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物象原理在太极推手中的运用探索(上)
2015-09-08安在峰
安在峰
拙著《太极推手秘传》《太极推手绝技》自从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以来,一印再印,连续六次再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重视和青睐,他们纷纷来信、打电话、发邮件给予肯定和赞扬,有的说这两本书写得很有深度,有的说这两本书实属归真返朴,还有的说这两本书真不愧是真传绝技,还有的说……,总之都认为这两本书把太极推手的东西真正地讲了出来。实际上这些奥秘,不只是我在书里讲了出来,而且世界上大自然的事物现象把太极推手的原理、方法也都告诉了我们,只不过是你没留心罢了。学太极推手与做其他事情一样,“处处留心皆学问,自然物象是老师”。现将笔者在生活实践中,从自然物象中所受到的对太极推手的启示和感悟讲述如下。
一、悬垂布帘的启示——柔处则无着力点
【物象】
有一次我们组织了一场大型文艺演出,我负责舞台布置工作,由于舞台上的布幕出现了问题,我情急之下用手去推之,当手触及布幕时,布幕随掌一凹,所用的力一点也没了,我却被幕布诓了下(没预料到),感到有些诧异(图1)。看到幕后有个靠在墙上的破木板屏风,我便用同样的力量推去,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屏风被掌推出了一个大洞(图2)。
【结论】
这一事物现象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柔处则无着力点。”这时使我联想起了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时,要想使对方推来之力消失,我被推部位就必须像悬垂的布帘一样松柔。只有松柔了,对方推来之掌才没有着力点;没有了着力点,我被推部位就不会受力。这也就是太极推手里一再强调身体要松柔的道理,太极推手的柔化原理就来源于此。
【启迪】
由上述事物现象可以看出,在太极推手时,身体若放松不下来,很僵硬,当对方的手掌推来时,就会像那块靠着墙的破屏风一样,使对方的掌有了着力点,被推的身体就会受力,一旦受力就会出现像靠墙的屏风被推一样的结果,不是被推伤就是被推倒或被推出。因此进行太极推手时,身体一定要保持松柔。
【运用】之一
当对方用右手推住我左胸部时,我先用力承住对方推来之力(图3)。随着对方继续推来之力,我左胸向后、向上柔化卸对方推来之力(图4)。随着我之柔化向后上之劲,对方会有推空、身体有被上提的感觉,失去了着力点,断掉了脚下之根,站立不稳,失去身体平衡(图5)。
【分析】
对方用大力推来,我左胸的柔化使对方右掌失掉了着力点。这与掌推悬挂布帘道理一样,自然会使对方右掌有落空的感觉。假若左胸不化劲,硬是承接来劲,定会出现掌推屏风的结果。
【运用】之二
对方用右掌按住我左胸,向左前加力推之;我先用左胸部承住对方推来之力(图6)。当对方继续加力推我左胸时,我随其来劲向后、向右吞旋吸化之(图7)。对方右掌向我身体右外侧偏去,而失去着力点,使脚下根断,身体失去平衡(图8)。
【分析】
对方用大力从我左胸向我中线加力,欲将我推出。我先是承住其劲,然后随其劲吞旋吸化其来力。对方之劲没地方使了,着力点失去,则破坏了身体平衡。这与掌推垂悬的布帘之理没有两样。同一道理,假若左胸不旋转吸化对方推来之劲,硬是承接的话,定会出现掌推屏风的结果。
二、立木与面袋的启示——柔则稳固硬易倾
【物象】
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平整的地面上立一圆木和放一面袋,面袋与圆木同粗同高,圆木和面袋形状与大小一样,只是面袋比圆木柔软些。我用同样大小的力量向两个同样的部位推去,却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当手掌轻轻推到圆木上时,站立的圆木应掌而倾倒(图9);当手掌推到面袋上时,站立的面袋却仍然稳固地站立在那里,没有倾倒,只是应手之处凹了过去,面袋变了形(图10)。
【结论】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那就是:“柔则稳固硬易倾。”用手推站立的圆木,圆木应掌立即倾跌,这是由于圆木比较僵硬,推在站立圆木之上的力,则作用于圆木的整体,也就是说,力作用在僵硬的圆木上,整个圆木都在受力,这样就会使圆木产生拔根(与地面的接触面)倾倒的结果;用手推站立的面袋,面袋只是变形,而不倾倒,这就是由于面袋松软,应掌随力而变,消化了外来的力量,只是变化了局部,而根部(与地面的接触面)却不受力,所以它仍能稳立于地面,而不易倾跌。
【启迪】
上述结论启发我们:在太极推手时,身体要松柔似面袋,而不能僵硬像圆木。只有这样才能化除对方的来力,才能不跌不倒,而取得胜利。
