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asha Ma:重要的是到哪里去

2015-09-08王珺

博客天下 2015年15期
关键词:时装周时装巴黎

文 王珺

Masha Ma:重要的是到哪里去

文 王珺

“好的设计师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把一个产品,或一类生活变得更好,然后让更多人享受。”

Masha Ma将拍摄约在了上海人民公园内的当代艺术馆。艺术馆里,5具石膏人体被放在白色的高台上,仰卧、蜷缩或者匍匐,被销蚀的身体在空气中轻轻呼吸。“神性”,Masha这样理解这组作品。这是意大利艺术家奥利维艾罗在中国的第一次展览,在这个主题为“回声”的展览里,他的作品还具有某种写意的东方性。

Masha依旧以黑衣示人,头发遮住左脸,另外的脸上,是红唇,上挑的一字眉和眼睛,一半神秘,一半凌厉。从2013年受邀参加巴黎时装周至今,Masha在几乎在所有公共场合,都保持着这个形象。

专业的、神秘的、国际的,是时装设计师Masha对外的第一印象。她的简历金光闪闪,16岁到英国读书,从600个竞争者中获得仅仅只有6个的圣马丁女装设计系录取资格,毕业作品又被选中出现在伦敦时装周,让她成为第一个进入圣马丁时装设计毕业媒体秀的中国大陆学生,之后进入Alexander·McQueen的工作室,离开后自创的品牌Masha Ma受邀巴黎时装周。但是同时,没有人知道她的中文名,她甚至表示不想做在中国爆发式增长的电商。直到2014年秋天东方卫视的一档选秀类节目《女神的新衣》走红时,有网友在豆瓣上发帖求八卦,询问“Masha Ma究竟是什么来头?她是我最爱的国内设计师。”

部分的神秘性也是她为自己精心塑造的品牌形象之一。“我好像从来没有一个瞬间不太知道自己未来应该怎么去走,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人生规划问题上,Masha很少纠结。2013年,Masha在上海成立了公司,发展国内市场。在发展重心是巴黎还是上海的问题上,Masha有自己的清晰定位,“我觉得工作重心是品牌。到了今天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办法在一个所谓的单一国界来界定自己的状态了。中国作为市场,可能是全世界现在最重要的市场。但是巴黎作为展示品牌的平台,肯定是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的时装等级。”

Masha对于自己的定位从一个时装设计师逐渐向品牌缔造者转变,她要将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一个自然生长的平台”。当谈到华人设计师与中国设计师的区别时,Masha这样表述的:“我是中国人,他们是华人。中国文化的某些部分,可能华人很难理解,毕竟他们的历史、迁徙、社会背景和奋斗是另外一种情况。”而和上一代的中国设计师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我经历过系统化的欧洲训练,具有国际背景”。

一家外媒在采访中将Masha形容为设计界的“新时代领袖”,“我并不认为代际是关于年龄,这绝对是一个思想和模式的问题,你一直往前走你就永远是最前面那一代”,Masha说。

“我还是想以一己之长影响他人”

Masha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启蒙者是Alexander McQueen。12岁那年,她读到了一篇关于这位英国时尚教父的报道,“之前我很难理解时装作为一个艺术载体如何阐述一种坚强的力量,我看过这篇报道以后就觉得一定要去英国的圣马丁艺术学院”。在那之后,Masha想成为像McQueen这样的设计师,以时装为载体,呈现自我。

童年的Masha是住在北京的,那时她最爱的是漫画,小时候Masha想做漫画家。“我们这一代其实是漫画的一代,我之后的一代是电子游戏的一代。”在父亲从日本带回的漫画中,Masha发现 《圣斗士》的人都是高鼻梁、小嘴唇、尖下巴,这是日本人对欧洲种族的描绘,那时候我还觉得蛮惊讶的……并不是亚洲人的形象,又和亚洲的文化重新融合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Masha渐渐感到“漫画有一些局限性”。“就好像我为什么没有从事纯艺术?因为我可能没有办法像某些人那样把耳朵切下来,我做不到。我还是想以一己之长影响他人,而不是沉浸在一个自私的表达状态里。”

童年时期,母亲常在美国,父亲在东京,和外婆住在一起的Masha多数时候都很自由,但是父母的性格也影响了Masha。“母亲在设计创意上对我有非常浪漫的影响,而父亲教会我理性地分析和面对问题。我集合了他们两人身上既理性又浪漫的地方。”

在精美的褶皱和线条背后,时装设计行业需要更多的理性。Masha称自己为“设计人格”,而非“艺术人格”。“通过所学让事情变得更好。好的设计师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把一个产品,或一类生活变得更好,然后让更多人享受。”

