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化”须有“硬指标”和“铁腕手段”

2015-09-07郭林涛

决策探索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绿色化文明绿色

郭林涛

30年前,人们“盼温饱、求生存”:30午后,人们“盼环保、求生态”。

30年,人间半甲予。30年后的今天,时代不同了,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与时俱进。由此,继今年3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绿色化”之后,事隔仅仅43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于5月6日即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绿色化”与“新四化”并提,将“四化”拓展为“五化”。即“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绿色化”与“四化同步”并行,大大地提升了生态文明的政治地位,这是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表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已将其上升为战略部署的高度。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被雾霾笼罩几乎成为新常态,在一些地区想呼吸到新鲜空气都成为一种奢侈:水污染亦由陆地向海洋、城镇向农村、地表向地下“立体”扩散,全国2/3的河流变成了臭水沟,全国139个主要湖泊70%被污染,个别地区想喝一口干净的水成为一种奢望;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也十分严重,农民种的粮食都卖给粮食贩子了,自己都不敢吃。可以说仅就生态环境而言,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即使现在开始“刮骨疗伤”,“破釜沉舟”向“绿色化”转换,其后果也已十分严重。可以说,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绕不过去的坎,是一个躲不开、退不得、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因此,此次“绿色化”作为一“化”单独提出可谓“正当其时”。很多人之前压根就没有想到,大有“喜出望外”、久旱遇甘霖之感,不仅具有高度的战略性,也具有高度的现实性,“绿色化”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影响到社会多个层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提出“绿色化”概念,意义重大,不可低估。

“绿色化”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是价值观。全方位推进绿色发展,就要让绿色化融入“四化”。“四化”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的幸福、健康和自由。也就是说,发展的目标是为人,而不是为物,而目前许多地方的发展,将人完全物化了,或者将人忽视了,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经济,不看生态。结果GDP上去了,生态严重破坏,呼吸不到清新空气,喝不到洁净的水,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因此,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绝大多数是人为的。人为的问题,需要人来解决。但是,有些地方的决策者生态意识十分薄弱,不认为生态也是资源,轻视生态效益。只知硬“发展”,将青山绿水破坏成荒山黑水、穷山恶水,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过度紧张。所以,实现“绿色化”,决策者观念转“绿”是关键,转变征服自然的观念,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自然真正造福社会。

没有现代生态意识,就没有生态现代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提升全体国民的现代生态意识是关键所在,是生态现代化的成败关键。因此,我们实现“绿色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行全民性的生态环境教育。公共清洁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环境干净与否非常重要的尺度之一。其主要表现在街道、商店、交通工具以及公共卫生间等公共空间。在欧洲,不管有钱没钱,几乎家家都会种花种草。连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多的场合也有别样的风情,干净静谧,描绘着不同的浪漫和精致,这与民众的生态环境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自觉地将垃圾分类,自觉地爱惜环境,用艺术家般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如诗如画的栖居地。而在我国国内乱掷之风四处可见,污染环境不以为耻。在国外还能遵守规定,爱护环境,不随意吐痰、扔烟头,但一回到国内就又我行我素了。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加大生态和环保教育投入,抓紧进行全民生态环境教育,从小学开始普及生态知识,使全社会提高生态环境伦理素养,树立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严肃法纪,从严治污。“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已是广泛共识,现在重要的是切实执行,严起来、实起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当前“治绿”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再多,不执行等于没有。所以,一定要让损害环境的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严肃按法处置,使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最重要的一项变化是“按日计罚”,这一措施就增加了对破坏环境者的惩罚力度,让破坏环境的受罚成本远远高于守法保护环境所付出的成本。另外,这次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还有一大亮点与考核有关,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考核体系。《意见》明确提出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实行终身追责。有了这份“路线图”,不唯GDP,不唯经济增长论英雄才有了“底气”,给地方领导也卸了“担子”。下一步,就是要严格落实各项举措,严格问责,真正让“好经念好”。

第三,加强社会监督,倡导生活方式“绿色化”。“绿色化”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高不可攀,而是与每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绿色化”体现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中,因此推进“绿色化”必须是全方位的。实现“绿色化”,就需要公众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有觉悟、尽责任、敢担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米等点滴做起,做到随手捡垃圾、少开一天车,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同时,还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有关部门要开通微信、微博等方式与群众真正时事互动,这样既能及时发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又能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百姓的自觉行为,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

总之,绿色是生命的本色,是生态系统生机勃勃的自然展现。“绿色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能播下绿色的种子,让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都能体现“绿色化”,“青山常在、秀水常流、空气常新”就一定能从愿景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绿色化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以绿色化理念引领城乡林业发展转型升级
河北经济发展绿色化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
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绿色化”观念
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研究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