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食用菌贸易的时空格局、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09-09邓燕薛龙飞曹明宏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食用菌

邓燕 薛龙飞 曹明宏

摘要: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 index)测算了中国食用菌的相对竞争力,并通过回归分析和单位根检验探讨了其稳定性,最后分析了食用菌类别、出口国人均国民收入、两国实际汇率和距离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食用菌出口量和出口额在波动中上升,干品类出口额超过罐头类;中国食用菌相对竞争力总体在上升,但在日本、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传统市场有下降趋势;中国食用菌整体比较优势稳定周期约为4年,其中盐水腌制类和罐头类比较优势变动具有平稳性特征;出口国人均国民收入和两国间距离对中国食用菌比较优势的提升具有负向作用,两国实际汇率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食用菌;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中图分类号:F326.13;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4-3570-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4.060

Analysis of Temporal Pattern,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DENG Yan,XUE Long-fei,CAO Ming-hong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Employing NRCA index the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was estimated, and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unit root test its stability was discussed. Last the effect of edible fungi categories, national income per head of exporter,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distance o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was analyzed. It conclduded that the exports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rose in fluctuations, and dried exports exceeded canned exports. In overall the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of fungi was rising in China, but have a downward trend in Japanese, the US, Germanic and Italian traditional markets. The stable cycle of overall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was about 4 years, provisionally preserved and canned fungi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bility. To the promo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national income per head of exporter and distance have negative effect, but the real exchange rate have not obvious effect.

Key words: edible fungi;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NRCA index

中國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产量大,品种多。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已经上升至75%,食用菌出口到126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8%以上,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和贸易量最大的国家[1]。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资料显示,至2013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达3 169.68万t,产值超2 000亿元,出口创汇26.91亿美元,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对于扭转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研究食用菌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较多。在国际竞争力测算方面,薛龙飞等运用CMS模型测算了中国食用菌出口波动原因,结果显示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2];王宏杰则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出口价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食用菌出口单价低,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并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基本大于1,因此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3];李鹏等在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外,把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加入到中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测算中,结果表明中国食用菌产品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在波动中上升,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4];但是张庆庆等在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指数测算后得出不同结论,认为中国食用菌绝对竞争力处于高水平,但相对竞争力却低于爱尔兰和波兰[5]。在竞争力影响因素方面,张俊飚等认为中国食用菌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存在严格的市场规则尚未建立、市场行为不规范和短期行为较严重等问题,对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6];关小亮测算了中国和主要食用菌出口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同时得出价格对中国食用菌产品具有负向作用,进口国国民总收入增长会拉动中国食用菌产品的进口,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用菌出口有阻碍作用[7]。

通过以往学者的研究回顾发现,对于食用菌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对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的测算方法单一,测算结果说服性不强;第二,以前的研究多从整体上对食用菌的出口进行分析,而分类别、分角度研究食用菌竞争力较为缺乏。为此,本文将采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 index)来测度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的变动情况。与以往学者选取的测量指标相比,NRCA指数更具有对称性,能更好地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时期间的国际竞争力变化。本文根据海关HS分类,对食用菌进行分类比较优势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食用菌出口结构,分析其对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 中国食用菌贸易现状

1.1 食用菌出口额变化分析

1.1.1 食用菌出口额和出口量基本保持一致,呈波动增长态势 2002年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为28.08万t,2013年增长至43.46万t(图1),年增长4.05%,出口额从2002年的4.01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4.83亿美元,年增长18.03%。2006年、2009年以及2012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量出现下滑。2006年我国食用菌主要出口国日本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引发多国进行效仿,大幅度增加的农业化学品的限量数目、检测项目对于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标准尚不健全的我国食用菌出口产生了极大冲击;虽然2006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量降低,但并没影响到出口额的增加,可能是2005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大幅升值,带动了出口总额的增加。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国食用菌主要出口对象日本跟美国经济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需求量减少。2012年随着欧债危机恶化,世界经济复苏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使得农产品贸易出口严峻。

1.1.2 干品类成为食用菌出口额最大种类 干品类食用菌出口额增长快速,从2002年的0.66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6.6亿美元,年增长率达34%以上。2009年干品类食用菌出口额达4.7亿美元,首次超过罐头类,自此成为食用菌出口额最大的种类(图2);出口额占比由14.8%上升至65.3%,2010年、2012年以及2013年出口额占比均超过50%,高于其他三类食用菌出口额总和。2002-2013年新鲜或冷藏类、盐水腌制类和罐头类食用菌出口额分别增长了0.6亿、0.23亿、4.21亿,但出口额占比均下降。

