置农家院落水污染防治工程,对院落垃圾和污水进行综合防治;库周道路外侧埋设钢筋混凝土柱与植物配置的生态护篱;边坡栽植水源涵养林和湿生植物;库底实行清淤工程。集成“农家防污点、生态隔离线、植被湿地面、底泥清淤体”的“四位一体立体配置模式”。

(4)绿色卫士模式。库岸边坡营造水源涵养林,库周道路外侧埋设钢筋混凝土柱与植物配置的生态护篱,近水岸边布设自然湿地,浅湾区采用浮床对水质进行净化。集成“身穿乔灌上衣、腰系护篱丝绦、近岸湿地马裤、足蹬浮床战靴”的 “绿色卫士模式”。

4 结语

重庆市饮用水库存在水土流失、居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禽畜养殖、农业面源污染、库底淤泥等污染源,通过不同的工程措施、植被措施进行组合试验,针对不同的水库类型,将措施集成为不同的生态修复模式,并通过试验示范和模式的推广,规范化饮用水源地的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工程。由于不同水库基本条件不相同,应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才能较好地保护饮用水源地和饮用水安全,绝不能生搬硬套。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 发 [2015]17 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4/16/content_9613.htm,2015,4.

[2]舒乔生,侯 新,谢立亚,等.重庆市农村饮用水库污染源及其生态修复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0):17~18.

[3]王晓青,侯 新.重庆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及水源地保护规划[J].水利水电技术,2011,42(7):78~81.

[4]王 夙,邹 斌,潘春芳,等.农村生活污水典型处理技术与发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27(8):41~43.

[5]陈少华,刘俊新.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及在MBR系统中的变化[J].环境化学,2005,24(2):153~157.

[6]李伟华,袁 仲,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84~10786.

[7]曾 晶,舒金梅,车雨草,等.重庆市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调查及对策[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5):126~129.

[8]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站.2012年度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R].重庆:重庆水土保持环境监测网,2012-01-05.

[9]舒乔生,谢立亚,侯 新,等.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水库植被生态修复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248~250.

猜你喜欢

水源水库水体
漳河有一水库群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