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修行者
2015-09-06王锐丽
王锐丽
从1988到2015
他用坚守见证水系变迁
虽有过困惑,却从未感觉到寂寞
他是珠江水系的修行者
在喧嚣时,在落寞里
无论经济如何走向
他与他的同僚们
默默服务着一方水系
洞察行业的忧与患
挖掘潜力,守护平安
以信仰为力量
展现出这个群体独有的魅力
琼州海峡的“引线人”
2015年大年初五,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运输管理处处长王平安,坐在海口港调度指挥中心的办公室里,心情格外舒畅。每年的大年初五都是到海南岛的游客和车辆返航的高峰,也正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海口的滨海大道都会堵车堵到水泄不通,而今年却是个例外。
作为城市主干道,亦作为通往港口的必经之路,这里的堵车“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牵动了海口、徐闻,也引起了交通运输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由于关系到每位旅客的出行,“船何时开?开了之后何时到?到了之后何时下船?”成为大家迫切想要知道的,而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至于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则需从头说起。
琼州海峡是国内最大的客滚船运输市场,也是国家水上安全监管“六区一线”的重点水域之一,作为连接广东、海南两省的水上运输通道,这里的繁忙程度与日俱增。尤其是每年的春运期间,都会因为两省航运企业的竞争和经营模式的滞后导致“肠梗塞”。2002年,为打破这种局面,交通运输部联合两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改革琼州海峡客(滚)管理的通知》,取消运力对等和经济对等。然而这一纸公文,却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2012年,珠江航务管理局“受命于危难”,开始全面负责协调琼州海峡的客滚轮运输。王平安正是接手此项工作的责任部门的负责人。
自2012年开始,他的每个春节、重要节日、运输节点,几乎都在琼州海峡度过,或者海口,或者徐闻。由于一段时间内两岸的协调机制不畅,琼州海峡的客滚轮运输问题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那样的日子里,大年初三我都接到过各种投诉、抱怨、威胁的电话。内容无非是旅客滞留,威胁跳海,出人命。”王平安在谈到往年的工作时,仍然心有余悸。
事实也真如他描述的那样,海口的滨海大道春运期间堵车时,三条车道堵塞的车辆绵延三四公里,单向高达10多公里。船上的人下不来,车里的货上不去,一片喧嚣。
珠航局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接手琼州海峡的客滚轮运输协调工作之后,王平安便组织同事开展了《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航道与船舶大型化问题的报告》的专题研究,建立起琼州海峡客滚安全运输联席会议制度,会同广东、海南两省出台了新的海峡运输管理规定,经交通运输部颁布,推进和建立了“轮班运营、定时发班”的新运营模式。在沟通协调中,他奔走于广东、海南两省,最多时一个月往返四次。“磨了多少嘴皮、接了多少电话、改了多少稿子,我已经记不清了。”王平安解释,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加之两省利益的博弈,硬件的差异,从“各说各话,到搭框架,弥合分歧,到最终达成共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经过两年的集中办公,有效协调,2015年的春运期间,王平安终于看到了效果。大年初五,海口、徐闻两地皆未出现旅客滞留,无一台车堵塞。
王平安的这个春节过得异常轻松。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他又在思考后面的工作还将如何进行下去。珠航局按照交通运输部的部署开展的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文明服务活动又正式启动了。
非理智型专一男
才华是个需要灵性和时间来打磨的东西,即使你拥有一切外界条件,也不一定能够拥有它。梦想是个需要勇气和时间来实现的东西,即便你现在无法成就,只要心怀梦想,总有放飞的机会。王平安认定自己会在水系一直干下去。
记者问“你就从未想过离开?”他反问:“为什么要离开?!”
他说:“航运经济尚好时,都没有想过离开,这会儿行业寒冬,怎能轻言放弃?”翻开王平安的履历,记者发现,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出身的他,在珠航局做过办公室主任、规划处主任、运管处主任,除了在珠航局的工作之外,还在佛山海事局做过副局长、在地方政府部门挂过职,足迹更是遍及广西桂平、广东中山、佛山、云浮等……工作内容不可不谓丰富。
在二十六年的职业生涯里,他也曾面临过选择。他说“谁年轻的时候不曾有过几次选择呢?不同的选择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但我对水系,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我的根在水系。与其说工作离不开我,倒不如说是我离不开这份工作。”
除了对工作始终如一的坚持,他对水系的感情也反映在培养队伍上。作为一个典型的湖北男人,他对属下职工的培养精准、有效。他所在的运管处职工敬业专业、任劳任怨。2013年,运管处被广东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运管处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而面对荣誉,王平安这将这一切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上级领导和有效机制。面对琼州海峡客滚轮运输的发展,王平安表示,尚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未能完全解决,与市场化的要求尚有差距,他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天生给人安全感
珠航局运管处的同事说:“他天生给人一种安全感。”而与其在琼州海峡工作上接触比较多的广东、海南两省海峡办的人则笑称:“他的工作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给人带来‘平安”。
而据记者了解,王平安其人,的确是名副其实。
以琼州海峡安全整治为例,王平安三年磨一剑,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化解矛盾。2015年春节,由于过度劳累,加之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复发,但他仍坚守在监管、协调的第一线。
为了做好珠江水系运输市场的管理工作,打造便民利民服务第一窗口。在代部承办珠江水系省际水路运输审批事项过程中,他积极创新,通过QQ网络平台、热线电话等方式,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业务咨询,热情帮助企业解决在申办开业和办理营运证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针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开通了电话预约等服务,帮助企业妥善解决了节假日办理换证难等问题。2015年,王平安所在部门负责的审批工作实现了全年零投诉。
在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平安交通”,开展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后,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财物相对缺乏等困难,王平安迎难而上,坚持自力更生,带领部门同志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扎实做好了“立规则、办培训、建队伍、搭框架”等工作,并最终取得了珠江水系干线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2013年全面启动、交通运输部下达的2013年考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良好成绩,在“一块从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建立起一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队伍。
2015年,王平安所在的部门又接手了珠江及闽江水系船型标准化工作,谈起工作,他总是一副无怨无悔的样子。五十知天命,对于王平安来说太贴切不过。浸淫在航运业二十六载,他既是专家型干部,又是实践型人才,他是同事眼中的老好人,又是服务对象的贴心人。“但愿我的工作能为交通运输部提出的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做出点微不足道的贡献。”他绽露出一贯的谦逊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