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09-06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张彦航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张彦航

摘 要:MOOC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MOOC融入传统课堂,实现优势互补,倒逼教学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以哈工大“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混合式教学。

关键词:MOOC;SPOC;混合式教学;传统课堂教学; 程序设计课程

2012年以来,MOOC热潮引起了国内高等教育界的极大关注。2014年,“爱课程”网和网易联手打造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中国大学MOOC”。MOOC在为国内高等教育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思考:MOOC对教师和学生带来哪些影响?如何扬长避短、用MOOC改造和优化传统课堂?

本文首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然后介绍笔者在进行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性工作。

一、MOOC对传统的教与学的影响分析

MOOC在吸引传统教育者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引发了一部分人的质疑和担忧:它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它只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短暂泡沫,还是预示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它会不会像在线音乐冲击唱片行业、在线图书摧垮实体书店那样侵蚀传统大学的领地,成为传统课堂的替代品?教师会不会因此而失业?也许现在回答这些问题还为时尚早,但毫无疑问MOOC给传统课堂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MOOC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驱动。MOOC可以让学习者体验到非功利的、全凭兴趣的学习,形式灵活的微课更符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习习惯。例如,2014年中国MOOC学习者调查报告显示[1],学习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之间,学习MOOC的主要动力和原因有3点:61%是出于个人兴趣和获取新知识,22%是想在当前行业领域内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13%是想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或出国。

(2)更大的自主性。如下图(a)所示,MOOC给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是指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学习短视频微课,并且还可以自主选择在自己的最佳状态时学习,自主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视频的观看次数以及回放次数,自主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可以随时让老师停下来或再讲一遍,真正实现按需学习。MOOC的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a)自主性 (b)交互性

学生在MOOC上的学习特点示意图

(3)更多参与和互动的机会。相对于以往的只是局限于单向信息发布、缺乏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而言,MOOC更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参与和互动交流的机会,如上图(b)所示。MOOC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线上的交互式练习、作业互评以及在学习社区中的互动交流,学习者不仅可以和平台、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还可以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随时随地地实现这种交互。这种“微交流”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中国学生的性格特点,即在课堂上不敢面对面地向老师提问题,但在MOOC平台上却可以大胆地提问。

对学习者而言,MOOC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必然也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MOOC给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关注点的变化。教学关注点从过去关注教师应该教什么(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如何教(教学方法),转变为关注学生希望怎么学(学习过程),学生学得怎么样(学习效果)。教师要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其实质就是从教师的视角转向了学生的视角,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MOOC恰好从技术上确保了“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实施。

(2)教师自身角色的变化。仅从技术上确保“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是不够的,还要从思想根源上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和助力学生学习的导师,其主要任务不是监督和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即MOOC平台上的师生关系不再是裁判和运动员的关系,而是教练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

(3)授课对象的变化。在传统课堂里,因学生人数较少,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而MOOC课程的学习者很可能是社会上的海量人群,达到几千甚至上万人,教师不可能也无需了解每个学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习者一无所知,此时教师需要关注的这个大规模群体的整体学习状况。学习者是一个海量人群,就意味着学习者的基础会参差不齐,而不同基础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诉求,他们会更挑剔,往往会提出更多更严格的诉求和期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诉求及时地调整后续的内容和进度。

(4)授课形式的变化。从授课形式上来看,MOOC课程不是黑板搬家和传统课堂的实录,而是要通过出镜、手写、实景、动画、访谈等多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营造“一对一”授课的感觉,让坐在电脑前学习的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许多教师都习惯于教室的气氛,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往往是台下坐的学生越多,讲课越有激情,而面对摄像机的镜头和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像主持人一样说话起初总有些不适应。

随着MOOC平台的不断壮大和在线开放课程的与日俱增,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作为一名MOOC的主讲教师,必须虚心地学习和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在众多教师同时开设同类课程的MOOC平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二、MOOC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MOOC的发展之迅速不算为过。究竟是什么魔力让MOOC吸引大批的学习者呢?MOOC吸引学习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MOOC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免费接受优质教育和分享教育创新红利的机会。无论你是否考入了名校,都可以线上聆听名校名师的课程,选课简单,在网络上就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学习周期,而且还是免费的。

(2)以“短视频”为基本教学单元的“碎片化”学习模式,便于学生利用闲暇的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观看,并且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消化和吸收。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还可以随时暂停和回放,从而获得超越传统课堂的学习体验。

(3)MOOC为学习者创建了一个互帮互学的沉浸式、社交化的学习环境和即时反馈的交互式练习平台。这些交互不受时空的限制,交流的问题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摆脱了传统在线教育模式中单向提供学习材料和灌输式学习的局限,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MOOC不是万能的,它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因此难免存在一些争议,例如:

(1)学分认证问题。MOOC的认证不仅是教育部门,也是MOOC平台、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支持者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能够授予证书、文凭甚至学位是MOOC实现真正教育革命的前提;从短期效益来看,MOOC学分和证书能获得传统高校的认可,必将极大地推动MOOC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MOOC课程获得了部分高校的认可,和传统高校的学分起到一样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表达了对MOOC学分认证的不满和担忧。他们认为MOOC如果有了证书保证,很可能会加剧现在高校之间在资金、知名度、办学规模等方面的差距。越知名的高校越容易和各个知名的MOOC平台开展MOOC课程的合作,强强联合必将得到更多的资金资助和更高的知名度;而知名度较低的高校在MOOC竞争中将处于劣势,越来越艰难。同样地,如果要在两位教授开设的同样的MOOC课程中做选择,人们普遍倾向于威信更高、影响力更大的那位教授,结果可能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种马太效应将会使得强者在相关领域获得更多话语权。

(2)课程流失率问题。MOOC被诟病最多的就是流失率高的问题。MOOC课程的注册学习者虽然很多,但能坚持到底并获得证书的比率却很低。其实,中途弃课率高一直以来就是在线教育的痛处,让大量学习者连续几周独自坐在电脑前、专注地学完一门课程确实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MOOC适合碎片化学习,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尽管有研究表明6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更易于让学生保持注意力专注,但其实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还在于MOOC学习者大多是学生和上班族,只能在上课和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来学习MOOC,这就意味着它仍然是一个“副业”。

此外,拖延症也是MOOC通过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实体课堂中老师的督促和同学的帮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拖延症。而学生一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学习的约束力不强,在开始的兴奋过后,遇到困难或工作和学习繁忙时,就会拖延。2014年中国MOOC学习者调查报告显示[1],在没有学习MOOC的学习者中有29%是时间不够,26.1%是自制力差和有拖延症。

当然,网速带宽和平台使用的便捷性这些因素也很重要,如果把MOOC课程比喻为“车”,那么MOOC平台就是“路”,车好还需要路宽,才能增加用户的学习体验,吸引学习者持续参与。

此外,加入课程只看视频的学习者也是大有人在。尤其是那些只为回炉深造而不在意证书的社会学习者,他们虽然不交作业、不考试,但能坚持看视频并从视频中学有所获,这也是MOOC价值的体现,把这部分人算在流失的学生人数中显然不尽合理。

最后,再来看流失率是如何计算的,通常是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的人数除以总的注册人数,由于MOOC注册是免费的,又很简单,所以可能大多数学生注册课程时对课程并没有太多了解,要么是路过、抱着“进去看看”的想法,要么是冲着课程的名字或者主讲教师的名气加入课程的,在这样巨大的分母之下,较高的流失率是很正常的,即庞大的学生注册人数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低的通过率。笔者认为,如果未来能够实现学分互认互换并实行付费身份认证,那么很可能会提高MOOC通过率,但付费身份认证显然违背了MOOC让更多人享受免费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所以,评价一门MOOC课程不能只盯着注册人数和通过率这些数字,而应该关注和分析这些数字背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对这些“学习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和学习资源的“推荐”,持续改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吸引学生持续参与的良性循环。

从上述赞誉与质疑中不难发现,MOOC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软肋”,即也有它做不到的事情。

首先,全凭兴趣驱动的MOOC学习不能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获取知识,学到的碎片化知识可能不成体系。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人们倾向于只接收自己想接收的信息,表现在MOOC学习中,就是学习者倾向于只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自己认同的东西。自由永远都是相对的,兴趣在某些时候是最好的老师,而某些时候显然不是,学习不可以太任性,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和知识点都适合MOOC。

其次,MOOC平台不能保证评估考核结果的真实可信。防抄袭一直是MOOC的难解之题。尽管有诚信和反作弊条款等约束,但MOOC平台无法确认学生的作业是否是学生本人提交的,即使是学生本人提交的,也无法确认他是否抄袭。

最后,MOOC只能“教书”,不能“育人”。育人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需要学生的耳濡目染,毕竟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学知识,还要教学生学做人。虽然MOOC也支持教师与学生的隔空互动,但却无法达到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这也是MOOC无法取代实体课堂的主要原因。

尽管MOOC存在诸多问题悬而未决,但瑕不掩瑜,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教育者加入了MOOC浪潮,并且不可否认的是MOOC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不断上涨的学费、越来越大的学生规模、不够开放的精品资源等。MOOC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正如德国波茨坦大学克里斯托夫·梅内尔教授所说:“MOOC是对传统大学的延伸而不是威胁或者替换,它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将创造一个传统的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新颖的、更大的市场。”[2]