1.2 食用菌出口市场变化分析

1)表1将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按出口额排名,可以看出,2013年中国香港出口额超过日本,成为中国食用菌出口额最大市场。马来西亚、韩国在出口额排名中位次在上升,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位次有下降趋势。马来西亚食用菌进口额位次从第六位上升至第三位,自2011年起超过美国。韩国食用菌进口额位次自2010年开始上升,从第七位上升至第四位,2013年位次超过美国。2002-2012年日本一直是我国食用菌最大出口市场,2013年退居第二。2002-2009年美国食用菌进口额位次从第五位上升至第二位,近年来又下降回第五位。德国和意大利位次均下降,分别从第三、第四位次下降至第六、第七位次。法國食用菌进口总额除2003年超过韩国,其他年份均居第八位。

2)新鲜或冷藏类和干品类主要出口距离较近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盐水腌制类和罐头类主要出口距离较远的欧美国家。新鲜或冷藏类食用菌保鲜和运输要求高,主要出口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占出口总额的78%以上,其次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洲国家,占出口总额的11.4%。盐水腌制类食用菌主要出口到意大利、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占到总出口额的52.7%,其次是日本和泰国等亚洲国家,占出口总额的30.9%。干品类食用菌主要出口到越南、中国香港、泰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达73.9%,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北美洲国家占5.5%。罐头类食用菌出口到法国、俄罗斯、德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占39%,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北美洲国家达15.5%,日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占32.4%。

2 中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中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分析

2.1.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2-2013年食用菌贸易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海关HS分类,将食用菌分为新鲜或冷藏类食用菌(070951,070952,0709

59),干品类食用菌(071230,071231,071232,07123

3,071239),罐头类食用菌(2003)以及盐水腌制类食用菌(071151,071159),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2.1.2 研究方法 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 index)由Yu,et al.提出,其测算的是一国实际出口偏离其比较优势中性的程度。当NRCA>0时,表示一国某商品实际出口额高于其比较优势中性时的出口水平,即该国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当NRCA<0时则不具有比较优势。NRCA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RCA表示i国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Eij表示i国j产品在出口市场的出口额,Ej表示所有国家对出口市场j商品的出口额,Ei表示i国在出口市场所有商品的出口额,E表示各国对出口市场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2.1.3 中国食用菌比较优势变动分析 根据NRCA指数计算结果,中国食用菌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相对竞争力变化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食用菌在世界市场上相对竞争力较高,且比较优势在波动中增强。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和韩国市场比较优势上升趋势明显,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市场比较优势下降,总体来看,中国食用菌在亚洲市场相对竞争力强于欧美市场。第二,受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2年欧洲次贷危机冲击,中国食用菌比较优势下降,2008年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市场,在美国、德国和意大利市场比较优势不降反升。2012年中国食用菌主要出口市场除法国外,其他均受到次贷危机影响,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最为明显。第三,2007年以后中国食用菌在马来西亚市场相对竞争力超过日本市场,成为中国食用菌相对竞争力最强的出口市场。

从各类食用菌NRCA值变化趋势来看,盐水腌制类、干品类和罐头类是中国比较优势产品,新鲜或冷藏类2002-2006年是比较优势产品,2007-2013年成为比较劣势产品。罐头类相对竞争力最强,干品类、盐水腌制类、新鲜或冷藏类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新鲜或冷藏类在日本和韩国市场上是比较优势产品,而在中国香港、美国、马来西亚和德国市场上基本是比较劣势产品,在法国和意大利市场上,2002-2007年是比较优势产品,而2008-2013年则是比较劣势产品。盐水腌制类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市场基本是比较劣势产品,而在其他几个主要出口市场上则是比较优势产品。干品类在这八个主要出口市场上均是比较优势产品。罐头类在法国和意大利市场上是比较劣势产品,在其他主要出口市场上是比较优势产品(见图3-7)。

2.1.4 食用菌比较优势变动的稳定性分析

1)基于一元回归分析的稳定性检验。设定单方程的一元回归模型对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变动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模型形式为:

NRCA2013=β0+β1NRCAi+μi i=2012,2011,…2002

以2013年的NRCA值为被解释变量,其他年份的NRCA值为解释变量是误差项,反映NRCA2013中没有被NRCAi解释的部分,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回归系数βi2012-2009年基本呈现上升趋势,2008-2005年也同样呈现上升趋势,2004-2002年则呈下降趋势。t统计量与R2也基本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说明食用菌国际竞争力具有阶段性变动的特征。R2在2012-2009年、2008-2005年变化都较稳定,而2009年、2005年前后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说明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稳定性周期大约为4年。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t统计量与R2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向前追溯,相关性的强度在减小,即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性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而递减。

