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男

2015-09-08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冷空气病患事情

2008年秋至2009年春大半年的时光,我放下所有的事情,往来北京,陪亲人治病。我亲眼看到这样一个女性群体,她们从二十几岁到八十多岁不等,因为乳腺癌,手术、化疗、放疗,你出我进。她们表面上全都静如秋水,有的还表现出夸张的乐观。有一天,在放疗室门外的大厅里,这些排队等候放疗的女人们,无视我这个健康人的存在,嘻嘻哈哈,相互欣赏着对方的假发,交流着有关假发的各种信息,而我坐在一旁,默默欣赏着她们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但我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眼前一直萦绕着这一场景,心里积聚的是越来越浓厚的悲凉,因而我写出了短篇小说《假发》。可我心里清楚,这篇小说算不得成功,我的表达有些肤浅无力,笔头上的事情远远没有做完。我也看到,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在无奈地壮大,在身边的现实中,我又了解到更多此类不幸的故事。因而,我又写了中篇小说《新冷空气》。

这是一次清醒理性的写作。这是一部有关身体、疾病与心灵重建的小说。

文学名著中有很多著名的病人,比如曹雪芹的“林黛玉”,比如鲁迅的“狂人”,而我的病人叫“苇娜”。因为我的渺小和平庸,她无法伟大,也不可能著名,但我可以赋予她个性,让她选择人生的意义。病患突然改变了韦娜的生存状态,爱情、婚姻、生育、生存,一大堆的矛盾挤压着她,个人身份的悬置也加重了她对熟识世界的丧失感,一次次冷空气的来临,一次次冷漠的刺激,一次次心理期望的失落,她该如何面对?她的出路只能是坚强和独立,她必须完成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强壮。而在这一写作过程中,我无意于女性主义的立场,我只是想说,死亡是痛苦的,绝望的;而生的好也并不确定,但我们的灵魂却带着希望与好奇心,生来就懂得逃离死亡,拥抱生活,从这种意义上说,病患也是一种催人觉醒的教育,人类应该感恩它的示现与无声的教导。

疾病是人生的重大体验,也往往是作家创作与思考的主题,美国作家苏姗·桑塔格以病人与作家的双重身份,对疾病的思考与文学表达令人敬佩,她的《疾病的隐喻》给了我启发。《新冷空气》并非一气呵成,但也没怎么改动,发表后,至今我也没敢再看一遍,我害怕看到它的缺陷,害怕看到思考与故事接缝的不完美。感恩那些成为我写作素材的人们。

猜你喜欢

冷空气病患事情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关于冷空气的八个真相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冷空气从何而来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冬日暖暖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把事情写具体
冷空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