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融入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2015-09-08李伟
李伟
[摘要]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里最深入、最有效、受益者最多的教育形式。文章分析了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和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本文认为:两者融入整合教学是可行的,将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融入项目式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和课外学习空间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比较灵活的可调控的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更易于融入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化;项目式;课程整合
DOI:10.3969/j.issn.1008-0823.2015.03.025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3-0142-05
1.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概述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也称信息素养。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提交给全美图书馆学与信息学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首次使用“信息素质”一词,并提出了“信息素质”概念:掌握了利用信息工具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即具备信息素质的人,由此拉开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序幕,图书馆用户教育也由传统的“书目指导”(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逐渐发展为信息素质教育(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20世纪80年代,美国信息素质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为信息素质而合作”、“信息素质:合作就是力量”的口号,开始正式出现信息素质融入课程教学的合作培养研究。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表的信息素质研究报告,把信息素质描述为:“作为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是目前较有影响、引述较多的关于信息素质定义,该报告为信息素质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提供了依据。随后,信息素质教育在美国逐渐普及、不断深入,开始了信息素质教育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及其融入课程的教学。2000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将信息素质定义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该标准认为信息素质不是附加到课程之上的,而是融入课程的内容、结构和顺序,这是一份对于指导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具有深远影响、非常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在此标准框架下,美国许多高校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协作与合作。2008年,美国制定的《教学馆员与合作者精通标准实用手册》对信息素质教育合作教学提出了更为详尽的12项技能,为深入、持久、有效地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可循的方法和技巧。美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的实践案例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素质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经验说明: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合作教学是最深入、最有效、受教育者受益最多的教育形式,是推进信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和研究要晚得多。1995年金国庆的“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教育概述”一文首开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之先河。2002年1月7日在黑龙江大江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首次将文献检索课学术研讨会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图书馆用户教育由文献检索课向信息素质教育推进。2003年,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初现端倪,孙建军、成颖和张玲玲发表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是国内最早提出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程建设的论文,文章认为:信息素质教育结合课程安排来进行,可以利用信息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促进自学能力;学科馆员作为合作者之一参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严伟的学位论文——《高师体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田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是国内最早关注和研究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专论文章。此后,国内开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调查统计并逐一梳理了2003-2013年国内133篇相关专论文章,主要以“整合”、“合作”、“嵌入”、“融入(融合)”等关键词作为研究切入点,如表1所示。2007年以后相关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呈急剧增长态势。调查表明:相关研究更为深入具体、案例逐渐增多,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未来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
2.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融入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不断向纵深发展,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信息素质教育效果,在构建多层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许多学者认为: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教学效果比较明显的一种模式。从表1可以看出:以“整合”、“合作”和“嵌入”为主要切入点的研究方向是研究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热点,但这种教学模式尚未全面普及,仍处于探索阶段,应采取“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由点及面”策略。选取易于实现的“点”,积累经验,总结、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时间等因素的教学计划,推广至其它专业课程,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笔者与教学团队选取了食品加工专业项目式专业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作为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对象,采取比较灵活的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探索的研究。
2.1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
模块化教学就是把培养目标中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知识、能力、素质,按其性质、作用等划分为不同构成要素,围绕这些要素构建若干个教学单元,形成教学模块,有序实施逐块达标的教学活动。模块化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积极推广、广泛应用、效果良好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信息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性质和作用,我们把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分成基本知识、图书资源利用、特种文献资源利用、学术论文利用四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内容由若干个教学单元内容组成,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有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每个模块的教学单元不追求广而全,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学生学完一个教学模块就可以获得一项乃至数项信息技能(能力)或知识。构成各个模块的教学单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增减删节的,甚至可以从2-3个模块中抽取部分教学单元组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层次、教学对象和教学课时等情况,适时调整,灵活组合,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准开放的、准动态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各个模块的实施方式可以不拘形式,我们采取以现场教学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苑囿,不受信息素质教育知识体系的束缚,而是把以信息技能培训为核心、以信息获取能力为本位、以信息有效利用为宗旨的教育价值作为准绳;不单纯以知识掌握为目的,更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案例教学、问题意识和学生自主学习。endprint
2.2项目式专业课程
项目式专业课程是以典型的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学习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过程与结果达到高度统一的课程模式,这种类型的课程教学强调知识和工作任务之间的动态联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任务的有机结合。《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该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职业工种及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把整个课程分解为面包加工技术、蛋糕加工技术、饼干加工技术、月饼加工技术和糕点加工技术五个项目,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包为切入点,设计每个具体项目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组织、实施中,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思维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其中,问题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针对某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要点和难点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或任务,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引导下,通过收集相关信息,构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中,完成项目教学。考核时,不是以学生掌握该项目理论知识的多少为考核目标,而是以学生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程度为考核和评价依据。
