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艺术金融能否迎来转机
2015-09-08
2014年,文化产业新政密集出台,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支持文化产业与金融等领域全面融合发展。但与此同时,艺术金融却暴露出诸多问题,2014年底爆出的“中信墨韵1号”兑付风波事件更将艺术品信托和基金推向全面“清算”的边缘。当前,国内艺术金融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大部分产品草草收场。新的一年,艺术金融能否迎来转机,可从哪些方面寻求突破?
“中信墨韵1号”兑付风波
2011年8月12日,中信信托成立墨韵1号产品,期限为3年。2014年8月12日,墨韵1号本应到期兑付,但3个多月过去后,投资者并未收到本金和收益。
中信信托官网上墨韵1号的成立公告显示,该信托计划正式成立时间为2011年8月12日,签署信托合同共17份,其中机构委托人1人,为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然人委托人16人,其中认购金额低于300万元的自然人为15人。
该计划共募集信托资金31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不低于6%,所募集资金主要由受托人根据投资顾问的投资建议进行近现代和当代中国书画作品类艺术品交易,闲置资金可用于银行存款、货币基金投资等。杏石投资为投资顾问。
在该计划中,杏石投资收取的投资顾问费用分为两部分。为基本报酬,每年收取信托资金总额的0.5%;另一为浮动报酬,即若信托计划终止时,计划的年化净收益率超过6%,则超过6%的那部分收益的40%为浮动报酬。作为对应义务,杏石投资承诺信托计划终止时,若仍有未卖出的艺术品,则由其全部回购。回购价格为未卖出艺术品买入价的1.3倍。
看似万无一失,然而该计划在未到期前,中信信托就在2014年7月17日发布公告称,该信托计划面临流动性风险。截至2014年6月30日,墨韵1号信托计划共持有中国书画类艺术品23件。由于2014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以及礼品市场急速降温,对艺术品的销售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部分艺术品的销售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到期信托产品或将无法全部变现。作为信托管理者的中信信托和分销行工商银行,目前并未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未明确何时能兑付本金和收益。
艺术金融探索少成功案例
从我国艺术金融实践探索过程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过于重视投机的市场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失范行为,放大了艺术金融初步发展阶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了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出现乱象,这对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事实上,从2007年民生银行推出国内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开始算起,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已近8年,但至今尚未有很成熟和成功的案例。国内艺术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专业度问题。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因为很重要的艺评标准始终没有建立。在亚洲这样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尚没有完全中立公信的艺评机制,市场价格是由二级市场决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操盘过程中,艺术品和金融的结合,风险大于获利。
艺术品流通性差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艺术金融的发展。艺术品投资与艺术品收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利润点和思考模式不一样,艺术品收藏首先要考虑的是艺术品的真伪问题,而艺术品投资则刚好相反,必须首先考虑艺术品的流通性问题。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从近几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明确、细化、金融机构也在密切关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艺术品市场人才,以及艺术品评估系统的缺失,使得金融机构在现阶段仍然处于谨慎观望状态。
未来需在核心领域、关键环节突破
当下艺术金融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艺术金融的发展在强大需求的牵引与政策效应的推动下,进一步拓展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空间,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前几年艺术金融探索阶段体系的发育,推出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大势走弱与运营能力欠缺的双重压阻下,出现了新的困境。中国艺术金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状态,必须在核心领域的关键环节进行突破。这个核心领域就是艺术品及其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关键环节就是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的估值。
随着艺术品市场整个生态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艺术金融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非常巨大。国内艺术金融围绕艺术品及其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这一核心领域,以及资产估值、定价等重点环节,正在体系、业务、产品创新等方面尝试新的突破。平台化创新与互联网的融合,将会带来更多的创新业态,特别是在平台化+云服务+互联网+终端的整合过程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艺术金融中间产品平台,推动艺术金融资产化及其消费的业态不断丰富、不断向纵深发展。
从近期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在艺术金融产品创新的结构方面,基金产品的发展是主要的方向之一,虽然信托产品的发展遇到困难,但产业投资基金与股权投资基金则不断兴起,有可能成为发展的重头戏;二是基于实物的标准化的艺术品电子化交易产品,会进一步放大规模,如在文交所平台上推出的邮币卡、电子化交易产品等,会成为继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后的又一次产品集中上市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