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导三学”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2015-09-07梁富杰

师道·教研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组长评议习作

梁富杰

一、 导趣乐学,多样灵活

下笔写作前的精彩导入非常重要,所以每次作文课教师根据习作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语,导入语或设疑, 或激情, 或创设情景, 以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例如讲故事。提到听故事,没有一个孩子不感兴趣的。在导入时,教师可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一篇美妙童话的讲述,一件感人至深的亲身经历,一段优美的传说等,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中,使他们充满对文学的渴望与追求,激发他们“我要说”“我要写”的欲望。又如,“XX我想对你说”作文指导课时,我问:在你心目中,最喜欢的人是谁?学生立刻窃窃私语起来,有的说喜欢爸爸、有的说喜欢妈妈......接着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学生便开始回想人物的语言、形象、特殊事例,回想当时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情景。简短的两句话就把学生的思维如磁铁般地吸引到作文上来。

二、导思善学,学以致用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才能打开儿童创作的源泉, 最主要是激发写作的兴趣,把“老师要求学生写”机动灵活地转化为“学生自己要写”。

1. 打开思路,布局谋篇。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情景中的所感所悟,从文章的章法入手,指导小学生快速打开思路,快速布局谋篇。结合习作的内容,指导小学生选择一种写作格式,引导想像,快速地画出思维导图。教师顺势予以点拨:哪里要过渡、照应,怎样开头、结尾,何处是细节描写、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等等。

2. 范文引路,读中学写。对于小学生,那怕是高年级学生来讲, 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 学习其写作方法。作文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 “写作本身并不容易, 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是其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 不仅是语文素养, 还包括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这样一个语文的“重头戏”,如果让刚刚接触到写作的学生独自闭门造车, 那“造车”的速度一定很慢, 而且所造之车也一定不伦不类。小组合作作文的方式恰能较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3. 小组合作,轻松教学。小组合作过程中, 前后邻座的四位同学为一个习作小组,相互讨论, 相互点拨, 相互激发,合作构思。由小组长主持,在合作小组内以合作谈话的方式,交流和思考怎样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段落层次和详略处理等内容。首先,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构思画好思维心导图,大致想好怎样组织材料,落实重点;然后,同一小组的同学围坐在一起,逐个交流自己的思路,其他人在倾听的基础上对交流者的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修正已有的提纲和思路,这样构思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三、导评活学,共享共进

以往常规的作文修改大多是在班集体中针对个别同学的作文师生共同评议, 这样的修改对其他同学的启发往往不太大。如果仅仅是在小组中修改, 由于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也很难完全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所以把两种修改方法进行结合, 先小组修改, 主要是找出一些错别字、病句、不通顺的句子等等, 然后在集体中交流, 主要是评议选取的材料是否典型, 段落之间是否连贯, 中心是否突出等等。

小组中修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 四位同学轮流读草稿, 一位同学读的时候, 其他三位同学静静地听, 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 可以立即叫停朗读的同学, 说出自己的疑问, 在小组中研究、讨论,直到大家都满意。然后其他三位同学依次朗读每次修改后的草稿, 读一遍, 修改一次。在这一环节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最后, 老师再选取两至三个自己在巡查指导过程中发现优缺点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交流, 由小组长朗读作文, 接受大家的评议和质疑, 该小组所有成员都有权利和义务答疑解惑, 教师最后做总评。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和老师讲到的一些情况再次修改并最终定稿。其他三位同学把草稿誊写在作文簿上, 小组长则誊写到老师发给的作文纸上, 四位同学都在这张作文纸上署名后张贴到教室外面的橱窗里展览, 接受其他班级同学的评议,共享共进。

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模式,刚开始实行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相对多一些,头绪也比较杂乱,但这种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它不但会刺激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而且会顺理成章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评价权在学生自己手中,谁不想在同学面前露一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作文评改就不再是“烫手的山芋”,学生的写作也就不再是“唉声叹气”。这种模式运用熟练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地完成写作和评改的任务。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小组长评议习作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分餐小组长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小组长的烦恼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