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称呼语对比研究
2015-09-08王格格
王格格
【摘要】称呼语是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上的区别而使用的词语。英汉称呼语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着重比较英汉亲属称呼语和社会称呼语,并试图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以便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称呼语 亲属称呼语 社会称呼语 跨文化交流
一、引言
称呼语是日常交往最常见的沟通人际关系符号和桥梁,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社会生活和交际场合,称呼作为沟通交流的媒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语气和语意,而且可以在说话者和听者之间建立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由于社会、结构、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称谓系统就客观地存在着许多不同。总的来说,英语称呼语语义模糊而且表达笼统,而汉语称呼语丰富,复杂而准确。
二、亲属称呼语
家庭被誉为一个社会的组成细胞,虽然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中家庭的组成结构、人口规模和内涵都不尽相同,但任何一种语言都无一例外地有一套亲属称谓系统以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汉语尤为突出,其拥有的大量亲属称呼语和复杂的用法令不少外国人叹为观止。而相比之下,英语中的亲属称呼语却简单许多。
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模式是以父子为中心的。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严格,不容许有丝毫的含混马虎。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英语中的亲属称呼则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比较笼统概括。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 “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
三、英汉社会称呼语差异
1.姓名称呼。汉语有关姓名的称呼非常丰富。可称呼 “姓 +名”、“名”、“姓/名/姓名 +称谓词”,还可称呼 “iJ',/老 +姓“或“姓 +老”。如人们可称“李小明”为 “李小明”、“小明”、“李先生”、“小明先生”、“李小明 先生”、“小/老李”或“李老”。称谓的不同,表现出人 与人之间的亲疏程度。英语姓名的称谓比较单一。英语对姓名的称谓形式是“名”和“称谓词 +姓”。例如,人们可称“John Brown”为“John”或“Mr.Brown”。英语中没有“称谓词 +名”这种称呼形式,如“John Brown”不能称为 “Mr.John”。英语中对长辈和上司都可直呼其名,汉语中则万万不可。
2.英汉职位称呼差异。英语中,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主要用于政界上层、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在汉语中,职务和军衔都可作称呼,如“朱司令”、“刘元帅”等;在英语中只有军衔可作称呼,如“Captain”,“Captain Benjamin”等。另外,有些英语国家中仍然保留君主制,有伯爵、公爵等君主授衔,汉语中则不具有这种现象。汉语中,一般可将职业、职务、职称等直接用于称呼。在职业称呼中,常用的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职务称呼中,姓直接冠在职务前用于称呼,并且一般只用于管理级别的职务,还常将副职中的“副”字去掉以表示尊敬。
四、英汉称呼语差异的原因探析
从英汉称呼语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英汉称呼语系统上的差别实际上是两种文化差异的外在体现。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的不同。中国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洗礼后,汉族已成为一个宗法观念极强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结构是宗法社会结构,整个社会基础是以家庭这个由血缘、婚姻纽带关系维系的宗法性结构的。在家族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男女有分,长幼有别”,家庭中个人之间的关系相当明确,从而造成了汉语亲属称谓的名目众多,年龄辈分的清晰,直系与旁系、宗族与非宗族的区分,表明了人们心目中因血统不同而形成的等级亲属制度和亲疏关系的不同。
西方社会虽然也经历过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存在过农奴制封建宗法关系,但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西方法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人人心。受这种法制思想的影响英语中对血亲、姻亲的称谓比汉语简单。
综上所述,英汉不同文化在宗族,等级制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影响到两种语言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汉语称呼语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呼语则相对概括简要。在各自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两种语言的称呼语都能满足交际需求,发挥出语言交际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王领.英汉两种语言中称谓语的对比[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陈琛.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对比及成因的文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
[3]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7.
杂志排行
校园英语·中旬的其它文章
-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 A Contrastive Study of Verbal Taboos in Chinese and EnglishHu 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 An Analysi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Reasons for and Attitudes towards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CS)in Their Daily Speech
- Rootlessness on a Transitional Cultural Space
-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英汉基本颜色词“黑”隐喻用法差异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富含文化意象的方剂名英译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