2.3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与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整合分析
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块融入专业课程的项目,能够满足项目式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信息收集能力的需求,信息素质是完成这种基于资源的、问题驱动的项目式课程教学任务所要求的基本素质之一。这种融入不影响项目式课程教学体系,没有牵强附会之嫌。这也顺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所强调的“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求。笔者实践体会是:经过馆员与专业课程老师有效沟通和磨合后,将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需求适时地融入到具体的项目教学中,训练学生形成解决项目教学中探究问题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受到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地把信息素质教育的各个模块内容设计得短小精悍,不加重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也不能让学生感到信息素质教育的枯燥,这才会调动学生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在完成专业课程项目学习中,比较自然地提高了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改革中重点探讨和积极推广的教学模式之一,提倡将职业素养纳入项目课程之中,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以及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素质是职业素养的重要构成成份之一,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职业院校积极倡导专业课程项目化,预示着信息素质教育可以更多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空间。
3.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融入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3.1融入课堂教学
在项目式专业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中,不同的项目对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需求不尽相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因项目而异,融人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也应随之变化,必须根据项目及其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模块及其包含的单元。在融入之前,馆员与专业课程教师就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块、切入时点、介入程度和相关案例等环节内容进行有效沟通和商讨,将相关信息知识、技能和利用适时地融入到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融入过程中,由馆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授课地点选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采用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教学任务包括探究性问题、课程论文和课程实践三种类型,由专业课程教师讲授每种教学任务的内容和要求,馆员则根据教学任务的选题讲授相关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分析检索需求、确定检索范围;设计检索方案,确定检索资源及其检索方法和途径,资料的筛选、整理和利用。馆员采用案例引导方法讲授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学生通过联机的电脑听、看老师的授课,并做适当记录。授课结束后,安排学生在电子阅览室进行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实践环节中,专业课程的老师与馆员共同辅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解答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信息素质方面疑难问题。学生与老师可以互动交流,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学生客户端向教师客户端发出寻求指导的请求,老师可以直接切换到某学生电脑指导该学生的实际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可以实时察看学生指导后的操作,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情况,非常直观明了地完成一对一互动辅导。老师与馆员在教师客户端可以实时查看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如果是个别情况,采用一对一辅导;如果是共性问题,则可以采用广播式辅导,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向老师提交任务报告,只需在学生客户端点击提交报告,选择存放的路径,即可提交任务报告,老师在教师客户端收集所有学生的任务报告,非常方便、快捷。如果任务报告的形式是课程论文,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则以E-mail形式发给专业课程老师。由教师和馆员根据学生任务报告或考查结果共同完成学生成绩的评价。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学生通过看、听、做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交流、互动、辅导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3.2融入网络教学平台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方式和利用信息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和固定载体获取知识与信息。高校图书馆应当适应这种变化,提供泛在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到院系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作为教学助手把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带进课堂、融入课程。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以外主要教学空间,笔者与《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师合作,将信息素质教育的图书资源利用模块融入到该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我们收集了近十年出版的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方面中文图书,有50多种,根据该专业课程标准和“实用、够用和能用”的原则,从中筛选了40种图书,计划以后每2年更新1次,总数不变,选择更新、更合适的图书充实到网络教学平台中。在平台首页收录了40种图书,列出书名和序号,书名相同的图书标注作者,以示区分。点击每种图书的序号或书名,即可了解该书的详细书目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ISBN等信息。该平台提供了3个链接和1个下载功能,即读秀学术搜索(39九种图书)、中华数字书苑(24种图书)和馆藏纸本(27种图书)的链接以及数字图书全文PDF格式下载(39种图书),满足读者在线学习、本地学习和纸本学习的不同阅读个性的需求。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交流,每种图书还开辟阅读心得交流园地,既为同学学习交流提供便利,也为平台优化数字图书资源,选择更好、更实用的数字图书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们在平台首页植入了即时交流工具(在线QQ),有专业课程咨询和文献资源服务两个在线答疑服务窗口,由专业课程教师和馆员在线合作解答学生在学习、利用图书资源过程中产生的专业课程问题和资源利用疑惑,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利用数字图书提供点对点的服务。我们计划在该平台后期建设中融入更多信息素质教育模块,涵盖期刊、标准、专利、图片、视频等资源的学习与利用,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服务。
3.3融入学生课外学习和技能拓展的空间
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通常以课堂教学(包括实践课)为主、课外辅导为辅。项目式专业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外辅导多数是解答学生任务报告或课外作业中的疑难问题,一般可以通过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E-mail答疑。在课堂教学以外,还有部分学生有信息素质教育需求,主要是拓宽专业课程知识面、拓展焙烤食品加工技能,这部分学生是信息素质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的融入对象,主要由专业课程兴趣小组和焙烤食品专业社团成员构成,专业课程教师既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辅导教师,也是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学生课外学习和技能拓展空间的合作者。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源于课堂和教材,又超出课程教学标准的宽度和深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以实践技能为主,以理论知识为辅。针对他们的需求,专业课程教师与馆员共同为他们设计实用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焙烤食品现状、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等,让学生对具体的焙烤食品(产品)操作工艺、配方设计、质量安全、产品外观、评分标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种个性化信息素质教育,主要目标是提高他们探究性学习和实践中所需要的信息技能,形成信息收集与利用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性学习专业课程提供支持,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在实践中,专业课程教师与馆员曾指导专业社团学生两次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并为两个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指导。
4.结语
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在学科馆员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积极倡导的嵌入式馆员服务,则为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营造更为有利的环境,这种基于专业课程教学的信息素养教育已日渐成为研究热点,预示着馆员介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程度会不断深入,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范围会更加广泛。通过可调控的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融入易于实施的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优化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与途径,提供可借鉴的实证研究案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