【运用】之一
我前上右脚一大步,用两手控住对方两手,向其胸部推去;当对方感到我的推力时,对方用力向前抵抗我之推去之力(图11)。我承住对方之抗力继续加力,冲突其力的阻挡,使推去之力作用于对方之身(图12)。我继续加力,将对方推出,使之跌倒与地(图13)。
【分析】
当我向对方推出时,对方用力阻挡我力,这时对方用力的身体则出现僵硬,使我两手有了着力点,推力完全作用于对方身上。这与推击在竖立的圆木上一样,自然会被推倒了。假若我掌推击对方,其随我之劲放松身体吞身吸化我之推力,我自然与推在面袋上不会有两样了。
【运用】之二
我于对方身体右侧,右手从其腋内穿出控住其右大臂,左手控住其右前臂向其后反拧,将对方整体控住;对方用力反我之劲,想解脱我的控制(图14)。对方反抗之劲,使其身僵硬;我趁其身体僵硬之际,两手用力向前推对方身体右侧部,使力作用于其身(图15)。对方身体受我力的冲击,脚下之根被断,身位被夺,向左侧飞出倒地(图16)。
【分析】
对方在反抗时,身体产生僵劲,使我之力有了着力点,推去的力全部作用于其身,对方自然就像竖立的圆木一样,应力而倾了。假若对方随我之劲,突然放松身体,把我推去之力卸掉,那我的推力就会与推在面袋上一样,很难发挥作用,很难出现推倒对方的效果。
三、撬棒拔棉材的启示——柔根固硬根易拔
【物象】
苏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产棉区,每到秋末种麦季节,这里的农民就忙着把棉材拔了腾出地来种麦子,他们拔棉材有一种自制的工具,叫“撬棒”。这种撬棒很简单,就是在一米左右长、一把粗的木棒的前端1/3处安装上一铁钩即成。使用时用钩子勾住棉材的主干部,撬棒的前头抵着地,手向上提抬把端,棉材即可连根拔出,很省力。其原理是利用了杠杆原理,加长了动力臂,由于棉材的干是木质的,较硬,钩子一勾,即可别挂住,提拉撬棒时,整个棉材受力,所以可连根拔出(图17)。有时候也出现拔不出的情况,什么情况下拔不出呢?若遇到较嫩的棉材(即还没长成,干部没能形成木质的),或者棉材木质部断了皮连着的,就很难用撬棒拔出,这样的棉材一拔,它就会顺着钩子滑脱,而无法上撬(图18)。这是因为这样的两种棉材太软,撬棒无着力处,棉材不受力,不受上撬力的棉材根,自然就无法拔出。
【结论】
这种拔棉材的现象,又给我们太极推手一个很大的启发。太极推手时,若想把对方推出或推倒,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把对方的根去掉,这样才能实现把对方推出或推倒的目的。什么情况下才能去掉对方的根呢?拔棉材的现象告诉了我们,当对方身体僵硬时,对方的根最容易被拔掉。当我两臂插入对方两腋下时,若对方身体僵硬,两臂用力夹我两臂,而我臂这时就成了拔棉材的撬棒,两脚蹬地,身体向上撑,上抬大臂,即可将对方之根拔掉,这时再偏打对方必倒。这种方法就是撬棒的原理。在太极推手中,若要让撬棒原理无法运用生效,只有一法。那就是,当对方两臂伸我两腋下时,我两臂及全身放松,使对方之臂无法别我的臂腋,他就没了着力点,对方之臂即使伸入我的腋下,也不能形成撬棒,我身就不会受力,脚下的根部就稳,就不会被摔倒,这与撬棒拔嫩棉材或木质断了的棉材一样,是发挥不了作用的。这就说明:“柔根固,硬根易拔。”
【启迪】
在推手中拔对方之根,要在对方僵硬时,充分运用撬棒原理才能奏效;若是对方运用撬棒原理时,我应尽量放松,否则必然受制。
【运用】之一
我从对方正面,用两手臂从对方两腋下穿进,控制住对方;这时对方两臂紧夹,身体下坠,阻抗我两臂上提(图19)。我两脚蹬地,身体上撑,两臂上提,拔起对方两足之根,将对方提起,向右侧偏摔(图20)。对方悬于空中,失去自控,只能任我所摔,进而摔于我右侧后方(图21)。
【分析】
对方为了阻抗我两臂的上提,一边紧夹我两臂,一边向下坠身,这样使整个身体就僵硬了起来,使我两臂有了着力点,我上提之力全部作用于其身,自然像拔棉材似地将对方连根拔起了。假如对方随我上提之劲两臂扬起放松,使我两臂上提失去了上提之把,没了着力点,这就会使我像拔断了木质、只连皮的棉材没了区别,很难将对方提起摔出了。
【运用】之二
我由对方正面,两腿稍屈,蹲身用两臂将对方两臂及两腰侧夹抱住;对方为了解脱我的夹抱,两臂用力向上抽提(图22)。我趁对方两臂向上抽提之劲,借力两脚蹬地,两腿上撑,身体上引,将对方两足连根拔起(图23),向右侧偏身摔击对方,将对方摔于地面(图24)。
【分析】
当我两臂夹控住对方时,对方想解脱,两臂用力向上抽提,这时其两臂用力则使身体僵硬,并有向上的力。这正是我所想要的,因对方僵硬,我就像拔棉材似地极易将对方连根拔起,同时还可借其上提之力。假若对方两臂外撑,突然放松,向下向前从我两腋下穿出,反而可反控于我。对方放松我两臂则无着点,想向上提对方就很难实现了。这就如拔无木质只连皮的棉材无异样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