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人秀”大爆炸:全民“偷窥”记

2015-09-09荆棘

齐鲁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冠名真人秀卫视

荆棘

2015年有近200档真人秀节目加入拼抢收视率的大军,这一数字是2014年的5倍。大量真人秀节目的播出一方面满足了观众在碎片时代“窥探”秘密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而国内原创真人秀品牌也是凤毛麟角。

速生、速火、速朽,是真人秀市场野蛮生长的高速逻辑,我们收看真人秀的时候,在收看什么?

看明星出糗,看素人蜕变:真人扎堆秀,真人秀真实么?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打开电视机,你总能看到明星们在各家电视台上比赛唱歌、指点别人唱歌,带孩子、出国旅行、满世界找美食、在沙漠里厮打成一团……在摄像头的包围下,他们出演着各种迥异于往常形象的角色,国内电视台的竞争落点,就是真人秀。

2015年有近200档真人秀节目加入拼抢收视率的大军,这一数字是2014年的5倍。光是这个暑期档就有近30档真人秀扎堆开播,除了老牌的“好声音”和“爸爸”、《极速前进》,还有若干“新兵”,一向走 “剧行天下”的安徽卫视,也一口气推出7档户外真人秀。

如果按一档真人秀播出一季13期、每期90分钟算,相当于观众要不眠不休看5个月,才能把这些节目全部看完。大量真人秀节目的播出一方面满足了观众在碎片时代“窥探”秘密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占有多大比重?

真人秀电视节目就其含义而言,强调的是“真实性”、“互动性”和“表演性”。真人秀电视节目在体现“真”的同时,也尽量突出“秀”的成分。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只有“真”和“秀”的结合,即真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真人秀节目产生最好的效果。

涅兹维奇在《我爱偷窥》中,对于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关于几个20多岁年轻貌美又有钱的白人,在比弗利山庄“上班”的生活是真的吗?站在孩子面前,我可以说出不同答案。我可以把手一挥,驳斥真人秀节目——不,那是假的,都是鬼扯。真人秀节目不全是垃圾,不全是没营养的废物。但是,许多人对“真实”一词越来越怀疑,因为我们身处的年代充斥着虚拟世界的网络恋情,以及根据“真实”故事写成的回忆录,再改编成的电影。他们想知道《好莱坞女孩》节目里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嗯,”我犹疑地说,“应该算,有些是真的。我是说,节目里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不过和最后播出的内容不完全相同。还有,如果不是因为电视,许多发生的事很可能不会发生。”

“真人秀”电视只是表面看起来有损参加者的隐私。经过大量、多面向、决定性的剪接后,最后的产物让人几乎认不出是来自原始未经剪接的影片。因此,最后的剪辑产物,参加者隐私受损害的情况,就和演员在扮演虚构故事中的角色是一样的情形。

观众需要真人秀,看明星出糗,看素人蜕变,这里的故事起码比电视剧看起来更真实,更容易满足情感需求,并且短小精悍,易于在朋友圈里转发传播。至于真实性的比例有多少,大部分观众已经不在乎。

资本决定真人秀什么?

高投入,已经成为真人秀的代名词。

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相关报道中,演唱现场超过40台的机位、梁翘柏等华语乐坛顶级音乐制作人、韩国原版节目的灯光师、最新款森海塞尔麦克风等等,是被反复强调的内容。每一位歌手从降落在长沙黄花机场开始,就处在摄像机的跟拍之下,在节目中,镜头常常扫过浩大的摄影团队,密密麻麻的一排镜头对准台上的歌手和经纪人,捕捉他们每一秒微妙的表情,当然,这又意味着成倍增长的后期剪辑时间。

真人秀节目的投入会几倍于日常周播的棚拍节目,这样浩大的人力精力投入,会使得海量素材、多机位、编剧,会成为真人秀的标配吗?湖南卫视高层李浩用了一个词来概括这种兴师动众的投入——“这是一个门槛。”

越过门槛,继续提高门槛,正是几家一线卫视不惜血本的原因。

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周冬梅感慨:“电视节目是有生命周期的。演播厅的节目因为流程相对固化,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投入十万二十万元,四两拨千斤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一线卫视都在拼凝结高度智慧、大投入、能一击即中的‘重型武器”。