三、探索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在中国发展MOOC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MOOC为谁服务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未来中国MOOC的发展,应该“面向中国、服务教育、辐射社会、走向世界”[3]。显然,服务教育是关键,如何让MOOC在服务学校教育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一种比MOOC更精致、更小众的在线开放课程类型,它既融合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优点,同时也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SPOC为将MOOC融入大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SPOC与MOOC的主要区别是,MOOC是面向线上所有的选课学生,而SPOC是面向某校某班的学生。SPOC有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同步SPOC是完全跟随一门正在开课的MOOC源课程学期,教师仅可补充内容,不能修改源课程原有内容;异步SPOC是拷贝一门已结课的源课程学期内容,教师可删减原有MOOC的内容,也可增补内容。SPOC课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共享MOOC课程的内容,在下半部分教师可上传与所跟随的MOOC不同的教学内容。

今年春季学期,我校13位讲授C语言课程的老师试点了基于MOOC+SPOC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另有烟台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青岛工学院、山东工商学院等8所学校的老师申请了我们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MOOC课程的SPOC[4],进行了混合式教学试点。

在试点中,我们发现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1)上课没听懂的,在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MOOC教学视频来补救;(2)在课前观看MOOC视频预习后带着问题去听自己的任课老师课堂讲授,或者带着问题在课后去回放MOOC视频,这样使学习更有效率和有针对性;(3)MOOC上定期发布的、多样化的在线训练与自动测试作业,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练兵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4)作业允许多次提交取最高分,学生提交作业后发现做得不对还可再提交,直到评分满意为止,使学生在一次次的作业提交中强化所学的知识,达到多练、“在学中做,并在做中学”的目的。

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好处又是什么呢?首先是SPOC教师不必像MOOC教师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去录制授课短视频、设计大量的练习题,即SPOC教师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获得MOOC课程里的大量教学资源,对其进行重复利用,进而实现教学模式从原来的“讲多练少”过渡到“精讲多练”,从原来的面面俱到过渡到只侧重于重、难点问题。其次是SPOC教师可以获得一个在线答疑的团队,即使SPOC教师没有时间,还会有MOOC教师或其他SPOC教师以及助教来答疑,实现大家帮助大家。此外,SPOC便于教师管理自己所在班级的学生,查看他们的MOOC学习成绩,并且因MOOC上的作业都是定期发布、定期截止、自动评分、自动统计的,因此节省了教师课堂布置作业以及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

当然,很多教师还会关心这样一个问题:采用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以后,教师在线下的实体课堂上该怎么讲?笔者认为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小班学生,因学生通常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前看视频预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花少量时间回顾基本知识,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与学生讨论延伸(即所谓的“翻转课堂”),既然要讨论延伸就意味着教师的备课方式与以往不同了。正如北京大学开设“人群与网络”MOOC的李晓明教授所说:“以前备课是想三个小时讲什么,现在是想三个小时问什么。”但是对于基础一般、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以及100人以上的大班学生而言,这种方式的实施显然有些困难,这时课堂教学可以还按照以前的计划进行,但是可以将MOOC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充分发挥MOOC在回放视频复习、在线讨论、在线作业自动评测方面的优势,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尽管MOOC对传统教育的颠覆作用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但实现MOOC+SPOC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为了使MOOC能真正起到改造和优化传统课堂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扬MOOC之长”,还要“避MOOC之短”。我们在试点过程中主要着重解决了以下问题:

(1)吸引学生持续参与的问题。为了吸引学生持续参与,首先要在MOOC上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学有所获、各取所需;此外还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训练机会让学生练会为止;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及时地答疑解惑,不留死角,不让学生积攒问题,不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终结者。有统计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保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遇到困难,而非单纯的惰性。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则可以帮助学生走得更远。答疑不能仅靠主讲教师,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助教团队,通过主讲教师和助教团队的集体答疑,并鼓励和吸引有经验和高素质的学生参与答疑和讨论,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此外,采用一些物质奖励措施也可以吸引学生持续参与。

(2)作业抄袭和成绩评估问题。作业抄袭问题并非MOOC课程所特有的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里也不鲜见。从育人的角度,笔者认为教师没必要像警察一样时时刻刻“盯”着学生,而应该创造一个让学生从“不敢”、“不能”到“不想”抄袭的学习环境。