在伦敦求学期间,Masha第一次体验到时装带给自己在设计上的沸点,同时知道了这需要强大的自控力。那是一次McQueen的表演,Masha很难描述时间点发生在什么时候,那是一种“欢快到极致的完美”,“一种无以复加的深层次的、冰冷的人性的部分”,“又以最美的方式”被表达出来,但这种“沸点”有一种自控的成分,你没有自控力是到不了的”。

在圣马丁期间,Masha遇到了教会她如何自控的老师Louise Wilson。这是一个身体很庞大,一只眼睛失明的严厉女人。“她说话既理性又刻薄,当她不喜欢你的作品时会在你面前完全撕碎,扔到门外去”。这种高强度的心理压力让圣马丁的毕业刷洗率超过50%,只有少数学生进到最后的课程。但Masha很感谢这段经历,是Louise Wilson的严苛帮助她做好了准备。

毕业后,Masha加入了McQueen工作室,2011年,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Masha Ma,2012年秋天,她第一次参加巴黎时装周,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受邀巴黎时装周的设计师。

我要做的是奢侈品,来自中国设计的附加值

初到巴黎这座时尚中心,Masha感到更多的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文化、既定城市规则、行业规则的不同。Marsh想努力尝试,去反抗和挑战。

“我一直认为,无论哪个行业都有一个游戏规则,没人逼着你玩儿这个游戏,你可以不参加,但如果决定参加了,还要改变的话,最好依照规则去赢,赢了之后就有改变的能力。”

在位于上海北外滩的工作室里,她身边的工作人员统一穿着富有设计感的黑色工作服。这间550平的工作室容纳了将近40人的团队,在巴黎还有一个分支团队。随着生意增长,这个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公司生产和仓储的需要,寻找更大办公环境的事也提上了Masha的日程。

2014年开始,Masha Ma品牌直营店和零售托管店面将在短期内达到40多家,今年也计划在南方做大量推广,目标是2016年在全球有80-100个销售点,2020年全面普及中国销售市场。

“我们现在就在一个角逐的过程,你怎么样通过熟悉规则,找出漏洞,同时攻破这个游戏,然后建立新规则,这是最大的挑战。”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Masha正在做的事是找到理想表达和市场诉求之间的转化点。而这个“转化观”的形成,也是因为McQueen。2010年,40岁的McQueen在自家的衣橱自杀,她总结出了两个结论:“那代设计师的终点已经消失了”,以及“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

Masha说:“我需要的是商品和价值的定位,不仅仅是靠情怀,我也不是靠今天跟你喝一杯酒的事,“我要做的是奢侈品,来自中国设计的附加值”,Masha相信这才是这个年代的资本运作方式,而“这世界上任何东西不仅仅都是资本游戏,是设计与创意的竞争”。

“从哪里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哪里去”

MASHA MA

中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兼品牌CEO。拥有同名品牌MASHA MA以及年轻化品牌MA BY MA STUDIO

今年3月,Masha再次受邀参加了巴黎时装周,这次,她的时装秀灵感来源于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这是她第一次明确地以中国主题命名自己的时装系列。

“如果你幸运的话,也许你的一生中也许有可能会找到一个答案。”Masha从伦敦时期起,就开始思考自己避不开的东方性问题。究竟什么才能代表中国?向世界解释中国文化真的必要吗?

“大概是2012年还是2013年在巴黎的时候”,Masha在巴黎接受一个记者的采访,“我永远记得他

拿着麦克风过来问,你的设计既没有中国的传统氛围,也没有中国传统的颜色,你怎么代表中国呢?我那时候年轻啊,觉得怎么问这么愚蠢的问题,

我不屑回答,但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理解他为什么这么问。”

中国结、青花瓷、龙凤、刺绣、红色,这些出现在纽约Met ball上的标识,也是上一辈中国设计师在表达东方性时习惯使用的语言。这些标签,从未出现在Masha的设计中。“我也认为真正的中国性,其实应该是意境的东西,而不应该是具像化的东西。”对Masha来说,将中国元素表现在设计中曾经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时装周腔调的力量是“放射性的、短暂的、瞬间的”,“这个力量冲击到你的五脏六腑,但

它并不是一个让你吞吐的事物”,所以如何让中国式的“吞吐”感进入设计,然后以国际语言表达,让大家都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力量,这是几代中国设计师的命题。

在Masha的轨迹中不乏离开,她离开中国、离开伦敦、离开McQueen,她慢慢意识到自己是喜爱中国文化的,她需要把自己的西方设计语言,从中国的灵魂讲起。

“离开对我来讲其实是从现实的一些困境中抽离出来,以一种不同的角度重新去审视整个的结构,再去做新的定位和处理。离开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其实你是问题的一部分。

“当然,这不是我一季就可以解决的,也许我一生不幸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不重要。重要的是往前走。从哪里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哪里去。”■

猜你喜欢

时装周时装巴黎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时装
冬天已去,春天还远吗?
2017春夏米兰时装周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10大实穿造型 2016纽约春夏时装周
中国国际时装周2015春夏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