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西方史学思想史》
2015-09-09武巧燕
武巧燕
《西方史学思想史》是一部西方史学理论的思想史著作,重点讲述西方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发展演变和历程。
《西方史学思想史》是“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图书,也是2015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从2011年和作者商定书稿出版意向到2015年4月正式出版,历时5年之久;其每个环节都经过认真考量和仔细打磨,编辑和其他出版工作者像是工匠对待手中的活计一般对本书稿进行精雕细刻,才最终终使该书以今天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权威作者,创新思路
于沛先生同意担任主编,是本书出版的良好开端。于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同他的来往中,我感受到了他扎实的学术功底,他说起西方历史的人物和事件都如数家珍,对书稿的整体设计和思路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依靠于教授在历史研究领域的感召力,我们邀请到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加丰担任副主编。王教授长期从事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西方文化史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也是史学研究的专家级人物。他和于教授一样,有着学者大家之风。
二位主编通过自身影响力,组织了全国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作为强大作者阵容,例如陈志强、晏绍祥、俞金尧、李宏图、王旭等作者,这保证了《西方史学思想史》在内容质量上的水准。
最初在和作者讨论本书如何定位、如何组织结构时,我们就确定了要做一本不同于市场上已有的史学类图书,一定要角度创新、理念创新。
于沛对国内西方史学研究的进展非常了解,对写作要求也非常明确。他认为,研究外国史学的目的,是为了借鉴外国史学的有益营养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史学,有利于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的建设。因而,这种研究应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不能脱离中国历史学的历史与现实。
基于这些思考,本书的写作内容确立为从思想史的角度来重新研究西方的史学。这样,主编和其他作者明确各自分工,开始着手完成各自写作部分,最终确立本书是一部西方史学理论的思想史著作,重点讲述西方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发展演变和历程。全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环境中考察各个时期的史家、史学思潮和流派等,主要选取每个历史阶段在西方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史学思想进行阐述,揭示西方理论的演进和变革,阐明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概貌,从而为我国学者建构新史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提供一定的借鉴,帮助人们以史为鉴,从而更清楚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
细致编辑,精美装帧
经过几年耐心的等待,2014年5月,于沛先生电话联系我,确认书稿已经全部写作完毕,用邮件发给了我。我迫不及待地进入邮箱将书稿下载,打开文件看到的是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长文。后来,王加丰教授告知我,定稿是经过了他和主编的双重审读之后才交给我的。作者这般的用心与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让我心怀敬重之情,也决心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书稿,仔细做好具体编辑工作。
在后期看稿过程中,我邀请社内外专家对书稿的整体内容进行了审读把关,从大局上把握与提升书稿的质量。具体编辑书稿时,我逐字逐句反复阅读,尽可能减少语言上的错误与问题。当对书稿内容产生疑问时,我将自己的意见、想法以条目的形式整理好,反馈给王教授并及时探讨和交流。这样的意见整理和讨论,前后共有七八次。针对书中提到的每个历史人物,我逐条翻阅《辞海》来核查,力求人物介绍都实现表述准确无误;在互联网上查找书中提及的文献作品,并进行多出处的信息比对,根据最权威、最准确的记录进行验证和修改书稿。全文五十多万字,我通读了几遍,并特意请社内校对人员对书稿进行了两次以上的校对工作,确保书稿在文字方面的差错率降到最低。
内容质量对于一本书的生命力非常重要,书的表现及装帧形式同样不容忽视。全书的装帧设计以简洁大方为理念,各处细节均体现史学理论图书的学术性与传承性。其中,封面整体上以深沉的孔雀蓝为底色,突出学术类图书的文化淀积内涵。图案与文字的搭配使用简洁风格,表现历史学研究的严肃性。印制装订形式是按照精装图书的标准,根据印张较多的特点采用了硬封面保护书芯,便于读者保存并长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