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2015-09-06吉比依作
吉比依作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孩子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低年级更是孩子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如何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汉语的场所,鼓励孩子大胆说
我校是一所彝族孩子占大多数的学校,班上彝族孩子占98%。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大多数彝族孩子在与同学的交谈中,常用的是自己的母语彝语。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这些孩子说话不连贯、不通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不利于提高孩子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要求我班孩子在校坚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从多方面培养他们善于表达的勇气和乐于表达的习惯。刚开始时大部分孩子怕说错后被同学笑话,不敢说。因而我鼓励他们大胆说,说错了也不怕。
1.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口头表达的机会。课堂既是孩子学习的场所,也是孩子口语交际的场所,每天利用一节语文课让孩子在课前口头表达1—3分钟,内容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水果,可以是家庭、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让全班大多数孩子开口说话,使人人都有机会,而且不怕说错。
2.着重培养孩子的说话信心。信心是说好的关键,让孩子敢说,不怕说错,相信自己能说好,使他们的胆子渐渐大起来。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有计划地纠正,纠正也以鼓励为主,等到孩子说完以后才适当地选择纠错。
二、亲近孩子,让孩子大胆说
有些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特别是有些彝族孩子彝腔较重,说了以后往往会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此,我把培养和训练孩子敢于大胆表达放在第一位,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1.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是一种爱,我们应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并且真诚地对他们加以鼓励,这样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教师的赏识能激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即使是再胆小的孩子,也能在教师赏识的眼光下变得鲜活起来,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渐渐地,他们的胆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说话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根据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孩子的发言,我尽量给予肯定、表扬,就是说得不好的,我也不加以训斥,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上学期,我班从乡下转来一个彝族孩子,彝腔比较重,每次读书和回答问题都会引来同学大笑,后来都不敢举手了。我就和他交朋友,经常给他鼓励和期待的话语,并让同学们别笑话他,多用普通话和他交流。经过努力,他现在已经能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并且普通话也较流利了。
2.语言儿童化。儿童化的语言更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儿童化的语言能使孩子被浓浓的爱意所围绕,能为孩子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孩子不同于成人,他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与成人不同。我们只有变成孩子,使自己拥有一颗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儿童化。班上有些孩子的动作特别慢,一会儿和同学说说话,一会儿玩东西,我就说:“你愿意做落后的小蜗牛吗?”课堂上有孩子讲话,我就说:“老师听见麻雀在叫了,好吵呀!”有孩子用刀子在课桌上乱刻,我就说:“我听见你的课桌在哭,说你弄疼它了。”孩子听了后,不仅会非常乐意地改正错误,而且以后也同样会用这样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同学们说话。
三、创设情境,让孩子乐于说
情境教学,会让孩子兴趣盎然,以境助说,能让孩子对口语交际乐此不疲。
1.利用口语交际课创设情境。在语文口语交际课上,我尽量多想办法,创设情境,让孩子乐于说。在“伸出我们的双手”口语交际训练时,对孩子进行角色分配,创设多个情境,如:“当你看见一位小朋友摔倒了,你会怎么办”“当你十分忙,别人又急需你的帮助时,你该怎么办?”等,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思想,进行对话练习 ,懂得要助人为乐,要有一颗爱心。
2.利用活动创设情境。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在去年建队日时,我们班孩子表演了一个小品《独自在家》,在小品的排练过程中,我指导他们用不同的语气、表情、动作对不同的人物加以模仿,孩子们表演得惟妙惟肖。通过这个小品,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且让同学们认识到独自一人在家时,要有安全防范意识,不能随便轻信陌生人,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通过这次表演,我班孩子表演的兴趣高涨,有了乐于表达的积极性。
四、提供素材,让孩子有话可说
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说话内容,引导孩子去说。有话可说,就是让孩子有说话的内容。例如在“奇妙的动物世界”的口语交际训练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想一想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口语交际训练课上,先让同桌互说,再让同桌互相说出听到的介绍,这样,孩子的听说都得到了训练。
2. 引导孩子观察,发掘说的内容。我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我向孩子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早晨从家门到教室 ,在这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孩子观察后,让他们在每天一节课的课前的1—3分钟的说话练习时说出来。孩子在实践中就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以选来作为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可说的内容太多了。孩子对观察有了一定的兴趣后,我就注意开阔孩子的思路,引导孩子把眼界放宽,并有的放矢地指导观察顺序 。打开了思路,说话时可取的题材就多了。孩子觉得“有话可说”,对说话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在孩子说话训练过程中,我还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如:说话要完整、连贯;说话时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等。并注重让他们养成倾听的习惯,要懂得尊重别人,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别人说话,要有礼貌地等别人把话说完以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努力,孩子说话的胆量大了、说话也流利了,就算遇到陌生人,也能比较流利、完整地进行表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