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拟类成语单位的社会性别分析

2015-09-08陈春红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8期

【摘要】比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语言事实,是智力活动的言语化结果。本文主要考查俄语成语性单位中涉及社会性别因素的常用比拟,探讨被学界公认的成语单位的男性中心主义的具体表现。比拟具有社会性别标记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消除性别特征。在不同文化中,男性中心主义的表现程度各不相同,外来语的原型有助于扩大核心修饰语的数量。

【关键词】社会性别定型 比拟类成语 语法性范畴

现代科学,其中包括语言学,对社会性别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在语言学领域,即在世界的语言形象中,其中包括成语系统中,男性中心主义盛行。学者认为,由于“性别文化具有普遍性,女性社会地位低于男性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这一普遍事实中存在几个由文化决定的对女性的看法,对其的符号性描绘方法各不相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П.Экерт и С.Макконел-Джинет(2003: 80)指出,理论著述的观点呈两极分化状,一方面强调权力和男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性别划分和差异。

一、语言中的社会性别定型

А.Эмирова认为,成语社会性别学或者社会性别成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组成一个问题环(包括社会性别成语称名和述谓关系的类型;成语学中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语法意义的表达方式;男性和女性的成语学参数化;社会性别标记成语场;男性女性称名,其中包括作为成语内部形式成分的人名;成语词典编纂中社会性别因素的反映等等)。在上面所提及的研究中,男女的对立是基本观点之一,其中男性象征(使具体呈现)文化,女性象征自然,无论男性气质还是女性气质,象征符号的女性气质或者男性气质决定了其评价意义。

А.Кирилина指出语言中男性本位主义的主要表现之一,即阴性名词全部来自阳性名词,而不是相反;阴性名词常常带有负面评价意义;可以利用阳性符号来表示女性所指,且常常能提升其地位;利用阴性符号来指称男性则带有否定评价因素。社会性别的不对称还表现在,不完整的成语聚合性;隐秘的性属范畴限制着成语单位的使用;从数量和质量来说男性价值和女性价值具有不对称性,成语中反映着社会性别定型。学者们非常关注对于世界的定型化观点的特征:如果社会性别定型成为社会语言学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被作为可能的关于语言使用的事实,还作为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组成部分被考查。我们的语言行为与意识形态紧密交织在一起,定型不仅仅是关于语言的“谎言”,还是带有某种目的的夸张表达,该目的是语言动机的建立因素之一。一些夸张说法是社会性别研究领域所固有的,其中包括夸大男性中心主义的作用,也包括夸大女性中心主义的作用。

二、比拟类成语的社会性别分析

比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语言事实,因为这是智力活动的言语化结果,即证实观念所具有的这个或那个典型特征的原型性。同时,这些典型特征的成语化恰好证明了定型性。在成语系统中呈现出许多涉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定型的单位,其中包括比拟类成语。

另外还应该注意到这些定型的存在,比如成语词典编纂学的男性中心主义,以及大量联想试验所固有的男性中心主义,比如作为刺激的形容词,主要以阳性形式为主。研究者的男性本位主义常常与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的男性本位主义相重合,甚至因为后者而得以加强,因此女性的世界观受到双重压制。成语词典编纂学的男性中心主义表现在,词典中固定着“首先涉及阳性形式的修饰性比拟单位,语法性范畴对成语性单位的使用只产生部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到说话人的语用意图。“男性”和“女性”观念可以由上千个称名来展示,因此我们主要分析对比组成——即含有比拟成分的成语性单位。

众所周知,语言化固定下来的意蕴丰富的修饰语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语言学中的概念的规范之外,比如比拟,首先这涉及到“人”的观念域。此外,“女性主义”和“男性主义”定语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化的固定性比喻,这些都是由生理差异以及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定型概念的存在决定的,包括其性别角色的定型概念。但可以确定一个事实,即与男女具有固定联系的二元对立扮演着母本的角色:强——弱;理智——愚笨;独立——依附等等。根据这些二元对立,可以合理地指出,如果用某一性别的原型性典型特征去修饰另一性别,那么在多数情况下具有否定色彩: ?Он (Фальстаф.– Е.Л.)слаб как баба.Ему нужно крепкое испанское вино (the sack),жирный обед и деньги для своих любовниц...? (А.Пушкин); ?Ты,Мирка,слаб и глуп,как баба?; ?тупой как женщина / уж тогда бы говорил: тупой как баба.- лучше звучит?.

