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修炼好太极剑(下)
2015-09-08谢远
谢远
(接上期)
五、阴阳平衡是修炼太极剑的根本目标
修炼太极剑的根本目标,就是在身体达到阴阳平衡后激发人体潜能。正如《浑元剑经》云:“工夫贵勿刚勿缓,和平得中,且存且养,内外兼济。直外便能和中,炼形亦可长生。活动筋骨身轻灵,周身气血力加增。由子至午锻炼外,自未至申静息中。戌则吞斗持罡,运用水火,和合坎离,妙在筑基,要乃清心寡欲。此入道之机、成道之具,岂可杳视?惟昼夜无间,则阴阳协理。”其一,太极剑确定的阴阳平衡的修炼目标根源于群经之首《周易》理论和道家理论。《周易·系辞》曰:“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道”是一种传统的关于世界本原和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老子第四十二章》也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修炼太极剑的过程就是通过调心、调形、调息的方式使人体实现与外部世界的信息和能量的和谐有效交流,以达到平衡身体内部阴阳,并实现个人和外部世界阴阳平衡的过程。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体本身,都是由阴和阳两方面组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在体则气血两旺,身体健康;在用则周身稳固,不惧他人击打推撞。如果偏阴偏阳,在体则气血不和,身患疾病;在用则力量受阻顶瘪丢抗,受制于人。从事物属性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故上为阳下为阴;水为阴火为阳,故血为阴气为阳;肾水为阴心火为阳;柔为阴刚为阳。从事物运动来看,动为阳静为阴,开为阳合为阴,虚为阳实为阴。所以,修炼太极剑必须阴阳相合,上下相随,气血调和,心肾相交,这才是正道。其二,修炼太极剑本质上就是修炼人体之阴阳整体平衡。通过练习太极剑,一是让身体动作圆活舒展,全身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弛张,使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进而使血气流畅,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加速了血气循环,减轻了心脏负担,促进了内劲生成和人体阴阳整体平衡。二是练习太极剑通过中正安舒、起落展转的调身动作和开合鼓荡的内气配合,使胸、隔、腹、背、腰等处肌肉有规律、有节奏地收缩舒张,这种导引方法不但使内脏得到了“自我按摩”,同时也导引了内气的升降出入,使之在全身自由运行,从而强身壮体。三是通过练习太极剑调节了人体经络气血,使之运行快速流畅,没有一丝阻碍停滞。特别是练剑数有年者,可使气由经络至经筋再至皮部,由里及表、由表至里无微不至,从而达到人体之阴阳整体平衡。正如《浑元剑经》云:“元龙白虎壳开,则周身三万六千毛孔皆开,通天地之气。功夫至此,周身气候,节之运行,与天地无违,久则孔孔生胎,则外三宝始称坚实,无六淫之感冒,可谓疾魔退矣。”
六、刚柔相济是修炼太极剑的基本特点
《越女论剑》云:“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这强调了剑术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太极剑对此是一脉相承的,同样具有这个刚柔相济的特点。其体现在每个剑架招势定式及其连接过程都具有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外柔内刚、刚柔互用的特点。正如《浑元剑经》云:“或柔以济刚,阳以化阴,猝中含柔,缓中蕴刚。”其一,太极剑之柔刚性与太极拳的柔刚性具有一致性。练习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先天自然之气(即丹田之气),由这种内气导引下的太极剑术尤其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所谓“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轻如杨花,坚如金石”、“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是也!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在《剑经》中也云:“中直八刚十二柔,上剃下滚分左右;打杀高低左右接,手动足进参互就。”其二,太极剑之柔性和刚性密不可分。刚与柔是太极剑的劲力法则,劲力的运用是形成太极剑术流派和风格的一种因素。有柔有刚主要是指在太极剑中刚柔动作的交替变化,由此表现出锐利的攻势和洒脱的风采。刚柔兼备是指在一个太极剑动作中或刚中含柔,或柔中寓刚。正如宗师云:“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剑如飞凤”四个字形象地说明了太极剑刚柔相济的特点,即“劈、刺、撩、扫、绞、压、隔、缠、挂”等各种剑法演练,既充分地突出了技击之刚性力量,又蕴含了优美的轻巧松柔魅力。《剑经》云:“刚在他力先,柔在他力后。”剑谚又云:“剑法似凤翱翔谐宫商。”这也充分强调了剑术不但劲力浑厚,而且松沉灵活、柔而有韧,具有艺术的美感。诚如《浑元剑经》云:“非精足气不能清,非气足神不能灵。非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皮,浑成一片,身不能轻。将何以飞取雁书,远逐鸿迹?非如此何以通妙,而能超众?能御大敌,足称万兵之祖。故精足则战耐久;气满则呼吸细;神清静而圆融,则变化莫测。故曰:身完天下无敌手,剑完四海少敌兵。能此二者,方可超凡入圣境,庶几驭众为高明。”
