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词in的语法功能

2015-09-08鄢晓敏马名玥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8期

鄢晓敏++马名玥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采用语料库方法,根据韩礼德划分得九大类环境成分,对在英语国家语料库检索到的一万例语料逐一进行划分及归类。研究结果表明:介词in主要用于表示处所环境,且几乎涵盖所有环境成分,除了其中的两个子范畴:距离和成品。

【关键词】介词in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一、引言

介词指“与名词、代名词和动名词连用,使它们从语法上与其他词联系起来的词。” (Richards & Schmidt,2010)介词虽然数量小且有限,共计约一百余个,但作为一种“连接名词短语和其他结构的手段”,它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介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据Kennedy统计,几乎所有的英语文本中,平均每八个词中就有一个是介词。基于CIC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Corpus)- 剑桥国际语料库,Carter & McCarthy统计出50个频率出现最高的词,其中介词高居首位。介词的重要语法功能及其高使用频率使其成为语言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介词进行研究,即: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料库语言学。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国外学者包括Lakoff、Brugman、Taylor & Evans等,国内学者如、于善志、聂亚宁、鄢春艳等,均各自对介词的空间概念隐喻、意象图式或原型范畴进行了探讨。如Tyler & Evans通过深入分析单一介词over的词汇多义性,构建了一个系统的介词语义网络,即“原则性多义模型”:每个介词都有一个原型或中心义项,“原场景”(protoscene),通过意象图式、射体-界标等认知机制衍生出其他的独立义项,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理据性的介词语义结构分析模式。关于二语习得的介词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即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探讨介词习得顺序、错误及策略,如Schumann、Becker & Carroll ,和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包括原型理论、空间范畴化、原则性多义网络等研究介词习得情况,如Ijaz、Jarvis & Odlin、马书红、李佳 蔡金亭 等。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许多国内外学者基于语料库探讨了介词使用频率、介词搭配及结构,如Mindt & Weber、Kennedy、桂诗春 杨惠中、许孟卿 程晓堂等。

纵观现阶段的介词研究,大多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关于二语习得和基于语料库的介词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这些研究似乎忽略了在明确介词在整个词类体系的基础上探寻介词的意义和功能。韩礼德把介词解释为次动词,归入动词性成分,表达跨度、处所、方式等环境成分,在创造性地从功能的角度上构建了一个系统的介词功能分析框架,给介词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本文拟基于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根据环境成分的分类,即跨度、位置、方式、原因、或然、伴随、角色、内容和角度,选取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介词in对其语法功能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二、理论框架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自然语言中若干具体、基本的功能均可以归纳为抽象的“纯理功能”或“元功能”(metafunction),以解释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并理解意义。韩礼德把元功能分为三大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表达了说话者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经验,并通过及物性系统体现,也就是把经验世界划分成各过程。韩礼德认为,过程包含三种构成成分,即过程本身、与过程相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如表1所示,韩礼德把环境成分分为9大类。

表1 环境成分的种类(halliday,1994:151)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基于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是一个语料搜集来源广泛,集口语和书面语为一体的大型且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英语语料库之一,能够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在BNC中,笔者共检索出1944328个含有in的例句。鉴于数量过多,笔者随机选择10,000例进行分析,去掉in不作为介词(如give in,come in)和非环境成分的例句,最后构成本研究的语料,共计7867例。笔者进行语料排除依据韩礼德提出的五种辨别标准:介词短语作为参与者,如施动者、受益者、范围,而不是环境成分;介词与动词联系紧密,如look for;介词短语是名词词组的一部分,如the hole in the wall;介词短语作为情态成分或连接附加语,如in principle;介词短语作为抽象性或隐喻表达。最后,笔者对最终7867例语料按照9大类环境成分对将介词in的语法功能逐一划分。

四、分析和讨论

1.介词in的整体分布。在有效的7867例语料中,各环境成分,按照出现频率的高低依次为处所、方式、原因、跨度、角度、角色、伴随、内容和或然。介词in主要表处所环境,所占比例高达84.1%,其次类,地点,占72.1%。其他较为常用的环境成分为方式(8%)、原因(2.5%)和跨度(2.2%)。角度环境占1.2%,剩余的或然、伴随、角色和内容均占0.5%。详见下表:

