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颌针鱼目一鱼类新纪录
2015-09-09樊均德李永进马增平等
樊均德 李永进 马增平等
摘要: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贵州省沿河县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采集到鱵鱼(Hemiramphus sajori Jordan et Starks),这是贵州省境内首次记录的颌针鱼目(Beloniformes)鱼类,增加了鱵鱼在长江上游的分布记录。
关键词:鱵鱼(Hemiramphus sajori Jordan et Starks);新纪录;颌针鱼目;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Q9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4-3476-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4.036
The New Records Species of Beloniformes in Guizhou:
Hemiramphus sajori Jordan et Starks
FAN Jun-de1a,1b,2,3,LI Yong-jin2,MA Zeng-ping2,XU Qin-zhi1a,1b,3,YANG Zai-ming2,MEI Jie1a,1b,3
(1a.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o-forestry Engineering;1b.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Aqualculture,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 554300,Guizhou, China;2. Bureau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ecine of Yanhe county,Yanhe 565300,Guizhou, China;3.Wildlif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Reseach Center of Fanjing Moutain,Tongren 554300,Guizhou, China)
Abstract:In December 2013 to January 2014,specimens of the Hemiramphus kurumeus Jordan et Starks were collected from Yanhe county,The discovery of the species of the Beloniformes is the first record in Guizhou province,and makes distribution area sprea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Key words:Hemiramphus sajori;new records; Beloniformes;Guizhou province2013年12月-2014年1月,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进行调查,于米溪村大闸蟹养殖基地池塘及溪流中采集到23尾小型鱼类,经过鉴定为鱵鱼(Hemiramphus sajori Jordan et Starks),标本分别保存于铜仁学院水产养殖技术工程中心和沿河县畜牧兽医局。鱵鱼属颌针鱼目Beloniformes鱵科Hemiramphidae鱵属Hemiramphus,为贵州省境内鱼类新纪录[1-3]。
1 种的纪录
采样点情况:采样池塘为稻田改造,东侧边缘有小型溪流为池塘水源;溪流为天然季节性溪流,冬季流量极小,池塘排水进入该溪流。水体pH 7.70,水温15.2 ℃,DO 6.14 mg/L,SAL 0.23 ng/L,EC 467 μS/cm,气压957 mb。地理坐标:N28°33′17.04″,E108°36′5.40″,海拔553 m。
背鳍ii-13;胸鳍i-9;腹鳍i-6;臀鳍ii-15。侧线鳞66-69。
体长为体高的14.0倍,为头长的2.8倍,为尾柄长的15.8倍,为尾高的36.7倍。头长(鳃盖后缘至下颌末端)为吻长(眼眶前缘至下颌末端)的1.4倍,为眼径的9.6倍,为眼间距的10.1倍,为口宽的9.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3倍。
体细长,圆柱状稍扁,臀鳍起点以后尾部稍侧扁,尾柄较细,无腹棱;头长、锥形,吻端尖,口较大、口裂平直,上颌较短、三角形,下颌延长成针状;眼大、侧上位,鼻孔较大,靠近眼前缘上方,中间有一近圆形掌状乳突;鳃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颌具多排细齿。
背鳍无硬刺,位于体后部,约与臀鳍相对,末端接近尾鳍基部。胸鳍位置较高,靠近鳃盖后上缘,鱼体死亡后多向前倒俯覆盖鳃盖。腹鳍小,远离胸鳍。臀鳍起点在背鳍起点稍后方。尾鳍分叉,下叶较上叶长大。肛门靠近臀鳍起点。
体被圆鳞,鳞片较大,较薄而透明。头部和上颌有鳞片。侧线完全,位于体侧近腹缘处,不易观察,Bouin液固定后借助解剖镜观察效果较佳。
体背部从头后至尾鳍基有一黄褐色条纹,有排列整齐的三排小黑点。背面肌肉较透明。体侧从胸鳍起至尾柄中部有一银白色斑带。斑带及以下体侧明显可见分节纹路,背鳍和尾鳍略成灰黑色,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白色。头顶、鳃盖后缘及上下颌为黑灰色。
该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其附属湖泊[4-6],重庆万州[7],淮河水系[8],洞庭湖区[9],山东境内分布于南西湖、东平湖、济南(黄河)及沂河[10],江西省内的信河、鄱阳湖等[11]。
2 形态学测量数据
对采集的标本分别称重并进行形态学测量(表1)。形态指标包括:全长、体长、体高、体重、体宽(Body width)尾柄长、尾柄高、头宽、头长、眼间距、眼径、吻长和口宽。
3 小结
鱵鱼是一种对环境较为敏感的小型鱼类,可以作为水域环境的指示动物。在贵州省的首次发现,说明发现地水域环境较好,水质达到其存活的基本要求并能供应其生长所需的饵料。通过进一步的问卷调查,受访本地居民中反映多年前曾在周边水体见过该鱼踪迹。但是,对该鱼是否能在发现地水域进行繁殖、是否为无意识被人为从外地引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对该鱼生物学特性、生态和经济价值的研究资料非常少。因此,建议地方政府、相关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等积极参与对该鱼的保护工作,进而进行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伍 律.贵州鱼类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 成庆泰,郑葆珊.中国鱼类系统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29.
[3] 朱松泉.中国淡水鱼类检索[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62-163.
[4]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研究室.长江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187.
[5] 杨干荣.湖北鱼类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83-184.
[6] 姚闻卿.安徽鱼类系统检索[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68.
[7] 丁瑞华.四川鱼类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97-499.
[8] 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鱼类志编写组.河南鱼类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66-167.
[9]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南鱼类志(修订重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98-199.
[10] 成庆泰,周才武.山东鱼类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4-225.
[11] 郭治之,刘瑞兰.江西鱼类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5(3):2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