2)基于单位根检验的平稳性分析。以上对食用菌整体稳定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现采用ADF检验和PP检验分别对4种类别食用菌的NRCA值进行单位根检验,并分别按“含截距项和趋势项、仅含截距项、不含截距项”3种情况进行检验,以达到最佳检验效果。

盐水腌制类食用菌NRCA值原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罐头类食用菌NRCA值原序列ADF检验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由此可知盐水腌制类和罐头类食用菌比较优势的变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新鲜或冷藏类和干品类食用菌均接受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这两类食用菌比较优势的变动不具有稳定性。

2.2 食用菌国际竞争力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本文以2002-2013年中国食用菌主要出口市场中国香港、日本、美国、马来西亚、韩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总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其与出口该国的食用菌构成品种有关,即中国食用菌出口某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表示为出口该国食用菌類别构成比重的函数[8],如式:NRCAj=?灼 (Exi/Exj),j代表国家,NRCAj代表中国食用菌出口某国的食用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Exj代表中国食用菌出口某国总额,i代表食用菌种类,Exi分别代表出口某国新鲜或冷藏类食用菌总额、出口干品类食用菌以及出口罐头类食用菌总额。

考虑到盐水腌制类食用菌出口额比重较小,且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以及避免模型受多重共线性影响,将选取新鲜或冷藏类、干品类和罐头类食用菌为变量,分别用Freit、Driit、Canit来表示,以此来表示中国食用菌出口某国竞争力影响因素,那么竞争力模型可以表示为:

NRCAit=α1Freit+α2Driit+α3Canit+μit (1)

由于中国食用菌在各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竞争力不仅由不同类别食用菌组成,竞争力还受到出口国的购买能力(Pur),两国之间的实际汇率(RER)和两国之间的距离(Dis)等因素的影响,模型(1)实际上假设这些因素对各类食用菌的影响是均质的,将其包含在各类食用菌前面的系数变量α中,将这些辅助因素提取出来,则α1Freit=α′1Freit+α1Puritα,或进一步分解为:

α1Freit=α′1Freit+α1Purit+b1RERit

α1Freit=α′1Freit+α1Purit+b1RERit+c1Disit

以同样的方法分解Driit、Canit后,合并同类项,最后把出口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两国实际汇率和两国之间的距离合并成:β=a1+a2+a3,?姿=b1+b2+b3,?啄=c1+c2+c3,则在模型(1)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加入出口国购买能力、两国之间的实际汇率和距离来评价中国食用菌在出口市场的竞争力水平,从而建立模型(2)、模型(3)、模型(4):

NRCAit=α′1Freit+α′2Driit+α′3Canit+βBuyit+μit (2)

NRCAit=α′1Freit+α′2Driit+α′3Canit+βBuyit+?姿RERit+μit(3)

NRCAit=α′1Freit+α′2Driit+α′3Canit+βBuyit+?姿RERit+?啄Disit+μit (4)

其中,NRCAit表示第t年中国食用菌出口i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其他各类食用菌指标表示该类食用菌出口额占食用菌总出口额的比重,进口国购买能力用进口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来代替,实际汇率通过剔除名义汇率中通货膨胀的影响计算而得到,两国地理距离用中国与进口国首都之间的距离表示。进口国购买能力(GNI)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来自http://www.forexq.net,各国的CPI指数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两国之间的距离数据来自谷歌地图。接下来通过Stata软件对2002-2013年中国食用菌8个主要出口市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以及所选样本特点,模型1,2,3选择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模型4由于包含不随时间变化的距离变量,只能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由于模型数据结构是大T小N型,应重点关注序列相关,并且随机效应模型使用GLS(最小二乘法)估计,本身就已经控制了异方差,所以在此不重复进行异方差检验。根据拉格朗日乘数(LM)检验结果,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的R2从0.338 5增加到0.566 7,随着模型变量的增加,模型的拟合优度也在优化,表明模型中选取的变量能够较好的解释食用菌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

2.2.2 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模型1单纯从食用菌结构层面考虑食用菌比较优势的变化。新鲜或冷藏类和干品类食用菌系数为正,说明这两类食用菌出口额的增加促进了中国食用菌竞争力的提升,而新鲜或冷藏类食用菌系数大于干品类食用菌系数,原因在于干品类食用菌是目前中国食用菌出口的主要品种,占到出口总额的65%左右,上升空间较小。相比而言,新鲜或冷藏類食用菌占中国总食用菌出口额的比重较小,且占比变化幅度较小,出口潜力较大。罐头类食用菌系数为负数,说明罐头类食用菌出口额的下降阻碍了中国食用菌竞争力的提升,自2002年以来,中国罐头类食用菌出口额占比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主要被干品类食用菌所替代。