表2 介词in作为各环境成分分布

2.介词in的语法功能

(1)跨度。跨度环境包含两个次范畴:距离和持续时间。跨度所用属于为丈量单位,如码、圈、回、年等。为检测带in的介词短语表哪一类环境成分,可通过相应的疑问形式。跨度的检测疑问形式为包括how far?、how long?、how often?等。笔者通过语料中介词in的分析,没有发现表距离的例句,但有175例表持续时间,如in five years,In all this period。典型结构均为介词in加带量词的名词词组,指一段时间,一般用how long?提问。例1中的in可与for(表跨度最常用的介词)替换,例2中的in也可用during替代,表示“影响”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段。

(2)处所。处所环境也包含两个次范畴:地点和时间。与跨度环境一样,空间与时间两个概念均融入其中。处所的常用检测疑问形式为when?、where?。在本研究中,表处所环境的例句占整个语料的84.1%,由此可知,介词in的最主要的语法功能就是表处所环境。其中,表时间共有937例,表地点共有5675例,表达时间范畴如in 1991,介词in加1992这一时间点,表达了一个静止的、绝对的时间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表处所环境的地点次范畴容易与作为名词词组一部分的介词短语混淆,从而产生错误的语法功能分类,后者不被看作为环境成分,如reductions in overmanning and improvements in other types中介词短语分别跟在名词reductions和improvements后面作为两个名词词组的定性语,在名词词组的结构中起作用,而不是作小句的处所环境成分。笔者共发现264例带in的介词短语作为名词词组的定性语。

(3)方式。方式环境成分下有三个具体范畴:方法,性质和比较。方法指的是一个过程发生所依赖的手段。性质描述过程的特点。比较表达两个或以上事物之间发生过程的相似性或不同点。在本研究中,笔者共发现402例带in的介词短语表示方法,210例表示性质,只有22例表示比较。

(4)原因。原因也可以区分为3个次范畴:理由,目的和利益。理由范畴表征的是一个过程发生的缘由,即“为什么”,它的疑问形式为why?或how?。目的指一个过程发生背后隐含的意图,即“为了什么”(what for?)。利益表示过程发生所代表的利益方,即“为了谁”(who for?)。

通过语料的分析,笔者发现带in的介词短语或复合介词表征理由、目的和利益的语料分别有52,、124和24例。例如in consequence of表明了事物发生的理由,in search for、in the hope of、in order to表征参与者行动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理由和目的除了用介词短语来表达,更倾向于使用独立小句。在本研究的语料中,笔者发现in that表示理由的环境表达式,in the hope that、in order that用于表征目的。而in favour of表示行为的受益者。利益范畴还可以通过其他带有in的介词短语来表达,如in support of、in our interests。

(5)或然。表或然的环境成分也包括三个次范畴:条件,让步和默认。表条件的环境成分表征的是一个过程得以发生的假设条件,它常用的疑问形式是under what condition?,且其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带in的介词短语in case of、in the event of。带in的复合介词之后所接的名词通常表示存在是有条件的,表条件且等同于“if there is”,但除此之外,还可以接“事件名词”,其中包括用来命名气象过程的名词,如typhoon。让步环境表示即使某种情况发生,过程仍得以进行,由in spite of表达,带有“尽管,虽然”之意。默认环境表明过程发生的缺失条件,通过带in的介词短语in the absence of,in default of来表达消极条件,即“如果不,除非”。或然环境与理由和目的两个范畴一样,常常体现小句之间的关系。语料库中笔者共发现18例表条件环境,16例表让步,8例表默认。

五、结语

以上我们基于语料库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了介词in的语法功能,按照九大类环境成分的分类逐一对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介词in主要用于表示处所环境;其次,表达跨度、处所的环境成分通常是由带in的介词短语表达,而其他七大类主要通过带in的复合介词实现;同时虽然介词in主要用于表示位置环境,它也用于其他八个环境成分,表示了介词in语法功能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最后,在分析时我们发现有些较为模糊、交叉的用法,这增加了识别环境成分的难度,因此应该结合语境对介词in的语法功能进行考察。

本文是一项从较新的角度分析介词in的语料库研究,即系统功能语法,为研究介词提供了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也为英语介词的教学补充了新思路。我们可以将分析过程运用于外语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介词in的语法功能。

参考文献:

[1]Becker,A.& M.Carroll.The Acquisition of Spatial Relations in a Second Language[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7.

[2]Brugman,C.M.The Story of Over: Polysemy,Semantics,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Lexicon[M].New York: Garland Press.1998.

[3]Carter,R.& McCarthy,M.1995.Grammar and Spoken Language[J].Applied Linguistics,16(4):141-158.

[4]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