资本市场是真人秀井喷的最大推手,他们会选择最有实力的制作团队,在2014年的招标会中,各大卫视提出了200多个真人秀策划,所有的节目必须经历广告商的筛选,大多数没有被选中的,就直接胎死腹中。广告市场永远是马太效应,赢者通吃。商人们更信任那些尝试过重武器并取得了热烈反响的电视台,相信双方的重投入会带来真正双赢的产出。

“跑男”的第一季冠名费是1.3亿元,第二季则拿到了2.16亿元的高价。市场会给电视节目出最直观的成绩单,几个现象级真人秀的冠名费一直蹦着高地往上蹿:“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冠名费仅为2800万元,第二季飙升至3.12亿元,今年的第三季冠名+战略合作已价值5亿元;湖南卫视第三季度推出的“偶像来了”,创下了真人秀冠名的新纪录——某手机厂商掏了4亿元的冠名费,一个字一个亿。

而这样的行情,也势必让大牌明星成为了“稀缺资源”,身价的水涨船高也是理所当然。根据节目设置,几乎每一位嘉宾都要有角色担当,有人负责搞笑、有人负责头脑、有人负责颜值;嘉宾的搭配也很有讲究,小鲜肉要有几个,情侣档要不要都在考虑之中,所以吴亦凡如此大红的嘉宾必然抢手;范冰冰和李晨这样的情侣档也备受青睐。

之前有消息爆出,某卫视要做一档丛林探险的真人秀节目,瞄上了一位国内的一线男明星,而对方居然开口6000万元。这样的价格,比一度十分舍得“烧钱”的“好声音”制作成本都还要高。

浮躁的不止是电视:原创真人秀,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自从“好声音”让大家看到了版权引进节目的甜头之后,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都在尝试这样的模式。在这个暑期档里近30档节目中,版权引进的节目超过10档,而且势头很猛,安徽卫视的《星动亚洲》制作为期两年、全程在韩国录制;东方卫视引进的节目《我去上学啦》把钟汉良等明星实打实地安排住进学校里。

除了引进版权之外,国内真人秀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同国外团队直接进行“联合制作”。联合制作并非指双方从零开始研发一个节目,而是以成熟的原版节目为基础,在支付版权费用的前提之下,原版制作团队派出制片人、编导团队、技术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加入中方团队的节目开发和制作之中,提供指导意见,跟踪或参与拍摄过程,共同讨论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以浙江卫视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该节目脱胎于韩国超高人气节目《Running Man》,由浙江卫视与韩国SBS原版制作团队联合制作。《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前五期由韩国团队主导,之后由中方独立制作。前五期的总导演都由韩方的曹孝镇担任,中方设立两位总副导演协助,中韩共同出创意,由韩方主导执行。据该节目制片人俞杭英透露,韩国团队占制作团队人员的三分之一,有50人,包括了总导演、总编剧、王牌VJ等各个工种。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联合制作的真人秀节目因为多快好省,比研发成本高、成熟度低的原创节目,更受电视台喜爱,而国内原创真人秀品牌却凤毛麟角。

周冬梅一直在一线把控各个节目团队,深知其中的不易:“我们目前的竞争格局,不允许我们给节目太长的成长周期,大家大量地买国外版权,与国外合作,不是因为我们中国的电视人懒惰、不聪明,是这个社会本身节奏太快了,各行各业都浮躁,不能归罪于电视行业一家上。我们都知道应该创立自己的品牌,可大环境是只争朝夕的,没有人等你慢慢成长。”

速生、速火、速朽,就是真人秀市场野蛮生长的高速逻辑。

“每一个有抱负的电视人都想做真人秀”,这是对抗新媒体围剿的形势下,电视台最有力的突围方向;对于国内什么时候做出具有自己风格,可以超越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完美邂逅》(由贵州卫视与韩国CJ娱乐公司联合制作)制片人胡庶谈到,“韩国当时也是向日本、欧洲学习,做了15年才慢慢做出自己的风格。从模仿、学习、跟上到超越,需要一个周期,中国才起步,肯定以模仿为主。现在国内也有原创节目,慢慢会越来越多,当你没有可以学习的模板,就开始原创了。”

猜你喜欢

冠名真人秀卫视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第一次煮面
云南盐业再度独家冠名2018上合昆马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从企业自由现金流看企业冠名选秀节目
组建冠名班探索印刷类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