社会性别标记可能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层面——观念层面(内容)和言语层面(显性性属范畴)。语言使用者在一系列语言化过程中使这些原型概念具有现实意义。为一定的特征选择原型性所指,的确与性属范畴的外显性相关。有趣的是,这种搭配不允许发生替换:比如ласковая как отец*,因为与母亲原型相比,“温柔”对于父亲原型来说是边缘性特征。

除此以外,在民族神话概念中,具有社会性别标记的植物在不同的文化篇章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但是这一观点并不能普及到所有现象上面。对于固定比喻的观察说明一点,比如,тополь(白杨)的原型所指既可以用于女性,也可以用于男性,同时,可用在男性的言语中,也可以在女性的言语中。虽然тополь象征女性,就像дуб象征男性,但只有当显性特征超出社会性别定型时,社会性别标记性才可以确定比喻的评价性。我们列举一些文学作品中对тополь的描写:?Там лежав юнак,стрункий як тополя...? (А.Ирасек); русский(ая)стройный(ая)как тополь (Ог: 682); ?Изящна,стройна,как тополь,молода,невинна,чиста и пламенна,как летняя заря!? (А.Чехов,НКРЯ)。在俄罗斯国家语料库中,一共有7个使用стройный (ая)как тополь 的例子,其中3个是阳性形式,4个是阴性形式。与此相反,对于дуб的原型概念事实上并未用于修饰阴性事物的现象:在国家语料库中查找到的20个例句,只有一个涉及到女性:?<...> и,наконец,обо мне: поэте и женщине,одной,одной,одной ― как дуб ― как волк ― как Бог ― среди всяческих чум Москвы 19-го года? (М.Цветаева,НКРЯ); 两个阴性的非动物名词,1个通用的比喻:?Деды и бабки по отцу и матери жили подолгу,были по словам б-ного ?как дубы?? (В.Гиляровский,НКРЯ).

三、比拟类修饰语的动态稳定性

但是社会性别标记并非如上述假设的那样具有本质意义。例如,形容词богатый的比拟意义(русск.уст.богатый(ая)как жид (Ог); ?Богата как жид,может сразу пять тысяч выдать,а и рублевым закладом не брезгает? (Ф.Достоевский,НКРЯ); инд.-авт.?По сравнению с советским газетчиком проститутка вольна,как Ариэль,и богата,как министр госкомимущества? (М.Веллер,НКРЯ); инд.-авт.?Другое дело / есть у меня возможность / или нет возможности стать такой богатой / как Ходорковский...? ([Беседа с социологом на обществ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темы,Москва (2004.03.16)// ФОМ],НКРЯ))。在有关“人”的原型概念术语中,首先考查的是性属范畴,证明了社会性别的中性化,这与早已存在的原型概念有关。

在假定的象征框架内,性属范畴的影响实际上为零(范畴与该观念域不相关)。在原型所指的选择上,我们更多地在动物象征界限以外发现社会性别划分,因为性属范畴对于动物来说,是现实存在的特征。大量的例子证明现实性别特征不能总是确保带有语法性属原型的联想。比拟首先具有社会性别标记性,其成分包括原型性所指名词——人,文学作品人物,神话人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消除性别特征:?Вот и хожу глухая,как Бетховен,с той лишь разницей,что он был гений...?;? <...> не хочет она жить глухой,как Бетховен...? (А.Матвеева,НКРЯ)。

我们足以确信,在不同的语言世界图景中,男性中心主义的表现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具有动态变化性。М.Фляйшер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集体性象征的本质特征是动态的稳定性(динамическая стабильность):集体象征一方面是文化系统的稳定单位,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可变性(变型或表型适应性)或者动态性。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或那样的成语性修饰语的清单可能与在其他文化的文本基础上的修饰语的清单不相吻合。此外,在比拟词典中的材料以及通过心理语言学实验所取得的材料,并不能体现人们所使用的比拟策略全部的多样性。从大量的文本中获取的信息可以证实这一点。外来语的原型可以转变为语言使用者所习惯的比拟类型,从而扩大核心修饰语的数量。现实对象根据语境会获得一定的修饰,在其基础上确定与相应范畴的联系。象征原型以及心智空间中被象征的原型,并不处于同一环的位置,或者换句话说,不处于同一个认知过程(尤其是当谈到隐喻的时候)。

语言世界图景的象征不对称性主要是由原型概念的不相吻合所决定的,这些原型概念是在不同文化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固定比拟的研究证明一点,也就是对于一定的特征存在好几个原型所指。常用比拟的文本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什么样的观念域在语言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怎样的。同一个观念的成语化发生在几个观念(甚至几个观念域)项之内,准确地说,在语言化层面至少拥有几个属于该观念的象征。尤其是不同的语言化方法的存在正好展示了比拟策略,以发现在确定的语言世界图景中,典型地,规律地相互作用的观念。

参考文献:

[1]P.Eckert,S.Mcconnell-Ginet,Language and Gender,Cambridge[M].2003,p.80.

[2]А.М.Эмирова,Гендер в зеркале русскойфразеологии[M].Культура народов причерноморья,2002,с.210–212.

[3]А.В.Кирилина,Гендер: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M].Москва,1999.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性别定型的俄汉语用对比研究》(14BYY158)和2014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俄汉成语中的女性社会性别定型语用对比研究》(KYZZ-03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春红(1988.2-),四川绵阳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性别语言学,语用学,语言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