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的影响
2015-09-04邱忠伟
李 萍 邱忠伟
(1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 432000;2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孝感市432000)
息肉主要是指于肠腔处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多由肠道黏膜局限性增生或隆起所致,而结肠息肉伴有癌变倾向,与结肠癌息息相关。目前临床上基于内镜引导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已成为了结肠息肉的关键治疗手段,具有安全指数高、创伤轻微、患者痛苦小、疗程短等优势,但围手术期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1]。为了深入探究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的影响,现对我院收治的基于内镜引导下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72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基于内镜引导下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参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8~56(36.16±6.38)岁。实验组 36例,男 24例,女12例,年龄29~60(35.58±5.53)岁。两组基础性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初次手术患者;②无内镜手术禁忌证,均经电子肠镜检查提示为结肠息肉,多伴有间断性腹胀、阵发性腹痛或肛门坠胀感;③临床资料齐全,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恶性肿瘤者;②严重神经、循环、代谢功能障碍者;③不配合本次研究者。
1.4 方法 实验组推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重视心理护理。诸多患者对肠镜下摘除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存在顾虑,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故入院后须予以细致心理疏导,告知手术目的方法及优越性,以成功病例为引导,解除其心理压力;重视病情评估。术前行心肺功能评估,并对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做好肠道准备工作。术前1d,进食半流质饮食;并于手术前一天晚上8:00予以禁食处理,禁服甘露醇;做好器械准备工作,包括高频电圈套器、电子肠镜、高频电发生器等,确保器械性能较好,予以清洗及消毒处理;②术中护理:协助医生作插镜处理,维持动作轻柔,预防肠壁损伤。术中强化检查,详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神志、面色等,予以适当鼓励,消除顾虑,尽可能地改善肠蠕动。切除息肉时明确收紧圈套器尺寸,禁止收紧力量过大或过小,并预防电凝指数过低,预防穿孔。摘除息肉后收回至异物网篮内送检,将肠内气体抽尽;③术后护理:加强一般护理。详细观察患者血压、面色、腹痛、脉搏、腹胀等状况,并从切除息肉大小出发,明确卧床休息时间,息肉直径在1cm以下时,门诊患者术后留观数小时无异常可出院休息;重视饮食指导。术后禁食24h左右,从手术创口程度、大小出发,进食半流质饮食,维持大便畅通;强化并发症护理。电切、电凝时易损伤肠壁,而术后不适当活动、不良饮食习惯等易引起焦痂过早脱落,出现肠穿孔或肠出血,故术后一旦发现伴有穿孔倾向或出血,应予以积极治疗;强化定期复查。通常大肠息肉切除后1年内须行1次结肠镜复查,继后每间隔3年行1次结肠镜复查,个别切除不全、巨大无蒂息肉者须及时来院行结肠镜复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沟通、饮食护理、一般护理等。
1.5 观察指标 ①SAS、SDS评分对比:以抑郁自评量表(SDS)[2]为参照,联合焦虑自评量表(SAS)[3],评估其抑郁及焦虑状态,均以四级评分法为评分依据,获取相关得分。评分越低,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轻;②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以GQOL-74量化表[4]为评估依据,予以生活质量评价,含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四个因子,每项因子评分为0~100分。评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欠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s)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 实验组于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析 (分±s)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析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n 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6 59.48 ±12.07 50.68 ±10.59 58.48 ±11.76 51.37 ±10.06实验组 36 59.19 ±11.19 43.08 ±9.95* 58.31 ±11.99 42.38 ±9.85*t值 0.105 3.138 0.254 3.25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推行护理干预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 (分±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n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对照组 36 73.58 ±14.39 61.58 ±15.95 70.84 ±19.36 67.49 ±16.37实验组 36 85.39 ±19.58* 73.59 ±16.19* 81.48 ±13.63* 83.39 ±16.39*t值 2.916 3.170 2.696 4.118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北方地区易发结肠息肉,考虑到结肠息肉容易出现恶变,故强化结肠息肉早期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5]。临床上该病多提倡手术治疗,但外科手术切除具有较大的创伤,且切口愈合往往需很长时间,患者痛苦大,故该术式临床推广受到局限。伴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已成为了结肠息肉的关键治疗手段,具有创伤轻微、痛苦小、安全指数高、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目前已完全取代了以往常规外科剖腹手术[6]。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提高内镜下结肠息肉术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以术前肠道准备工作、术后饮食指导为关键[7]。要保证高频电凝切除手术的成功率,必须要重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临床护理干预属于与临床治疗同步的护理工作模式,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契合,不仅关注患者疾病、生活方面的护理,同时也重视其心理、生物、社会等方面的护理,从潜在健康问题出发,经护理程序明确有可能不利于患者健康的护理问题,进而予以针对性处理,可确保患者身心处理最佳舒适状态[8,9]。本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于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及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对改善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本研究中,笔者从心理、生物、社会等角度出发,对内镜下接受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的结肠息肉者进行全面护理,强化术前沟通,重视术中护理,加强术后护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医院整体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息肉切除过程中,护士护理人员与医生须强化配合,协助患者体位,并协助医生进镜,对结肠镜角度进行调整,保证手术视野清晰性,同时须强化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予以心理指导,消除其紧张情绪[10]。术后,应详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了解腹部体征改变情况,规避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改善内镜下行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1] 罗璐琦,李金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4):144 -145.
[2] 曾丽容,高淑清,黄月爱,等.金属夹结扎术在高频电凝切除结肠巨大息肉中的应用与护理配合[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3):368 -370.
[3] 秦 莉.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62-2363.
[4] 王 莹,张永莉,樊俊清,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7):865-867.
[5] 刘秋梅,丁艳波,张高坤,等.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5):896-896.
[6] 陆 利,李 超.经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儿童结肠息肉1316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238-1239.
[7] 孙红英,常勤征,赵 洁,等.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3):301-303.
[8] 王艳萍,李 杰,田 燕,等.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术的护理及辨证施护[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146 -147.
[9] 黄海今,王桂荣,石红阁,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6):87-88.
[10]林 献.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237 -238.