七、循序渐进是修炼太极剑的基本方法
俗语云:“功夫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剑修万遍自然精。”唯物辩证法也指出,质和量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两个明显的属性,量变和质变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或状态。所有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限度时,质变才会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其一,要想练好太极剑首先要树立恒心和耐心,不能半途而废。“循序渐进功夫长,日久自能闻真香”。因为太极剑确实比其他剑术、拳术、健身术难度大,复杂得多。练剑的步骤是由浅到深、由慢至快的,待把剑法一招一式学得准确无误后,方可使剑速逐渐加快,使其紧凑严谨。练习太极剑务必恒精专致,切实力行,“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如《周易》之天行健之道也。否则日后把太极剑练成大砍、大劈,吞吐威猛,如猛虎下山般,就远离了太极剑术的规律。坚持不懈地正确练功,“时习加黾勉,日上自蒸蒸”,总有一日能达到通晓剑理、见解通达、触类旁通、通权达变的神明境界。其二,练习太极剑的速度也是循序渐进的。开始时练剑速度不宜过快,主要弄清动作路线,注意姿势的正确性,以后待动作熟练后可加快速度。当然,这时还应当注意太极剑的节奏(即太极剑动作的刚柔相济、忽高忽低,劲力的轻重缓急、有大有小和速度的快慢相间所表现出的一种韵律)。其三,当练习太极剑做到剑法清楚、动作正确、松沉自然、劲力顺达、速度适宜、节奏明显、动作连贯、连绵不断、潇洒飘逸后,就要加强练习太极剑的攻防意识和技击含义。太极剑毕竟是武术器械类的一种,是百兵之君,有很强的攻防含义。因此,对于每个动作所用剑法的技击含义,修炼者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即使单人演练,也要有强烈的攻防意识。其四,练剑时间要符合个人实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不同身体条件的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练剑次数,并灵活地选择各势动作的活动幅度或姿势。
八、松沉圆活是修炼太极剑的技术要求
其一,练习太极剑在技术上要求充分体现出松沉圆活的特点。受地球万有引力影响,太极剑的每一招每一势都具有很强的松沉性。“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质之特性也”。这是练习太极剑在提起精神状态之下的松沉,更是令气机启动、内气鼓荡的积极的松沉。练习太极剑求松沉的法则是“先梢后根”。即要松沉到位要先手腕、脚脖松开,做到灵活自如,再继续锻炼膝和肘的放松,而后至肩、胯等等的放松。同时,要认识到,太极剑法有着不同于拳法、刀法、大杆的独特要求。正如宗师云:“剑如飞凤,又似游龙;身似飞龙腾云,刀如猛虎下山。”杨澄甫先师也云:“剑气如虹,剑行似龙,剑神合一,玄妙无穷。”这说明太极剑法也不同于太极刀法、大杆等。
其二,太极剑法强调在意念引导下实现身剑合一,松沉到位,劲活身灵。练剑时,特别强调周身轻灵,运行敏捷,圆转自如,身法与剑法协调一致。这是在“神活意先”下实现的,即以意念引导行动,使动作变得灵活敏捷,劲路刚柔相济,逐渐做到轻灵柔顺而不漂浮,从容沉着而不重滞。在意念的正确导引下,太极剑招式将更加灵活多变,其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可因势而变,可轻重、可刚柔、可快慢、可虚实、可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来去无踪。正如陈鑫说:“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吴图南在《太极剑》中云:“盖用剑之法,扭劲为上灵捷为先。目宜速,身不可滞。手宜敏,步不可迟。久之,自然动作儒雅,举止大方,其形势似飞凤,其劲力透中锋。使用腰力,运动全身。故发劲用势,非仅徒用手指着力而已耳。是故一举一动,务须活泼伶俐。一开一合,须知动静虚实。其动也若龙飞凤舞,其静也似虎步熊行。”
其三,要达到练习太极剑之圆活,关键在于在意念指导下,把腕灵活和腰脚灵活。在练习太极剑中,剑法的变化只有通过手腕把法的变换和腰脚虚实变化才能实现,如螺把、钳把、刁把、满把等握剑法的运用随太极剑法不同而灵活变化,否则剑法就不能正确地表达。因此要求在意念指导下,腰脚灵活虚实变化,执剑手的指、掌虚实多变,手腕灵活转展,才能恰到分寸地把握剑器。不少腕花、剪腕花等动作,更需要指、掌的灵巧和手腕的活络。剑法的轻快、准确,很多变化又与手腕的劲力运使技巧有关,如一点一崩、一缠一截,劲力技巧在于用腕;又如挂剑时须扣腕、回身劈剑须旋腕等,都依靠手腕的灵活性,剑腕协调和和腰脚虚实变化,从而达到合理地调节剑法和劲力的变化。
其四,练习太极剑要提起精神,呼吸自然,剑法准确,神态、姿势、动作都应似游龙飞凤,要轻快而稳健,内含昂扬顿挫而不失沾、粘、连、随,从而真正做到上下随和,松腰活腕,劲由脊发,达于剑尖,要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基本要求。正如《浑元剑经》云:“夫剑乃儒雅中之利器,有正直之风,和缓中锐锋,具温柔之气,灵则通神,玄能入妙,飞来飞去,无影无踪,作云作雨,如虎如龙,变化莫测,转展无穷。”
