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式创作
2015-09-06
摄影的活动多,评选就多。评选结束后,大多会请评委发表感受,细心的摄影人会发现,尽管评委的观点各有不同,但若论集中度,位居前位的观点里总少不了这样一条:重复、雷同的现象突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相对较少。常规赛事如此,备受瞩目的“国展”似乎也概莫能外。
那么,为何重复、雷同的现象如此突出,又或者什么样的作品才会让人眼前一亮?
紧跟“重复”话题的往往是“扎堆创作”,甚至有人称之为“中国式摄影”。本届国展银奖作品“摄影的本体语言”既是以影像的方式对这一现象的批评,忍俊之下引人思考。其实,这种“扎堆创作”的现象还真不是中国独有,一次到日本富士山旅行,日落时分,看到山脚下绵长的湖畔边早已层层叠叠布满了支起三脚架耐心等待的人们,粗算一下不下千人。可见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类似的摄影行为实难避免。毕竟摄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旅行”的动力一直相伴左右,摄影在享受它带来的红利时肯定要面对它所带来的问题。
然而,尽管“重复”难以避免,但作品“要想令人眼前一亮”还必须认真对待。于是不妨把种种造成重复和雷同的原因剥茧抽丝,观其不同。比如有些重复实属不期而遇,无论题材或手法、甚至思考的方向。这种时刻,“重复”未必不是好事,彼此触动、相互交流,引向深入。和不期而遇不同,更多的重复源于主动追随,比如时下流行的延时摄影、星空摄影等。因为某种新的领域或题材引发大家兴趣,纷纷实践其中。这就像生活中总会流行这个或那个,并且随着众人的兴致趣味从渐起到盛行再到消退。值得注意的是,流行的东西大多拾人牙慧,而且往往距离审美疲劳一步之遥,所以如果只是追随流行,也是难于让人“眼前一亮”的。追随拍摄中最让人担忧的当属“简单模仿”,比如今年“国展”来稿中,多次曝光的作品特别多,初时有些不解,后经人指点才发现原来此方法在之前的重大赛事多有获奖,遂成标版。想来,无论题材或手法,这种以获奖作品为参照,简单模仿,知其然而不究其所以然的做法,不仅会带来大量的“重复与雷同”,而且对摄影创作的“伤害”也是最大的,更妄提让人“眼前一亮”。
曾听过一个经济学的讲座,说如果今年某个商品价格高企,切莫简单跟风,因为大家都跟了,来年就可能价格大跌。由此及彼,看来任何赛事,其成功者的经验可学习、可借鉴,但切莫简单地追随和模仿,触类旁通,创新为本,哪怕只为了“摄影里的经济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