模型2中加入出口国国民人均总收入后,新鲜或冷藏类和干品类食用菌系数上升,罐头类食用菌系数下降,反映了对中国食用菌品种结构的需求特点,对新鲜或冷藏和干品类食用菌的偏好要大于罐头类食用菌。而出口国国民人均收入系数为负值,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中国食用菌产品安全、质量水平不高有关系,并且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以初加工为主。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对食用菌产品进行精加工,虽然会增加食用菌产品成本,但是会让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更受欢迎,也有利于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模型3中两国间实际汇率的变化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中国与各国之间实际汇率对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影响不大。

模型4中两国之间的距离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具有负向作用,说明两国距离的增加会削弱中国食用菌的国际竞争力,而其中干品类食用菌受距离因素影响最大,这与中国干品类食用菌主要出口距离中国较近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而罐头类食用菌主要出口距离中国较远的欧美国家的出口市场结构相一致,新鲜或冷藏类食用菌是运输要求最高的食用菌品种,但其出口量和出口额都相对较低,所以受距离因素影响并不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测算和探讨2002-2013年中国食用菌产品相对竞争力,并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各类食用菌出口结构、出口国人均国民收入、实际有效汇率以及距离对中国食用菌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来看,中国食用菌出口量和出口额呈上升态势。各类食用菌出口额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干品类食用菌出口额最高,依次为罐头类、新鲜或冷藏类、盐水腌制类,新鲜或冷藏类和干品类主要出口亚洲,盐水腌制类和罐头类主要出口欧美。

2)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市场上相对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而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和韩国市场则有明显的上升态势。罐头类食用菌是中国食用菌比较优势最强的品种,其次为干品类、盐水腌制类、新鲜或冷藏类,自2007年以来,新鲜或冷藏类食用菌比较优势逐渐消失转变成了比较劣势产品。

3)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稳定性周期大约为4年,随时间跨度的增加相关性递减。盐水腌制类和罐头类食用菌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新鲜或冷藏类和干品类食用菌比较优势不平稳。

4)出口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并不能提升中国食用菌的比较优势,但是会增加中国新鲜或冷藏类和干品类食用菌的出口量,减少罐头类食用菌的出口量。两国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食用菌的比较优势作用不显著。两国间距离阻碍了中国食用菌比较优势的提升,其中以干品类食用菌受影响程度最大。

3.2 建议

1)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稳定传统销售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在日本、美国、意大利等传统销售市场上比较优势在下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这几大市场农产品进口的门槛和标准越来越高,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中国食用菌产品缺乏质量认证、标准化建设不健全,严重阻碍了中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只有不断提高中国食用菌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应对发达国家各种贸易技术壁垒,才能促进中国食用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抓住机遇,挖掘新兴市场潜力。马来西亚、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食用菌产品的新兴市场,其比较优势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加快,内需增长旺盛,中国应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农产品贸易合作,稳定和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出口能力,分散食用菌产品贸易风险、减少贸易摩擦和提高应变能力。

3)突出食用菌产品出口优势,调整出口结构。干品类和罐头类食用菌是中国食用菌比较优势最强的两个品种,应突出特色优势,重点发展这两类食用菌,进一步促进其出口,同时也要加强新鲜或冷藏类和盐水腌制类食用菌的发展,根据其出口市场结构调整出口结构,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食用菌产品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俊飚,李 鹏.中国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5):1-7.

[2] 薛龙飞,李 鹏,曹明宏.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特征及波动原因分析[J].世界农业,2014(9):115-120.

[3] 王宏杰.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085-1087.

[4] 李 鹏,李 波,张俊飚.中国食用菌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0,29(6):58-60.

[5] 张庆庆,李 鹏.中国食用菌对外贸易时空格局变化的阶段性分析[J].世界农业,2014(1):161-167.

[6] 张俊飚,李 波.对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5):13-21.

[7] 关小亮.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8] 姚海堂,方晓丽.金砖五国服务部门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2):100-110.

[9] 曹明宏,阳 敏.中国食用菌出口集中度与依赖度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5):50-56.

[10] 管 曦.中国出口茶叶产品的比较优势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10(1):28-34.

[11] 万 金,祁春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动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4):51-58.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秋季食用菌 农事巧安排
中国出口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