我们在试点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了分阶段多重累加式的成绩考核方法[5],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控制MOOC学习成绩(包括作业和论坛活跃度)的占比。这个比例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过小不能吸引学生参与,我们将其设置为20%。因MOOC作业都是按周定期发布和定期截止的,这种“马拉松式的作业长跑”对抄袭者无疑也是一场考验,实践表明抄袭者很难坚持到最后,有限次抄袭获得的那点分数经20%折合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将实验(在总成绩中占10%)安排在SPOC里进行。SPOC教师根据自己承担班级的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因侧重实用性的实验程序的规模相对较大,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确认抄袭相对容易,通过查重软件一旦发现学生抄袭就将之前的所有实验成绩清零。

再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还将学生在作业在线评测系统中刷题分数排名按相对分进行计分,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为5%。一方面让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给学生并限时完成,另一方面对这部分成绩按总分排名先后取相对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得抄袭者无机可乘。

最后,采用我们基于程序理解技术研制的编程题考试自动评分系统进行期中和期末的机上考试(在总成绩中分别占15%和50%)[6]。不同于Online Judge的评分方式,我们研制的编程题考试自动评分系统不仅根据测试用例考查学生程序的运行结果,还分析学生程序的结构语义,对输入输出信息与题目要求不一致和有语法错误的程序也能给出合理的评分,因此评分结果更合理,更接近教师人工评分结果。

四、学生和教师的反馈

在2014年秋季第一次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MOOC课程时,我们做了一项调查,主要问题是:你如何看待线上MOOC课程和线下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赞成还是反对?

参与调查的46名学生100%赞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houchw_侯传伟说:“赞成MOOC课程,课堂上一走神就听不懂了,线上听不懂可以反复听。线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向南以北_李欣鑫说:“无条件点赞,线上MOOC与线下课堂应该是互为补充的,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阐释,有助于学生更加立体地理解相关课程内容。”时间蛰虎_刘肆说:“我是极力赞成这种线上MOOC课程和线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像我这种能够接受重点大学专业课程的机会做梦都没想过,生活在这个年代,确实很幸运了。”

当然,学习者们也对MOOC的优势和劣势给出了客观的评价。例如,zzusong_宋宏光说:“线上的MOOC给更多人更多学习的机会,但是感觉没有线下教学讨论交流方便,没有线下教学约束力强。”nonmcw_李宁说:“两个都赞成,MOOC在时间上可以更好地自由掌握,课堂上互动性更强。”叶小鱼_盛伟豪说:“我觉得线上MOOC课程对时间要求更低,自主性更大,不过线下相比较更为系统性。”

目前,教师对MOOC的态度还存在两个极端,有很感兴趣和积极投身参与的,也有冷静旁观和心存疑虑的,有的认为MOOC终究是面向业余学习者的,有的则是担心参与MOOC课程后要比传统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担心自己陷入到大规模学习者的论坛讨论中而难以抽身去完成其他方面的工作。相信随着MOOC的普及和发展,教师对MOOC的认识程度加深,以及学校对MOOC教师工作量的认定,会吸引更多教师参与MOOC课程建设。

笔者开设MOOC后的最大感受就是:MOOC就像一枚甜心巧克力,你不去亲口尝一尝,永远都不会知道它的滋味,而一旦尝过,便欲罢不能。

从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 Thrun把他最原始的让高等教育惠及更多人的朴素想法以开办MOOC课程的方式实现,到现在众多MOOC平台与知名院校合作开设MOOC课程,MOOC 已成为一种潮流,并推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在汹涌而来的MOOC浪潮面前,我们别无选择,“To be or not to be”,该是我们“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把事做正确”的时候了。

虽仍存在争议和问题,但MOOC在高质量大学课程方面展现的巨大吸引力使得越来越多的知名院校和传统教育者加入其中,包括建设MOOC平台,开设MOOC课程,探索“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它正慢慢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迷人光彩。

参考文献:

[1] 2014年MOOC学习者调查报告[EB/OL]. http://mooc.guokr.com/post/610674/.

[2] 祝智庭. “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EB/OL]. http://www.ncct.gov.cn/2014/internationalDynamic_ 1121/3265.html.

[3] 郭英剑. “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J]. 高校教育管理,2014(5):29-33.

[4] 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EB/OL]. 中国大学MOOC课程平台,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hit-69005#/info.

[5] 苏小红,赵玲玲,王甜甜等. 以机试为主、分阶段多重累加式的C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14(3):36-40.

[6] Tiantian Wang, Xiaohong Su, Peijun Ma, Yuying Wang, Kuanquan Wang. Ability-training-oriented automated assessment in introductory programming course[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1, 1(56): 220-226.

[基金项目: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2-2-ZXM-0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260)]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