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课程教材的探索与实践

2015-09-08冯长顺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出版教改中等职业教育

冯长顺

【摘要】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人才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下,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课程教材的改革思路,并配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教材建设方案,编著出版了基于中职就业导向需求的相关教材。

【关键词】图像处理 教材 教改 中等职业教育 出版

近几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市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课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开展的时间较短,实践性要求强,内容更新快。因此,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也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课程教材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紧跟当前就业需求,不断优化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好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改革工作,笔者所在的教学课程组,对该课程的教材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教材开发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多样性和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分析当前本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确定本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作为教材资源组织的立足之本。通过安排综合性和案例性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通过对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制作软件的学习,以及上机操作训练,使学生了解有关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应用以Photoshop为代表的平面图像制作软件。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平面图像处理的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经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编写的特色

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培养课程。本教材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就业教育的方向性

(1)教材设计突出职业性。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的内容、方案、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毕业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就业的岗位群。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技术职业岗位需求的分析,设定教材的编写内容。各章节都列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兼顾基本教学内容,使其既涵盖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知识。又符合中职学生智力水平与知识结构的客观实际;在教学设计上强调渗透性、实践性,学以致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教材设计突出应用性。以机房教学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将每一个知识点融合在任务(实例)中。每个任务由实例说明与操作步骤组成,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可通过一步一步跟我学的形式来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制作技能技巧。改变了过去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的弊端。在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限度,将教材体例从学科型模式转换到应用型模式。

(3)教学实习突出技能性。本教材每章都有实践上机习题,上机实习题中配有一定的提示,扎实、活泼、有序地训练学生的动画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上机实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有利于分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交流学习。

2.借鉴新型教学模式,注重教材设计的科学性

(1)以行业发展为教材内容的导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的应用范围不断丰富,应用面越来越广。例如在网页设计和游戏设计中的运用,都是近几年流行的行业需求。在教材中我们注重对新需求的补充,通过介绍平面图像处理在图像绘制、文字特效、网页设计、广告宣传等方向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中实用的技术操作,掌握应具备的技能技巧,从而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同时,教材以当前最流行的软件Photoshop软件为主进行介绍,采用了该软件最新的CS2版本,增强教材的时效性。

(2)以任务驱动为案例组织的导向。借鉴“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个任务。将提炼出来的各相关软件的知识点融合在每一个任务中。根据企业需求,以项目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企业的工作方式和习惯。达到掌握技能、增加经验的双重目的。本教材编写时借鉴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编写课例如下:第一步,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第二步,是介绍与完成该任务相关联的知识;第三步,精心设计一个对应的任务实例,在“实例讲解”栏目分析完成该实例的制作方法;第四步,通过图文并茂的步骤讲解,手把手地教学生完成任务;最后,通过完成“上机实习”项目,训练学生独立、娴熟地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

(3)以学习经历为知识层次的导向。教材整个内容以三个阶段展现给学习者,分别对应图像处理入门、实践与提高的三个层次,通过项目教学模式来设计综合实例制作,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需求的机会。

3.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立体化教材。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把电子课件(courseware)引入到教学中。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形象生动的电子课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授课效率的良好教学资源。为了完备的教学解决方案,确保教学实施的便捷性,对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课程进行了立体教材建设,将该课程的全面教学解决方案搬上网络。

(1)书中介绍的所有实例以及上机实习的作品展示及详细操作步骤,书中实例及上机实习题中所需要的素材文件,都可以在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网站上免费下载。

(2)编写教师电子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同样可在教学资源网上免费下载,供教师们备课时参考。电子教案用PPT文档形式提供,方便教师直接上课使用或编辑修改,大大提高了教师备课效率。

(3)以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作为后备支持,开通了读者与作者的网上交流论坛,供师生网上交流。

三、教材使用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挥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1.开设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课程,学生一般应具有计算机操作与使用的基础,建议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课。该课程建议为4学分,每周安排4节课,理论授课与上机实践的比例为1:2。

2.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彻“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思想。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每个单元在讲清基本概念、操作步骤的同时,均有大量实例贯穿其中。因此,一般的授课教师可以先展示该单元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分析、介绍该作品所包含的知识点,启发学生参照教材,结合分组讨论、上机实践等形式,自主地完成任务。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注意将本节知识点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适时地加以讲解与分析,并组织观摩交流,逐步完成当堂练习,完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实现本节教材规定的“任务”。

3.注意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可将“任务”难度降低,并让他们按照“实例讲解”栏目,一步步操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一些制作技术和技巧。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独立完成上机实习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对所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

4.上机实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布置相关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四、思考与总结

通过对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材建设,使我们对中等职业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具体说来,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教师要注意课程的就业导向、岗位人才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和总结自己对课程体系的认识,这些是做好课程建设、产生好教材的重要来源。

2.教师不但要懂课程,还要懂学生、懂出版和市场的专业需要,因为好的课程教材选题要建立在教学效果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基础上的,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群体。

3.无论采用网络还是多媒体的资源配套形式,教学的直观性是最主要的目的,合理的安排课程系统层次和直观的运用教学形式,是教材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教材的重要创新之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新媒体的特性,使所编写的教材跟上时代。

参考文献:

[1]林德芳.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27-29.

[2]于润伟.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新取向[J].职教通讯.2005(11).40-41.

[3]姚磊.电子课件成选购教材的硬条件[J].出版参考.2006(3).

猜你喜欢

出版教改中等职业教育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