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初探

2015-09-06钟昌秀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教师

钟昌秀

摘 要: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这将会为知识教学提供很好的铺垫。同时,教师可以透过生活化的学习任务与探究课题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并且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些灵活的学习探究任务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也给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且会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已学过知识的体验与掌握。

关键词: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生活化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可以说地理学科原本就根植于生活,是由“生活世界”提炼而成的“科学世界”,地理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通过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用生活知识解读地理问题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知识不是受纳的,而是通过学生的经验建构的。实际上,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由于地理学习对象尺度大,距离遥远,地理过程过于宏观抽象、难以直观细查等原因,常常在认识地理特征,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原理时产生障碍,逐渐产生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地理的兴趣。

生活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地理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与地理教材知识两者相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时,教师可先布置学生回家烧一锅开水,注意观察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和锅边水的运动方向;或者烧一小堆纸,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又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一章前,提醒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并自觉养成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生在收看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熟悉了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这样学生在家里无意当中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家乡的地理资源,联系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良好思想感情。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教师要深化生活实际和教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并且有意识的在知识讲授中列举生活化的教学范例。这样用生活知识解读地理,将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既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极大的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并且能够给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良好平台,进而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同时也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挖教材,帮助学生找到课本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在教学“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些图片:南方的尖顶房屋,北方的平顶房屋;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云南傣族的竹楼,爱斯基摩人的冰屋,等等。然后让学生分析比较其不同及其原因,从而说明: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等都深深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又如在讲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学生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列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将日常生活现象与其地理背景分析结合起来,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是唇齿相依的,从而激發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学会从地理的视角认识、理解生活现象,进而为学生更好地欣赏生活,适应生活,规划生活奠定基础。

三、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讲到的一些知识以及特定的地域环境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当置身于这样的地理环境时应当做哪些相应的准备工作,当出现突发的事故或者不好的天气时自己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将会极大的考查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问题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发挥的教学优越性,这也会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进行“环境问题”的教学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问题,教师没有必要过多讲述,而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中,了解环境污染的现实,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能在探究中找出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从身边的现象,如乱扔垃圾,乱排废气、废水及噪音污染等,使学生懂得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又如学习“生态农业”,可以结合食品安全,现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提出问题“如何发展生态农业”,这时候学生就有话可说,情绪高涨,各抒己见,回答热烈,学生非常活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如在讲完“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后,我让学生思考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加以应用;在讲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后,让学生思考在建造房屋时应如何应用(房屋的朝向、前后的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等)。学生在调查中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

生活需要地理,地理让生活更精彩。学好地理可以解释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了解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更科学地安排、选择生活。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当我们为学生提供一种什么样的课程,就是为学生设计什么样的生活。”以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教师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最美教师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