九、生成内劲是提高剑术功力的关键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内因和外因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层面,它们相互竞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练好太极剑除了姿势准确到位外,关键就是是否修炼出了内劲及内劲的大小。正如孙禄堂在《太极剑学》云:“剑之旋转是内中一气之流行也。”什么是太极剑修炼的内劲呢?其实,太极剑所说的内劲是指以“调心”、“调息”、“调形”为主要形式修炼出的以气为载体,全身骨节经络灵通,心意贯穿而获得的一种能随意转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力量。这是一种人体活动具有电磁波性质能量的,是人体内的潜能,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是个常人不易觉察到的东西,却与人体健康水平有着莫大的关系。经过长期特定训练,人可以感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内劲。练习太极剑所生成的内劲具有聚全身气力于剑尖的威力,其锻炼注重以内里感觉引导动作,以丹田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神经中枢系统驾驭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以气执剑的能力。
内劲有何特点呢?《内功经》总结其为:“通、透、穿、贴、松、悍、合、坚。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速也;通透言自此至彼往来无碍;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穿贴者,横竖连络之谓也,横络为贴,竖连为穿,属阳伸筋拔力,以刚坚凝结之意谓也。曰松,劲渔者,柔之极也。曰悍,劲之萃也。悍者刚之甚,健之极,气血结收之谓也。盖柔能济刚,刚能济柔也。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能也。合者,周身骨节合而为一也;坚者,横竖斜缠直之谓也。”由此可见,练习太极剑所生成的内劲是一种以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并结合智力和经验等多种因素形成的一种气力结合的运动机能。这是在先天真气与后天真气聚合后精、气、神、意、力的结合体。只有练出并练好内劲,太极剑才能修炼至炉火纯青、登峰超极之境界。正如《浑元剑经》云:“剑者,决也,断也。必内而决七情,断凡息,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于纯阳,此内而剑学之筑基,内壳通而坚实也。尤当外而决灰心,断声迹,加之以招式变化之奇,以夕朝时习,外三宝得以浑成,而至于柔刚,此外而剑法之暗练,外壳注而灵稳也。至如近世所学之剑,以舞之者,类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浅而至鄙者也。昔伏牛氏祖云:果尔志向上,当先静以筑其基,存之深养之熟,内外三宝合一,浑化归一。”由此可见,生成内劲是提高太极剑功力的关键环节也。
十、注重武德是修炼太极剑的重要内涵
为武之道,以德为本。武德是中华武术气功的灵魂。太极剑的修炼者要高度重视武德修行。要明确学习太极剑的宗旨是为了强健身体,弘扬光大中华武术,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绝非恃艺为非作歹,损害群众利益。正如一代宗师杨露禅所云:“吾之习此而教人者,非以敌人,乃以卫身,非以用世,乃以救国。今之君子,只知国之弊在贫,而未知国之病在弱也。……积弱斯贫,贫实原于弱也。故此自当以救弱为急务,舍此不图,抑亦末矣。余自幼即以救弱为己任。”修炼者应培养出一股浩然正气。平时要尊师重道,与人为善,互相尊重,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要特别注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要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太极剑要求达到“剑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要求练剑者顺应自然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人体保健养生的规律来修炼自己,达到外炼内修,净化心灵,提高品位,涵养德行,廉洁自律,谦逊礼让,文明进步,做到与天地同体,与时代合拍,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修炼和传承太极剑。在武术界,要推崇武德模范,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武德修炼,其实对功力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德高就能促进功高。有了正确的方向,充满正义感,心情好,练功专心,功力自然就提高得快。
综上所述,太极剑是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中的一朵奇葩。修炼者必须根据“有利于人体的平衡健康,有利于顺利进入功态,有利于快速增长功力,有利于高效准确技击”的四个标准,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不同的太极剑法进行正确练习,做到调形、调息、调心充分协调统一,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太极剑功力技能的提升,获取最优化的健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