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经纪引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2015-09-10张诗莹

经济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可行性研究

摘 要:科研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科研管理也是如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创新科研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促进科研快速发展甚至突破,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课题。文章以知识活动为切入点,分析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将技术经纪引入科研管理系统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发展高校技术经纪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技术经纪 科研管理 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F626.111,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066-03

高校办学有三大主要任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知识密集型组织,高校具有强大的科研优势。开展科研活动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提高,还能够增进高校与政府、社会的联系,增强大学综合实力。科研已经成为高校的基本特征,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科研水平很大程度上受科研管理水平的限制,由此科研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1.基于知识视角的科研活动。基于知识视角,任何社会机构所从事的活动均为知识活动,社会整体就是一个知识活动系统{1}。整个知识活动系统可以分为知识生产系统、知识转移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三个系统间以知识流为贯穿,相辅相成。显然,研究院所、大学是知识生产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是知识生产活动系统的主体。政府和企业是知识应用活动的主体,也是知识的需求方。另一方面,企业是知识应用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知识应用系统的主体。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掌舵者,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制定各类科技计划和政策,也可看作是知识应用系统的主体。技术中介处于知识生产和知识应用两大系统之间,可以谓之为“知识中介”系统。传统上,人们基于知识流动的过程,认为中介系统的功能就是为知识转移活动提供服务。事实上,技术中介组织在社会知识活动系统中的存在空间是巨大的,为知识转移提供服务仅仅是其职能的一部分,技术中介还应该具有为知识生产和知识应用提供服务的功能。

高校作为知识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提供方。传统的高校科研就是为了满足其科研需求方的需求。但是,高校科研活动不止是知识的生产过程,它应该涵括知识生产的全过程。

2.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的科研管理行政归属于科技处或科研院,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直接对校内的院系、所直接管理,如圖1所示。所谓管理的具体事务主要集中于科研项目申报相关信息的发布、材料整理、人员组织管理及经费物资统筹协调等,建立科研活动秩序、保证科研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从知识活动过程看,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主要是在知识生产阶段的基础管理,缺乏深入及外延管理,尤其是对于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活动涉足较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重申报、轻参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管理内容主要是事务性管理,侧重项目申报审核、流程把控、财务经费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超支或结余。虽然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两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活动全过程,以管理和督查为手段,主要起经办和传达的作用。而对整个项目的参与是通过财务条款支出方式、内容、使用规范等的审批来实现。且由于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两条线,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科研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对科研产出结果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等都可能导致预算松弛问题。同时,对科研项目承担方——教师在项目中的经费条款限制、研究目标、重大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以及不可抗力造成意外损失等问题有时也未能及时解决。

(2)重结题、轻转化。不少高校老师缺乏市场意识,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追求课题的自身层次,忽视与市场的集合。申报的课题研究最终目的以能顺利结题为主要目标,很少考虑后期的市场化。2012年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在15%~20%,而西方发达国家则达到60%~70%。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出投入比例不高、生产与科研脱节。大多以选定项目、发表文章、成果验收(鉴定)、申报奖励为模式循环,满足于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奖、职称评比等,科研成果转化意识不强,降低了社会效益。

(3)缺乏专业的科研成果评价及转化机制。科研成果作为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价值若未得到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对于高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而目前我们的科研管理部门由于管理体制及专业人员缺乏的限制,此项工作未能在高校科研管理中作为引起足够的重视。

科研成果的价值由于其特殊性,某种程度上讲确实难以准确合理地得以确定。加之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评价过程中通常强调学术价值,缺乏市场价值评估以及资本价值评价,不健全的评价机制,科研成果相关主体的难以形成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及协同文化,诸多原因导致了成果转化过程漫长,甚至转化失败。

(4)管理政策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目前的高校科技管理政策,在调动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方面尚不完善。一方面,高校对科技人员评定职称或奖励时,只将获得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著、获得科研奖励等作为硬指标考核,对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及其成果转化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却放在次要位置。在这种量化考核体系下,从事科研成果转化与服务的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晋级、工资分配等方面往往受到冷遇,他们的劳动回报率低且不受重视,导致部分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高。

除此之外,由于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市场化机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部门人员的薪酬往往受到体制内分配机制的制约,难以与绩效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从事技术中介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并使得高校难以吸引到高级技术经纪人才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二、技术经纪概念内涵与外延

基于知识活动视角,技术经纪活动就是为知识的生产、知识转移、知识应用等社会知识活动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即为知识活动双方或几方提供服务,从而完成知识流动。由于技术交易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技术经纪工作极其复杂,需要从事技术经纪活动的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信息和技巧的支撑。不仅需要周密的前期策划,灵活机动的促成交易,还要关注后期成长及双方合作。

技术经纪活动需要周到细致的前期策划,能够把握技术与市场的关系,充分掌握相关信息,进行信息辨识,能够预测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选择评价技术交易方式及分析技术项目的可行性等。具体如下:

1.精准的信息分析与预测。关注全球化视野下科技迅猛发展形势,了解目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寿命周期,行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情况,国家的产业政策、科技发展规划、战略重心等,这些信息的准备分析对知识需求双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明确供方之求。明确知识供方的科研能力,其研发能力及研发成果在所在行业的地位、先进性及独特性,能否应用于企业或产业实践,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明确知识供方可提供产品是否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得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的评价分析。

3.了解需方之求。这种需求可能来自政府,也可能来自企业。需求可能千差万别,有时也并不能有现成的供方提供知识与其对应。技术经纪人对需求可以进行分解、挑选、匹配,使供求双方知识匹配,达成交易合作。

4.具体事务办理。协助或代理供需双方的洽谈或签约;处理或代理技术商品成交后的交割事务;协助解决知识或商品交易中的矛盾纠纷,遵照法规保护委托方利益;技术成果产业化等等。

三、技术经纪引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具体职能

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参与主体不仅包括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还涉及众多参与方,各参与方因其角色定位參与程度等不同,还涉及法律、财务、管理等复杂程序。因此,科研成果的转化难度远远大于一般商品交易或传统的产品产业化。显然,技术中介服务搭建了官产学研、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为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起到重要作用,技术经纪引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1.社会分工论。近代的分工制是指“有机团结”的社会。成员间的差异日益增加,但通过分工合作相互连接在一起,通俗的讲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特定的专业工作能力高校的大部分科研人员同时肩负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专门从事成果转化工作。而科技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的缺失,专门从事高校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服务平台不够完善,使得资本化路径缺乏微观基础,导致科研成果转化后续动能明显不足。

2.委托—代理理论。高校科研人员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委托形式,交给技术经纪人,在委托权限内由技术经纪人代理行使和维护其利益。

3.成本—收益理论。科研成本核算不仅包括有形资产的统计,无形资产的估量。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对科研项目完整、真是、全面地全额成本核算,包括购买实验材料、调研差旅费等直接成本,还要核算开展科研项目占用学校的水电费、实验室占用费、实验设备折旧费、人员工资、津贴等间接成本,按合理的比例分摊计入总成本。全额成本核算,以核算为基础开展效益分析,兼顾多方利益,注重效率与公平。

4.技术经纪在高校科研系统的具体职能。高校科研基本职能。收集、整理、筛选各级科研项目等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及先进技术信息;通过高校科研平台数据信息共享,向校内可能相关的教职工发布、推荐相关信息。在项目申请立项、组织实施、验收结题和成果跟踪等全过程中实施监管,重点对经费预算、技术条款、项目保障条件、知识产权归属、违约责任、争议及仲裁办法等进行专业核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负责人、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预算调整等重大事项的变更,履行变更审批手续,关注项目申报及结题的时效性。处理协调高校跨学科、跨学院的知识生产活动,促成科研任务的完成。

延伸校企供需对接服务,参与科研成果转化。了解企业知识需求,在高校内寻找可能关联的新知识、新技术,攻克企业难题。利用专业评估知识,协助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及项目可行性及经济价值进行论证。最终促成供需双方达成科研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合同,促成科技成果资本化。

提供法律顾问、市场调查、技术咨询、方案评估、中试调查、产业化咨询等增值服务,协助科研人员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纠纷或矛盾,高校技术经纪人能够在熟知各方交易情况的前提下,从中协调磋商,调解矛盾,协助仲裁,确保高校的利益不受损害。

由图2和图3的对比可以看出,引入技术经纪之后的科研管理系统,在科研管理过程中更多的参与了科研成果转化,管理重心后移,同科研项目承担方共同完成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结题、成果转化的整个流程。

四、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技术经纪工作对策

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系统,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明确所属技术转移机构的功能定位,强化知识产权申请、运营权责。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增加技术经纪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收益比例,加大激励力度。在可划拨的经费中预留或结题后争取滚动支持,确保项目延伸(转化)时的经费支持。

对于高校来说,不能依靠技术中介从事技术经纪工作,因此,要发挥高校内部科研管理人员的优势,使其从事技术经纪工作。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增强相关政策信息获取及政策解读、市场及产业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的培训,明确技术经纪人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作用,规范技术经纪人在科研转化过程中的行为。

五、结束语

高校的科研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的、参与者众多的,以知识流动为贯穿。科研管理工作必须秉承“人本、专业、高效”的管理理念,为科研做好服务工作。将技术经纪理念引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弥补目前科研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也能够整合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健康、持续地发展。

由于技术经纪理念引入我国时间不长,相关理论及行业规范还不健全,今后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发展完善,需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管理人员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雨森,张诗莹.基于知识活动视角的技术中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2] 何星蓉.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1)

[3] 陈亚芬.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

[4] 米晓,李瑞瑞,杨芳.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5] 蒋科,张敏等.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6] 邓敏,韩玉启.基于课题制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

[7]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2011(7)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江苏苏州 215123)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可行性研究
察哈素选煤厂末煤干选可行性研究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新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TD-LTE技术在CBTC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PPP项目识别与可行性研究
Widuri油田聚合物驱可行性研究
TD-LTE应用于CBTC车地通信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对节能评估与可行性研究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