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改应少一些“语焉不详”的模糊地带
2015-09-07梁建强
梁建强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少些“模糊地带”,方能让公众多一些“获得感”。
国务院日前批转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全国至少已有16个省份正式出台了本省份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其中,多地明确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的时间表,并明确建立“落实居住证制度”。但因部分涉及公共服务的规定“语焉不详”,亦引发了公众对于权利落实的忧虑。
纵观16个省份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虽然对于建立落实居住证制度均有涉及,但大都沿袭了“国家版”户籍改革意见中的内容;而在居住证提供的公共服务范围所需条件上,“大多数省份并未明确具体年限,仅新疆和贵州较为具体”。由此可见,“落实居住证制度”在具体路径与规定要求方面,仍然尚待完善。
多地居住证管理相关规定中存在的“语焉不详”只是户籍制度改革中的镜像之一。百姓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期待,绝不仅仅是在体现于证件、身份之上的“无差别”,更在于能否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福利政策方面实现“全覆盖”。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少些“模糊地带”,方能让公众多一些“获得感”。平衡好不同群体的多样诉求,夯实好改革中的每一个民生细节,并将其及时纳入制度之中予以明确,方能让百姓更好地感知“改革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对于户籍制度改革而言,亟须在推进之中,坚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进而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